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深夜刷购物软件!这些“冲动消费”陷阱你不得不防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夜深人静,明明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但依然忍不住要打开购物平台刷一会儿:白天没时间仔细琢磨的各种商品,在晚上看来仿佛个个都那么实惠、划算、适合自己,于是头脑一热“清”了购物车,大买特买之后带着满足感睡去。可第二天醒来时又会追悔莫及,觉得自己乱花钱了,买的东西好像也没那么有用。

于是,不少习惯在半夜冲动下单的人,都陷入“夜里买买买,早上退退退”的混乱节奏,疲惫又焦虑,还不禁自责:“我怎么一到半夜就管不住这手呢?”

别在深夜刷购物软件!这些“冲动消费”陷阱你不得不防

图片丨GIPHY

缺乏理智的“冲动消费”比想象更普遍

在我们的日常消费里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明明走进超市时对自己说“只是逛逛,绝不花钱”,但出门的时候,手里往往会大包小包收获满满。这种无计划性,或是计划和目标并不清晰的购买行为,被经济学家称为“无计划购买”或是“冲动购买”

调查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理智的冲动购买行为非常普遍,占到日常购买行为的 80%

特别是如今,以网络环境为背景的冲动购买行为就更常见了,而且时间范围更广,随时随地都可以自助下单。

别在深夜刷购物软件!这些“冲动消费”陷阱你不得不防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冲动消费”现象到底是利是弊,也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多数研究者认为,尽管在短期内商家可以通过这些“冲动消费”提升业绩,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受控的冲动购物不利于节约资源,并可能降低民众的主观幸福感,甚至可能加剧信用卡透支过度等社会问题

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沉迷于短时间内的“享乐性消费”,可能令消费者丧失自我控制能力,短期的欲望满足削弱了长远的收益最大化理念。此外,确实有大量购买者在冲动消费后后悔与自责,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也不应该被忽视。

为何“激情下单”更容易出现在深夜?

很多人会发现:经过一天的学习或工作,到了晚上,“控制自己”好像变得更难了。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用自我损耗理论来理解“深夜冲动消费”

大部分人的一天从清晨开始,此时大脑的额叶系统和颞叶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无论是处理决策还是权衡工作优先级,又或是评估投资风险和克制购买欲,都能够维持高强度的理性运作。

这样消耗心理能量的活动进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累积的疲劳令个体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执行功能下降,意志力资源所剩无几,大脑的“理性账户”也已经见底。这种时候,人往往更倾向于忽略长远利益,而只顾满足眼前的欲望和需求,因此,做出非理性决策行为的可能性增加——例如更多的冒险、成瘾行为,甚至破坏和攻击。

相比之下,冲动消费已经是很“温和”的冒险了。

此外,营销因素、情境因素和消费者的个体特征,都会影响人的冲动消费行为。很多促销特意选在晚间或凌晨开始,给原本就容易冲动下单的时间段“叠了 buff”。而情境因素中包括购物环境和气氛,以及消费者自身的情绪;很多人盲目购物,其实是在下意识地调整自己夜晚的孤独、焦虑或紧张等负面感受,用短暂的安慰剂效应改善自己。

另外,深夜的购物行为发生在相对私密的个人空间里,没有隐私暴露和被“社交监督”的担忧,理性的防线也就更容易出现缺口了。

别在深夜刷购物软件!这些“冲动消费”陷阱你不得不防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几个对策

帮你对抗“深夜冲动消费”

不少人希望自己能减少夜晚的冲动消费,养成更理性的花钱习惯。我们首先要理解,对抗冲动消费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的迭代;它要求我们既不否定人性需求,又能建立更健康的行为模式。

首先,想要减少夜晚打开购物软件的次数,“物理隔离”是值得一试的方法。可以把手机桌面上的各种购物 APP 集中到二级文件夹里,并且关闭它们的通知(包括声音和横幅),或设成免打扰状态。最理想的状态是睡前把手机留在卧室外,这样不仅能减少冲动消费,还能有效改善睡眠。

另外,可以试着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或消费指导方针。例如一个数目明确的储蓄计划,或是一个自我要求:“本周每天晚上网购最多只能花 20 元。”要保证这个明确的规则在你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手机的壁纸或是电脑桌面上。当目标达成的时候,别忘了小小奖励一下自己。

