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揭秘:拥有这特质的人注定越来越顺

你是否在买东西时不好意思和卖家讨价还价,而花过很多冤枉钱?

你是否在聚会时不敢主动搭话,而错过了结交朋友的机会?

你是否在面对机会时犹豫不决,而眼睁睁看它从手边溜走?

很多人在遇到上面这些情况时,可能碍于“脸皮薄”,错失了很多,甚至事后可能还会捶胸顿足,懊恼自己怎么就这么拉不下脸,豁不出去?或者也曾羡慕那些敢说敢做、敢闯敢争,即使被拒绝、被嘲笑、被说“厚脸皮”,也依然坦荡、自信、洒脱,勇敢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人。

不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过分纠结他人的评价,不过于被外界眼光束缚的人,但也不会毫无顾忌地强硬推进,尊重他人的感受,在试探和观察中懂得把握分寸,既不让对方难做、难受、难堪,也保有让对方拒绝而不内疚、反对而不伤和气的空间。这种恰到好处的“脸皮厚”并不是真的脸皮厚,而是一种有智慧的勇敢;更是一种心理健康、能量充盈的展现;是一个人格局打开,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

心理学揭秘:拥有这特质的人注定越来越顺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适度“脸皮厚”的人,

往往心理理论发展良好

未知是可怕的,不可预测性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因此,当“我知道你可能在想什么”“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可能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假装不知道我知道”,当我能预判你的预判时,人际互动中的复杂与微妙似乎也在这种“可预测性”里,让我们有了一些洞察和了然、多一丝掌控感和安全感,至少我们能大致了解接下来可能要面临和应对的局面和情况。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一种认知能力,它使我们能够推测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想法、意图、需求和愿望。通过心理理论,我们可以基于他人的信念、欲望、知识和意图,在大脑中建立心理模型,从而解释事件为什么发生,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1][2]

在他人看来,脸皮厚的人可能总是“见人下菜碟”和喜欢“得寸进尺”,但这也恰恰是心理理论高效运作的一种体现,展现了高度的社交适应能力和情境灵活性。

“见人下菜碟”是因为他们能够快速评估他人情绪、性格和行为模式,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应对策略。这种“因人而异调整策略”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对心理模型的灵活运用。“得寸进尺”是因为他们擅长通过微妙的试探,观察对方的反应和容忍度,逐步推进自己的目标,寻找一个“不把你惹毛”以免关系彻底崩盘,又能最大化利益的平衡点。

适度“脸皮厚”的人,

往往自我效能感高

“脸皮厚”的人,即使场面一时尴尬也能泰然自若,即使对方反应冷淡也能自说自话,即使双方关系受损也能主动修复,即使面临挫折也能持续尝试。这种相信自己能行,坚定自己能搞定的力量,本质上是高自我效能感的一种外在表现。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应对挑战的信心和信念。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通常相信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他们不容易被一时的失败或他人的批评所击败,而是会在挫折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持续采取行动。[3]

这种信念在行为上,可能表现为一种“厚脸皮”的特质:不轻易退缩、不轻言放弃,敢于尝试、持续行动。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动机和坚持程度。当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他预测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就会更努力尝试,并更长时间地坚持,最终更容易获得良好的结果。[3]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指出,建立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掌控体验”(Mastery Experiences),即一个人通过不断尝试积累成功经验,从而增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3]要获得这样的体验,需要个体敢于行动,即使失败也能坚持下去。“脸皮厚”的人,正因其不畏挑战、不惧失败的勇气,更容易通过反复尝试积累掌控体验,最终形成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循环,从而在应对挑战时表现得更加从容、自信。

适度“脸皮厚”的人,

往往耐挫力强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脸皮厚”时,常常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拒绝、批评或失败时,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淡定。被拒绝了?没关系,再试一次;被批评了?听听就好,该干嘛干嘛;搞砸了?吸取教训,下次注意。这种看似“没心没肺”的反应,实际上反映了对负面结果的高耐受力。

在心理学中,这种能力被称为心理韧性(Resilience),即个体在面对挫折或负面情境时,能够迅速调整状态,从低谷中恢复并继续前行的能力。

“脸皮厚”的人之所以能够展现出这种韧性,是因为他们往往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认为失败并不是能力不足的证明,而是一个暂时的结果,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5]

正因如此,他们不会因被拒绝或批评而否定自己,而是把这些看作调整策略、改进方法的契机。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迅速从批评或失败的情绪中抽离,冷静分析问题,而不是被情绪裹挟,陷入自我怀疑或过度内耗。

适度“脸皮厚”的人,
往往自我认知更丰满

自我认知就像剧本里的“角色脚本”,人物特点越少,人物形象越单薄,就越容易被一句评价推倒,成为一集就领饭盒的龙套。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其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密切相关.当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认识时,就不会因为某一方面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

