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真相

“女性更容易醉酒”,这种“刻板印象”你听过吗?很多人认为是女性故作娇羞,不过,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这还真不算啥刻板印象——男女对酒精的代谢机制真的存在生理性差异

酒精进入体内后,肝中的乙醇脱氢酶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而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酸,最后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男性的胃黏膜和肝脏中均有乙醛脱氢酶,女性非但胃黏膜中几乎没有乙醛脱氢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含量也比男性少。这样的差异就意味着,身高体重和年龄相仿的男性和女性在摄入同等量的酒精后,女性对酒精的代谢就更慢。也就是说,女性更容易醉酒。

其实,像这样因两性生理差异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醉酒”这件小事上,生活中藏着不少这样的情况。最扎心的是,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医疗健康领域,女性始终像个“透明人”

就说最常见的药物代谢吧——男女对同一种药的吸收、代谢速度可能大不同,可翻遍药盒上的说明书,几乎找不到专门针对性别的剂量说明;再看药物临床试验,性别分析的数据也是少得可怜。

女性的身体反应、用药风险长期被“模糊处理”,这种研究缺口,应该引发医学界和全社会的重视。

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真相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从酒精代谢到药物代谢

那些消失的女性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女性体内醛脱氢酶含量更低并非只是提示医生女性更容易出现酒精中毒或醉酒后的相关损伤,因为醛脱氢酶的存在,不只与酒精代谢有关。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许多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均与醛脱氢酶有关,换句话说,这类药物在两性体内的代谢过程也是有差异的。可是,大家如果回忆一下自己看过的药品说明书,有多少提示男女使用的剂量应该有差异了?

通常来说,当我们提及男女有别时,在生物学层面往往仅指两性之间的生殖系统有区别,但事实上,两性之间生理功能、代谢机制方面的区别也远远要比我们以为的大得多

不难想象的是,这样的区别会给女性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因为整个医学系统,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以男性为模型构建的

曾有机构在 2001 年发布调查报告称,1997 年至 2001 年从市场召回的 10 种处方药物中,有 8 种对女性构成了更大的健康风险,这其中有一部分导致了服药者的心源性猝死。

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真相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除了酶学指标而外,两性之间的代谢差异还跟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代谢药物的过程也有区别,这就导致了有些重要药物的血药浓度在一个月的某些天会降低到一个危险的水平,比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是需要病人长期规律服用以预防癫痫的发作,女性经常会在激素水平波动的时候出现突破性的癫痫发作,这会导致跌倒或交通事故。

还有些药物会影响口服避孕药的效果,结果在医生与病人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导致服药者出现了计划外的怀孕。(美国育龄期的女性有 17% 使用口服避孕药,使用避孕套者仅有 10%。)

药物试验里

只有少量的性别分析

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奇怪,不是说药物在上市之前有严谨的评估流程么?为什么没有在这些药物正式上市之前就提前发现这些风险呢?

目前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示,男女之间至少存在 40% 的差异,可遗憾的是,在新药申请中居然只有不到 10% 包含了性别分析。也就是说,主流的试药流程都忽略了性别差异

很多药物在动物试验阶段,就主要以雄性动物为主,在人体试验阶段,多数也是以男性志愿者为主,而最后通过这样的流程得出来的结论(比如药物说明书)却往往是男女通用的。

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真相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根据美国 FDA 最新的报告,女性在 I 期临床试验中的比例,依然只有30%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因为在试验阶段就纳入女性的话,会导致流程更烦琐,成本更高,比如要监测女性的激素水平及是否妊娠。

虽说这样的业内习惯有保护女性的考量(目的是使女性避免在新药测试阶段就受到伤害),可在客观上造成了女性困境,会使她们在医疗系统中遇到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疾病的表现

两性也不一样

除了用药风险之外,很多疾病在男女之间也有不同的表现(这里指的当然不是卵巢癌或前列腺癌之类的)。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在两性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更重要的是,看似相同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也不同。