如果在夜晚遇到商家大肆营销,感到自己想要开始冲动下单的时候,试一试直接关掉网页,然后立刻去做另一件比较吸引注意力的事情:例如听书、追剧或者玩一局小游戏。这样“主动切换”的方法能够协助你脱离冲动消费的惯性。

“延迟支付”策略也十分有效:将常用支付账户设置成次日到账,人为延长购买决策流程,利用其中的时间差激活理性思考。

别在深夜刷购物软件!这些“冲动消费”陷阱你不得不防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值得说明的是:深夜冲动消费是生理机制、心理需求与商业策略共同编织的“行为陷阱”。固然我们可以用干预手段摆脱非理性消费的惯性,但最关键的不在于禁止消费,而是培养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消费智慧——在满足当下愉悦感的同时,为长远的生活质量留出空间。在购物这件事上,真正的自由或许源于对欲望的清醒认知和节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钰,肖晨洁,车敬上,等.自我损耗降低决策理性: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911-1925.

[2]孟思延.情绪视角下个性化推荐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24,10(03):54-63.DOI:10.16604/j.cnki.issn2096-0360.2024.03.013.

[3]蔡雅琦,施俊琦,王垒.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4,(03):53-57.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642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9月2日 下午2:07
下一篇 2025年9月2日 下午2:09

相关推荐

  • 老人在家最好别穿拖鞋!原因如下→

    在我国,跌倒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每年超过 4000 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1],而许多悲剧背后,一个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正是脚上那双鞋,尤其是拖鞋! 不防滑、不跟脚、易绊倒,年轻人因为拖鞋摔跤受伤的例子在社交媒体上比比皆是。“身手灵活”的年轻人都深受其害,老年人更是要重视鞋的问题。 图源:小红书 这些“危险鞋” 赶紧从老人的鞋柜里清理掉…

    2025年7月25日
    12100
  • 90%的人都不知道的水果去皮技巧!原来只需找准这些隐藏开关

    炎炎夏日,吃点可口的水果是一大乐事。然而,面对有些美味的水果,我们常常在打开和剥皮时犯难:买个椰子,半天壳弄不开,吃个荔枝、龙眼,碰上不好剥的很影响心情,而波罗蜜要是在家里剥开一个,通常要废一把刀…… 其实这些水果身上有一些结构,让我们可以“一击致命”轻松吃到水果的精华!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水果剥皮和挑选的小技巧,让你轻…

    2025年8月2日
    10800
  • 年轻人注意:这种“癌症筛查”体检项目真的不靠谱!

    每年都按时体检,半年前的体检报告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还全是正常的,尤其是那套“肿瘤标志物”,每项结果都在参考范围内,但是有些人身体不舒服再检查时,竟然会突然检查出得了癌症。 在网上,相信大家看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平时体检正常,为什么会突然查出癌症呢?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到底靠不靠谱?今天一文说清楚。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体检正常,为何还…

    2025年9月1日
    2500
  • 下巴凸起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

    相信有人照镜子的时候,会发现下巴有不少小颗粒,凑近看的时候,甚至能诱发密集恐惧症。也有人是洗脸、托腮的时候,用手感觉到的,抑或是化妆时发现这些小颗粒不容易遮住,粉底都要用得更厚。 很多人烦恼和疑惑,这些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呀? 图 1. 小颗粒 来自小红书 先说答案:如果这些颗粒长的样子和上图类似,那么,我们可以大概率判断,这会是下面的几个可能: 可能性 1:正…

    2025年7月19日
    12800
  • 吃饭时调整顺序,控血糖又减肥!

    说到吃饭顺序,你们每餐的第一口食物都会吃啥?是米饭、菜还是喝汤? 也许很多人觉得吃饭的顺序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把食物炫进肚子里,饱饱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吃饭的顺序相当关键,正确的吃饭顺序能让我们在饱腹的同时,还能收获很多健康益处。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调整进餐顺序 帮你控血糖 吃饭这事儿看似简单,但也有技巧,改变吃饭顺序就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2025年8月7日
    7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