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也追潮流?动物行为新发现引发热议

一只成年黑猩猩,正若无其事地在林中行走,而它的耳朵里垂着一根草。更让人惊讶的是,旁边的同伴也不甘示弱,把草插在了屁股上,猩猩之间通过模仿彼此,把一根毫无实用价值的草,当成了时尚配饰,从耳朵到肛门,玩出了新花样。

黑猩猩也追潮流?动物行为新发现引发热议

黑猩猩插草的文化潮流(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这听起来荒诞可笑,但却可能揭示了一个深刻问题:动物之间是否也存在文化?而这些看似无用的行为,是不是正像人类社会中的穿搭、染发、自拍手势那样,有着微妙的社会意义?

猩猩时尚的诞生与传播

黑猩猩的“草饰潮流”并不是一时兴起。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0 年,地点是非洲赞比亚的一个野生动物孤儿院。研究人员注意到,一只名叫朱莉的雌性黑猩猩反复将一根草插入自己的耳朵,让它自然垂挂在耳廓外。这个行为并不符合觅食、清洁或医疗的常见功能,却很快引发了同群其他个体的模仿。到 2013 年,朱莉去世时,已有至少7只猩猩采纳了她的风格,其中一位模仿者正是她的儿子。

十多年过去了,朱莉所在的群体仍有猩猩偶尔挂起耳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23 年,在一个与朱莉群体完全没有接触的独立猩猩社群中,这种行为再次出现,并且迅速演化出了升级版,除了耳朵,它们还把草插进了肛门。这一新变体被研究人员称为肛门插草行为(GIRB,Grass-in-Rectum Behaviour),而原来的耳草行为则被称为耳朵插草行为(GIEB,Grass-in-Ear Behaviour)。

黑猩猩也追潮流?动物行为新发现引发热议

2023 年赞比亚一组黑猩猩“耳草行为”与“肛草行为”个体的累计频次

研究人员通过长达 12 个月的系统跟踪发现,这些行为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例如,GIEB 的发起者是一只名叫朱马的雄性黑猩猩。它首次在 2023 年 8 月 16 日被记录插草入耳,仅仅一周后,它的四位群体同伴也开始模仿。更夸张的是,GIRB 由朱马于 8 月 27 日首次执行后,同组多位个体也在几天内纷纷效仿,包括一位排名更低的年轻雄性和两位雌性。

为验证这种扩散是否源于社会模仿,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名为网络扩散分析(Network-Based Diffusion Analysis, NBDA)的统计模型,结合猩猩个体之间的社交关系图谱。他们发现,不论是 GIEB 还是 GIRB,其传播路径都高度吻合个体之间的社交联系强度,GIRB 的模仿率甚至达到了 100%,表明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学习过程。

这些数据说明,在黑猩猩社会中,草饰行为不是偶然行为的叠加,而是一个可以明确追踪的社交传播现象。从一只猩猩的脑洞大开,到整个群体的迅速模仿,这场草饰风潮拥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类时尚特征——起源、模仿、变体、传承。

非工具性行为的文化线索

我们习惯于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理解动物行为:觅食、求偶、求生,是绝大多数行为的逻辑起点。那一根挂在猩猩耳朵或屁股上的草——既不帮它找食物,也不改善它的健康——到底有什么用?

研究人员的答案是,也许正是没什么用,才更值得研究。这类被称为非工具性行为的现象,长期以来在动物学中被忽略。相比之下,工具行为有显著研究传统,例如黑猩猩用树枝钓白蚁、海獭用石头敲开贝壳、乌鸦用钩子提取食物……这些行为直接提高了个体的生存效率。而两种插草方式则不具备任何明确适应价值,甚至让人觉得荒诞。

然而,2025 年《行为》期刊这项研究指出,非工具性行为可能在动物社会中扮演另一种功能角色,加强社群归属与认同感。研究人员提出,模仿他人的举动,尤其是没有直接功能的模仿,可能是一种社会粘合剂。就像人类社会中流行穿同款衣服、剪同样的发型、玩一样的网络梗,模仿表达了“我在意你”、“我和你是一伙的”的社会信号。

