最懂打工人的蔬菜!给水就活,实在太“神仙”

身在城市,哪个打工人没点儿陶渊明式的梦想:就算不能采菊东篱下,也想归田种点啥。可惜,就算回了老家,也未必能过上养老博主们的美好生活。

但,谁说在城市你就不能过上自给自足的种菜生活了?蔬菜界的劳模——空心菜,这不就来拯救诸位打工人了嘛!

最懂打工人的蔬菜!给水就活,实在太“神仙”

图源:某社交平台

空心菜

最懂打工人的蔬菜!

空心菜,学名蕹 wèng 菜,又叫通菜、应菜、藤藤菜,是旋花科番薯属的植物。它原产自东南亚、东亚及南亚的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喜欢生长在水田、沟渠、溪畔和沼泽地中。传入我国后被广泛种植,在水田中种植的称水蕹菜,旱地种植则是旱蕹菜。

在蔬菜界,空心菜完全称得上一句“生存大师”。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空心菜拥有近乎开挂的生长速度,从播种到首次采收只需要短短 20 天,生菜、甘蓝、菠菜、白菜等生长周期达到一两个月的蔬菜狠狠甩在了身后。

而且,空心菜还相当劳模,每次采收后仅需三天就能萌发新芽,整个种植期内收割个 5~8 次完全没问题。在生长环境适宜的南方地区,空心菜一年到头都在努力生长。所以,无论你什么时候去到餐厅,都能吃到脆嫩新鲜的炒空心菜。

最懂打工人的蔬菜!给水就活,实在太“神仙”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在适应力方面,空心菜也具有超高的环境耐受性。作为典型的水陆两栖植物,它既能在水田中茂盛生长,也能在旱地上顽强存活,这种双重适应性在蔬菜界实属罕见,也让空心菜的栽培充满了机动性,水田能丰产,旱田能丰产,咱自家的小菜园也能丰产。

对于生存环境,空心菜也是相当的随遇而安,不仅耐涝又耐炎热,温度适应范围也特广,从 15 摄氏度到 40 摄氏度都是它的舒适区。也就是说,刨去本就是种植开挂区的省份、地区之外,全国大部分省份都能种,而且能一路从春天种到秋天,简直是开启了超简单模式。

正是空心菜这水土两相宜,见光就疯长,湿热浑不怕的特点,让它成为了咱打工人的天选自种蔬菜。

当然,空心菜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作为一个妥妥的南方菜,它不耐寒,太冷了会被冻死。所以,在阳台、窗台上种植时最好选择 3 月到 10 月之间,这种时候的温度更适合“空心菜宝宝”的体质。

空心菜土培 VS 水培,

到底哪种更适合打工人?

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种空心菜呢?其实很简单,真的有手就能活。

1.水培

先说最简单的版本——水培(轻松收获美貌的桌面绿植,外加偶尔煮面时摘两片点缀的绿叶)。

水培版本,只需要一个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再加上上次买空心菜摘下来的老根,就能轻松变成一瓶美貌又美味的空心菜了。

最懂打工人的蔬菜!给水就活,实在太“神仙”

图源:某社交平台

直接从菜市场买空心菜,摘下较硬、较老,带有根须、芽点的部分就行了。不建议直接从常见网购平台购买,毕竟这些平台都提前帮你把老根摘掉了。摘下的老根无需留叶片,把扒的精光的茎秆放进容器中,水淹没根部,即可静待发芽。在培植前期一定要勤换水,避免茎秆发霉或水污染。一段时间后,空心菜就会适应环境,并且悄悄萌芽,张牙舞爪地长出一堆叶子。

番薯属植物的特性,让空心菜也尤爱在茎节上长不定根。因此,种着你就会发现空心菜变得有些克里克气,别慌,它没变异也没长霉,只是悄悄多长了点儿根。

不过,虽然空心菜怎么都能活。但如果种菜的目的不是看,而是吃,那在种空心菜的时候还是得稍微上点心才能吃上脆嫩版本的空心菜,否则就会像被你丢在角落的番薯长出的叶子一样,干巴巴的,不好吃。毕竟空心菜虽然干旱也能活,但水分不足或空气过于干燥,也会导致空心菜纤维发达,吃起来哏哏啾啾还塞牙,不甚美味。就像北方种植的空心菜跟南方水草丰茂的田里长出的空心菜相比,总是少了点脆嫩,多了点老和塞牙。

其实,空心菜表现出茎细、节短等生态适应性特征,是由植物激素水平变化或环境胁迫引起的调控机制所致。在相对低温、干旱等的条件之下,空心菜会调控基因水平抑制茎秆的径向生长,这种舍粗保命的策略,能让空心菜更好地在没那么适宜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至于口感好不好,这就是我们人类才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所以,换句话讲,在家庭种植的时候,能养活和养得美味之间还是差了那么点儿意思的。

2.土培

如果条件合适,其实还是土培更适合贪吃的打工人。

空心菜对生长空间要求不高,普通的花盆、泡沫箱甚至废弃的塑料桶都可以作为种植容器。建议选择深度 20 厘米以上的容器,以确保根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在容器底部钻几个排水孔,防止积水导致烂根。

