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说到口腔护理,有一个动作是我们从小就被家长反复叮嘱要做的,那就是——刷牙。

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就能有效预防蛀牙。但一个很让人困惑的问题来了:明明自己每天都在认真刷,甚至换了一把又一把的电动牙刷,原本以为这就能获得一口好牙,可是看牙医时,还是听到了那个熟悉又可怕的一句话——“你这里有颗蛀牙,要不要补一下?”

这确实会让人感到非常沮丧和不解。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为什么我们已经明明很努力刷牙了,还是会有蛀牙?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刷牙的“有效性”比“有没有”更重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蛀牙发生的过程:牙菌斑中的细菌会利用我们食物里的糖分,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会慢慢“腐蚀”牙齿硬组织,导致其中的钙、磷等矿物质流失,这个过程叫作“脱矿”。当脱矿严重到一定程度后,牙齿表面就会出现实质性的缺损,也就是我们说的“蛀洞”

因此,刷牙的目的就是精准且高效地清除“牙菌斑”这个罪魁祸首。因此,你“刷了”,不等于你“刷干净了”。一次低质量的刷牙,等于给了敌军休养生息、重整旗鼓的机会。

1.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你是不是还在用“拉大锯”式的方法横着刷?这种刷法看似用力,实则效率极低。它只能勉强刷到牙齿光滑的表面,却对牙菌斑最爱的“藏身之所”无能为力。更糟糕的是,长期大幅度横刷还可能导致牙颈部磨损,形成“楔状缺损”,让牙齿变得敏感。

目前全球牙医公认推广的“巴氏刷牙法”,是清除牙菌斑的利器。它的要点就在于:刷毛与牙齿呈 45 度角,对准牙齿与牙龈交界的“龈沟”——那里是牙菌斑堆积的“重灾区”,通过小幅度的水平震颤,将刷毛尖端深入龈沟,把藏匿的菌斑“震”出来,再拂刷干净。

中国口腔医学会曾发布一套标准刷牙法,即巴氏(Bass)刷牙法,可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

第一步:刷门牙外侧。刷毛应与牙齿、牙龈成 45 度角,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活动。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第二步:刷门牙内侧。同样成 45 度角斜放,上排牙齿向下,下排牙齿向上提拉轻刷。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第三步:刷牙齿咬合面。将牙刷倾斜,与咬合面垂直,前后短距离颤动轻刷。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第四步:刷牙齿内侧面。将牙刷竖起来,利用牙刷前端的刷毛沿牙缝上下以小圆弧刷动。每次刷两到三颗牙,反复旋转、按摩 8~10 次,可多角度地对牙齿和牙龈进行全面清洁。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第五步:轻刷舌头表面。由内向外轻轻刷舌头,去除食物残渣,让口气保持清新。

2.持续足够的刷牙时间

刷牙是一项需要耐心的精细工作。成年人的口腔里有 28~32 颗牙齿,严格意义上说,牙刷能刷到每颗牙齿的 3 个面(外侧、内侧、咀嚼面),算下来有上百个牙面,每个面刷你觉得 1 分钟的时间足够吗?

绝大多数牙医推荐的2~3 分钟,是确保每个区域都能获得尽可能长的清洁时间的最低要求。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刷“很久”了,不妨在下次刷牙时打开计时器,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以为的“很久”,可能连 90 秒都不到。

3.尽可能覆盖所有的位置

除了龈沟,口腔里还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卫生死角:上排牙齿的内侧、最后一颗磨牙的远中面(就是最靠喉咙的那一面)、排列不齐、里出外进的牙齿……这些地方都是菌斑的“法外之地”。

刷牙时要有意识地去“关照”这些区域,留足更多的时间和力度,尽可能减少遗漏。说到这里,这也是为什么医生更推荐小头牙刷的原因,因为牙刷太大,速度看上去快了,其实是遗漏了更多边边角角。

别只扫了“大路”忘了“小巷”

这个错误可能是导致“明明认真刷牙,却还是有蛀牙”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的牙齿排列还算整齐,它们通常是肩并肩地排在一起,两两之间会形成一个潜在的间隙,我们称之为“邻面”。如果我们把牙刷直接可以接触摩擦到的表面想象成城市里宽阔的“主干道”,那么这些牙缝,就是那些错综复杂、堆满垃圾的“背街小巷”。

很遗憾,牙刷刷毛无法进入牙齿的邻面。再高级、再智能的牙刷,也只是把“主干道”清扫得锃亮,但这些“小巷”里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却纹丝不动地待在那里,日复一日地发酵、产酸,悄无声息地从两颗牙齿的接触点开始腐蚀牙齿。