这些行为或许不能直接帮助动物生存,却可能在社交层面产生深远影响。研究团队指出,在被观察的黑猩猩中,模仿草饰行为的个体往往与群体其他成员保持较高的互动频率,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曝光度。比如,最初发起 GIRB 行为的朱马,是社群中社交联系最活跃的个体之一。它的模仿者也在群体中处于次高等级,这提示行为同步可能与社会地位调整有关。

这一观点还呼应了人类社会的心理学研究,我们经常不自觉地模仿我们喜欢或尊重的人,这是潜在建立信任的机制。而动物是否也拥有类似心理倾向?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个可能性。

总结

一根草,不会改变黑猩猩的生活,也不会让它吃得更好、活得更久。但它能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文化的起点,可能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我看见你这么做,也想像你一样这么做。

从耳草到臀草,黑猩猩们用一种看似无用的方式,悄悄编织起属于它们的群体认同。而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穿同样的鞋、用同样的表情包、追逐同一个热梗……文化,从来不仅是生存的工具,更是情感的纽带。

参考文献

[1]van Leeuwen, Edwin JC, et al. “Chimpanzees socially learn non-instrumental behaviour from conspecifics.” Behaviour 1.aop (2025): 1-18.

[2]Bandini, Elisa, et al. “Examin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cquisition of animal tool behaviour.” Biology Letters 16.6 (2020): 20200122.

[3]Biro, Dora, et al.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tool use in wild chimpanzees: evidence from field experiments.” Animal cognition 6.4 (2003): 213-223.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73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6日 下午2:26
下一篇 2025年8月6日 下午2:27

相关推荐

  • 直播预告 | 科学+健康+心理!青少年成长指南速看

    开学第一课 探索吧!少年 科普中国说 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 每颗好奇心 都是一艘扬帆起航的船只 科学,便是那指引方向的 璀璨灯塔 随着新学期钟声敲响 我们又将迎来 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开始 在这个全新的起点上 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用科学的力量点亮未来? 9月1日(周一) 15:00 科普中国说 “开学第一课 ——探索吧,少年!” 一起开始一场 科学与梦想的奇幻之…

    2025年9月1日
    6700
  • 武汉夏季“餐桌顶流”:维生素C赛柠檬,爽脆超下饭

    藕带是夏季池塘里特有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湖北、江苏等水乡地区,它是餐桌上的常客,既可清炒保持原味,也能与辣椒、腊肉等搭配烹调,相当美味。 外观洁白如玉、口感清脆爽口,还散发着清新的水生植物香气。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这道时令美味,看看它有哪些值得吃的营养,又该如何挑选和保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夏日鲜嫩蔬菜 低卡、维生素 C 含量…

    2025年7月16日
    32800
  • “奋斗者”号深潜9533米,发现2500公里生命绿洲

    最近,在太平洋西北部的深邃海沟中,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生命世界。 在深达 9533 米的极端深度(甚至高于珠穆朗玛峰倒插入海的高度),繁茂的生命群落正在黑暗中悄然绽放。这些生命不依赖阳光,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取能量。它们的存在不仅改写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知,更揭示了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惊…

    2025年8月30日
    7400
  • 日常运动伤膝?真相:久坐不动更伤关节

    当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去跑步锻炼,刚穿上跑鞋和运动衣裤迈出家门时,猛然想到有人说跑步会伤膝盖诶…… 于是赶紧回家躺在沙发打开手机电脑看剧,心里暗想着今天又“救了膝盖一命”。 但问题来了,跑步、登山和徒步之类的运动真的会伤膝盖吗?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跑步时膝盖会受到更大冲击力 之所以会有“跑步伤膝盖”这样的观点原因也很好理解。在跑步的时候,膝盖会承受比平时更…

    2025年10月4日
    3600
  • 臭氧层空洞悄然修复,真相令人意外

    臭氧层空洞问题的后续如何? 臭氧层空洞的修复过程虽然缓慢,但总体趋势是向好的。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以来,全球范围内对氯氟烃(CFCs)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大气中的这些物质浓度正在逐步下降。 目前,科学家预计,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臭氧层将在 2040 年左右恢复到 1980 年的水平,而南极臭氧层空洞则预计在 2066 年恢复到当时的水平。当然,1980 年…

    2025年9月17日
    5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