土壤方面,可以购买市售的营养土,也可以自己配制:将园土、腐叶土和河沙按 2:1:1 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南方地区可以在土壤中添加少量硫磺粉调节酸碱度至微酸性(pH6.0~6.5),这样种出的空心菜口感更嫩。种植前将土壤浇透水,保持湿润但不积水。

大批量种植时,可以从播种开始,也可以从好几把空心菜上薅老根扦插。播种时,由于空心菜种子的种皮硬而厚,直接播种会因为温度低等原因发芽较慢,如果遇上长期低温阴雨天气,还会腐烂。

因此,最好将种子用 30 度的温水浸泡几个小时后,换清水继续浸种 20~24 小时,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还可以进一步将种子捞起洗净后放在 25℃ 左右的温度下催芽,催芽期间要保持湿润,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 1 次,待种子破皮露白点后即可播种。

播种时在土表划出浅沟,沟距 15 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约 1 厘米厚。也可以采用”撒播”方式,将种子均匀撒在土表后轻轻覆土。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在 25℃~30℃ 的环境下,空心菜发芽最快,如果温度较低,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出苗后要保证充足的光照,每天至少需要 4~6 小时的阳光。夏季强光时可以适当遮阴,防止幼苗灼伤。浇水要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最懂打工人的蔬菜!给水就活,实在太“神仙”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想要空心菜长得快、肥嫩、还能一茬接一茬,炒菜煮面都续得上,那就不光得给足水分和阳光了,适宜的肥也得跟上。当幼苗长出 3~4 片真叶时,就可以开始施肥了,使用稀释的有机液肥或市面上常见的水溶肥即可,每 7~10 天施一次,薄肥勤施。

大概三个星期左右,空心菜就能长到可采收的高度了。用剪刀在距地面 5 厘米处剪断,保留基部 2~3 个节位,这样能促进侧芽萌发。想要让劳模更勤奋,可以采用”掐尖”采收法,只采摘顶端的嫩茎叶,这种方法可以延长采收期。每次采收后可以追施一次薄肥,促进新芽生长。在适宜条件下,家庭种植的空心菜可以连续采收 2~3 个月,保证吃到爽。

在家庭种植中,病虫害相对较少,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过度密植和积水,即使摘除病叶老叶即可预防。如果不幸出现了蚜虫或红蜘蛛,也不用担心,用肥皂水或辣椒水喷洒即可。

通过简单的管理,家庭种植的空心菜 20 天左右就能上餐桌,既新鲜又安全。当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空心菜在锅中翻炒时,那种成就感可是市场上购买无法比拟的哦!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493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9日 下午3:11
下一篇 2025年7月9日 下午3:13

相关推荐

  • “台风桦加沙来袭!按此时间表速避险”

    今年第 18 号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 17 级以上,符合超强台风标准。中央气象台及国际气象机构监测显示。目前该台风正持续移动,预计将于 9 月 24 日前后在我国广东西部沿海登陆,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将迎来强风雨天气,需高度警惕。在台风到来之前,网上也有很多关于该台风的讨论,其中有一些跟事实略有出入,接下来就详细说说。 “风王”或许没错, 不过…

    2025年9月23日
    2900
  • 为什么精品超市难见国产香蕉?

    周末闲逛超市,想买串香蕉,却发现货架上清一色摆满了来自菲律宾、越南、厄瓜多尔等地的进口香蕉。它们个头均匀,外皮金黄,卖相十足。挑来挑去,却很难找到一串贴着“国产”标签的香蕉。 作者拍摄 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中国明明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香蕉生产国,为何在自己的市场上,却会出现这种“国产香蕉去哪儿了”的现象? 国产香蕉的实力 事实上,在生产香蕉这块…

    2025年9月22日
    3500
  • 河南人专属“猫薄荷”火了!钾是香蕉2倍,钙超牛奶你尝过吗?

    河南的夏季少不了“荆芥”,比如凉拌荆芥、荆芥拌黄瓜、荆芥拌面,甚至还有荆芥柠檬茶。 这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绿叶子小蔬菜,究竟有什么魔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网络图片截图 河南人吃的“荆芥” 其实是罗勒 在河南,“荆芥”是夏日餐桌上的灵魂配料,很多河南人都说自己喜欢吃荆芥,但出人意料的是河南人餐桌上习以为常的“荆芥”,其实并非植物学上真正的荆芥,而是一种名为“…

    2025年7月30日
    16200
  • “鬼压床”真相揭秘:科学解释令人意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寂静的深夜,当你从沉睡中突然意识清醒,却发现自己的身体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无法动弹分毫,耳边还可能传来奇怪的声响,眼前甚至会出现恐怖的幻影。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就是我们常说的“鬼压床”。 长久以来,“鬼压床”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恐怖的面纱,让无数人谈之色变。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鬼压床”的真相也逐渐被揭开,它并非超自然现象…

    2025年8月18日
    12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