比如心脏骤停在两性身上就有不同的表现。男性心脏骤停更可能的表现是室颤,而女性心脏骤停则更多表现为心跳的完全停止,即无脉电活动。

大家在影视剧上都见过抢救心跳骤停的病人使用那个除颤仪吧?那么问题来了,除颤仪只在出现室颤的时候才起作用,如果心脏表现为无脉性电活动,心电图将呈一条直线,这种情况是不能除颤的(虽然影视剧里经常表现病人经除颤以后心电由一条直线而变得产生搏动),这就给女性的心脏骤停抢救带来了很多困难。

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真相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另外,既往文献提示,男女在发生心脏骤停后的抢救成功率不同,还有一个原因是女性更不容易获得有效的心脏按压,因为施救者会顾忌触碰到女性的胸部。

前不久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湖南衡阳一女子因心跳呼吸骤停倒地昏厥,路过男子及时上前心肺复苏,却被个别人指责为袭胸。

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真相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从医学的历史上来看,人类似乎有自我完善的倾向,因此,乐观一点估计的话,已经发现的问题,最终肯定能得到解决,进步是一定会发生的,但这个过程也注定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无数的案例表明,人类只有靠灾难和悲剧才能学乖,在性别问题上,很可能人类该付出的代价一点儿都少不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21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9日 下午1:02
下一篇 2025年7月19日 下午1:04

相关推荐

  • 天眼追灾,卫星如何在灾害中抢夺黄金时间?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有提过对地观测卫星的原理(戳此详细了解→大气层并非“透明”,对地观测卫星为何还能看得清?),那这些对地观测卫星在资源监测、农业、环境保护、灾害应急、气象与海洋观测等方面到底发挥了哪些实际作用,又有哪些具体应用案例? 本篇文章将结合真实案例,带你从灾害第一现场出发,直观感受对地观测卫星如何守护地球安全。 地震遥感监测 2020 年 3 月 2…

    2025年8月24日
    10500
  • 低能量星人集合:不是懒,是能量告急

    最近,网络开始流行关于高能量人和低能量人的吐槽。 图片来源网络 “高能量人”清晨 6 点就能“弹射”起床,先去撸个铁再跑上 5 公里,然后精神抖擞地通勤上班;“低能量人”每天把自己从床上死拖活拽起来,刚走到地铁站就已经气喘吁吁,到了办公室看见电脑就犯迷糊。 “高能量人”工作一天,开三个会,打两小时电话,写了好几十页 PPT,加班到晚上还有精神约着朋友再去喝一…

    2025年10月18日
    3800
  • 猪身上这个部位,真的要少吃!

    猪脑,是很多人爱吃的美食,尤其在火锅、烧烤和炖汤中颇受欢迎。它以细腻如豆腐、入口即化的口感,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猪脑其实“三高”惊人,即高胆固醇、高脂肪、高嘌呤。问题来了:猪脑到底还能不能开心地吃了?今天,就来细致聊聊,文末还给出了科学的饮食建议,让大家在美味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猪脑:“…

    2025年7月12日
    27600
  •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说到口腔护理,有一个动作是我们从小就被家长反复叮嘱要做的,那就是——刷牙。 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就能有效预防蛀牙。但一个很让人困惑的问题来了:明明自己每天都在认真刷,甚至换了一把又一把的电动牙刷,原本以为这就能获得一口好牙,可是看牙医时,还是听到了那个熟悉又可怕的一句话——“你这里有颗蛀牙,要不要补一下?” 这确实会让人感到非常沮丧和不解。 …

    2025年10月24日
    000
  • 20元烤鸡背后:安全还是隐患?

    我们日常在上网的时候,免不了会看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让大家对各种便宜食物产生质疑。比如超市里 20 元一只的烤鸡,就让人心里打鼓:一整只鸡,还要烤制,还要放调料,卖这么便宜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呀?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鸡真的能这么便宜吗? 让大家对烤鸡产生质疑的首要因素就是价格,有些超市甚至能用低于 20 元的价格买到一整只烤鸡,这真的是可能…

    2025年10月22日
    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