这就是发生在牙缝里的隐蔽蛀牙——邻面龋,早期毫无感觉,甚至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等到你觉得塞牙、或者用舌头舔到有洞时,往往已经蛀得比较深了,甚至会出现疼痛。

因此,我们在刷牙之余,还要学会如何清洁牙缝。

牙线是清洁牙缝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具。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线,注意每一个牙缝有相邻两个牙齿的邻面,都要清洁到。在温柔地上下刮除菌斑后,你会闻到意想不到的“战果”。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图源:网络

确实,牙线用起来比较考验大家的手指精细运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使用冲牙器,利用高压水流冲走牙缝里的脏东西,对于戴牙套或牙缝较大的人群非常友好。但请注意,如果水流太弱,是无法有效去除黏附紧密的牙菌斑。

最后,如果你的牙缝比较大,或者有牙龈萎缩,牙缝刷将是比牙线效率更高的选择。

如何做才能没有蛀牙?

口腔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堵上所有的防御漏洞,别说是普通人群,对于专业牙医来说也还是太难了!但这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努力。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持续提升你的刷牙效果

学会并持续实践正确的高效的刷牙方法,合理的刷牙时长,并且牙刷搭配牙线、冲牙器、牙缝刷等工具,选择含氟牙膏可以锦上添花。

2.减少含糖饮食

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含糖饮料的食用总量和频率,管住你的嘴不仅可以减少牙齿蛀牙的发生率,还能带来更多全身健康的收益。

为什么你每天认真刷牙,还会有蛀牙?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提升你的口腔健康现状

口腔内已经存在的疾病,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很可能会雪上加霜。如果原本就有蛀牙,但是不进行及时修补,那么蛀牙只会发展越来越快;如果本身就有牙齿拥挤、牙列不齐、智齿阻生等问题但不加留意,这些位置都将是卫生工作难以抵达的区域,更容易产生蛀牙。

因此,做好现状的维护同样有助于减少(新)蛀牙的发生。

4.定期检查

百密终有一疏,我们自己在家做的所有努力,都是日常维护。而最坚固的后防线,永远是你的牙医。

所以,请不要害怕牙医又跟你说“你这里有颗蛀牙,要不要补一下?”定期的口腔检查中,牙医能发现那些你完全感知不到的早期蛀牙,并通过 X 光片揪出隐蔽的邻面龋。

总之,纠结“为什么我刷牙了还蛀牙”近似于“为什么我好好学习还是没考上清北”,对抗蛀牙的发生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多,不过我依旧鼓励大家还是要努力刷牙,因为这绝对是一项值得投入时间与精力、有助于终身健康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周学东. 牙体牙髓病学(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96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24日 下午1:04
下一篇 2025年9月22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 揭秘现实中的“冰系魔法师”:科学还原冰雪奇迹

    在影视作品中,冰系魔法师们往往能瞬间冰封万物,这种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如此将物质在极低温下冻结的设定,虽充满艺术想象,却与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使用的冷冻电镜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在核心理念方面存在微妙的联系。 冷冻电镜的核心奥秘正在于它可利用极低的温度(约-185 摄氏度甚至更低)将生物大分子(如蛋…

    2025年7月30日
    18500
  • 网友吃桃子惊现桃核藏碎叶,真相让人意外

    近日有位北京女士在吃桃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桃子表面完整,但桃核裂开,里面塞着一堆乱七八糟的叶子!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这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显然,桃核可不会这么着急地就开始萌发,即使发芽也不会是这样碎碎的叶片,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弄清叶片的来源,我们得先从另一个我们身边的现象说起。 种植月季、玫瑰或者蔷薇的朋友,总能见到一种奇特的现象,这些种植…

    2025年8月7日
    15700
  • 这种水果“油”很大,竟能帮女性瘦小腹、减内脏脂肪

    牛油果是风靡全球的网红水果,一直备受关注!它外表其貌不扬,长得坑坑洼洼,吃起来还寡淡无味,甚至有些腻,但很多人认为,它营养丰富,吃了对健康有益;也有人认为它热量高,吃了会胖人。 牛油果到底是个怎样的水果?这篇文章就来说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牛油果的营养 牛油果也叫鳄梨、油梨、幸福果、酪梨、奶油果,有“森林奶酪”“植物肉食”“粮食水果”…

    2025年8月19日
    11900
  • 人造血液+冻干技术突破,或破解全球血荒难题

    在急救现场,时间就是生命。发布在《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据估计,全球每年有 190 万人死于失血,其中 150 万人死于身体创伤造成的失血。这些令人心痛的数字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棘手的问题:救护车、医疗直升机和战地医护人员无法携带足够的血液,因为血液在没有适当冷藏条件时会迅速变质。 如今,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一…

    2025年9月5日
    6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