“脸皮厚”的人往往拥有更丰富的自我概念:即使在工作上被客户投诉“业务能力太差”也没关系,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有趣的朋友、孝顺的儿子、负责的爸爸、友好的邻居;即使公众演讲能力不行也不打紧,我在社交上游刃有余、在运动上活力四射、在厨艺上技艺精湛、在学习上努力奋进。

自我复杂性(Self-Complexity)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自我概念数量及其可区分性。当一个人的“自我标签”足够多、足够复杂、足够多元化时,自我认知就像给心灵搭建了一个稳固的支撑体系。高自我复杂性的人,会用更多维度、更细致的方式来定义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自我价值都押注在某一个身份或能力上.[6]

研究表明,自我复杂性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加工信息的方式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当负面事件发生时,低自我复杂性的人容易产生“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即某个领域的失败会像墨水一样晕染开来,污染对整个自我的评价。而高自我复杂性的人则具有更好的“缓冲效应”(Buffering Effect),能够将负面影响限制在特定领域,避免全面的自我贬低.[6]

而“脸皮厚”的人,正是高自我复杂性的典型代表.他们不会因为某一方面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我,而是善于将失败局限在特定的领域。同时,高自我复杂性也帮助脸皮厚的人更理性地看待外界的评价。他们明白,别人的批评往往仅针对特定的情境或行为,并不完全代表自己这个人本身。这种心理上的边界感,让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批评或负面反馈,而不是一味逃避或过度内化。

结语

只要我不觉得尴尬,这个世界就不会尴尬。“脸皮厚”并不是天生的护甲,而是后天打磨出的心智肌肉。

当我们说“脸皮要厚一点”时,并不是号召大家无视他人、推土机式地往前冲,而是提醒自己:把目光从“当下的体面”抬向“长期的成事”;把耳朵从“评价的噪音”调到“信息的频道”;把自我从“单线脆弱”升级为“多维弹性”.

愿你在需要勇气的每一刻,都敢多迈半步、多问一句、再试一次、再约一回。你会发现,所谓的“脸皮”,其实是把你推向更大世界的那层温柔韧性。

参考文献

[1]亨利·威尔曼.(2021).孩子如何社交.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9787518091409

[2]菲利普·津巴多.罗伯特·约翰逊.薇薇安·麦卡恩.(2022).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ISBN:9787115581495

[3]彭凯平.闫伟.(2021).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中信出版社.ISBN:9787521731255

[4]张晓萌.曹理达.(2022).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中信出版集团.ISBN:9787521745153

[5]卡罗尔·德韦克.(2017).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江西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0096528

[6]何圣君.(2024).自律上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ISBN:9787523605257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82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21日 下午2:53
下一篇 2025年10月21日 下午2:54

相关推荐

  • 最懂打工人的蔬菜!给水就活,实在太“神仙”

    身在城市,哪个打工人没点儿陶渊明式的梦想:就算不能采菊东篱下,也想归田种点啥。可惜,就算回了老家,也未必能过上养老博主们的美好生活。 但,谁说在城市你就不能过上自给自足的种菜生活了?蔬菜界的劳模——空心菜,这不就来拯救诸位打工人了嘛! 图源:某社交平台 空心菜 最懂打工人的蔬菜! 空心菜,学名蕹 wèng 菜,又叫通菜、应菜、藤藤菜,是旋花科番薯属的植物。它…

    2025年7月9日
    33200
  • “奋斗者”号深潜9533米,发现2500公里生命绿洲

    最近,在太平洋西北部的深邃海沟中,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生命世界。 在深达 9533 米的极端深度(甚至高于珠穆朗玛峰倒插入海的高度),繁茂的生命群落正在黑暗中悄然绽放。这些生命不依赖阳光,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取能量。它们的存在不仅改写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知,更揭示了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惊…

    2025年8月30日
    8100
  • 细菌“织”出绿色电子,中国科学家突破

    在数字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享受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带来的便利,却很少思考这些电子设备最终的归宿。当它们完成使命,走向生命终点时,往往成为地球沉重的负担——电子垃圾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处理方式若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与公共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 然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验室里,一种微生物的力量正在重新改写电子材料的命运:细菌成为了“纺织工”,编织出一种既高…

    2025年10月3日
    5000
  • 快递箱囤积家中竟成甲醛温床?真相令人担忧!

    有一种污染物,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它就是甲醛。虽然我们都知道甲醛有毒,有时候却可能无意间,通过纸箱子将它带到了身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就是这些东西↑ 图片来源:林林拍摄 这种东西,别在家囤 近期有记者用甲醛浓度检测仪随机在吉林长春市的快递驿站进行测试,对甲醛检测的个别数值甚至是该标准的 7 倍之多,罪魁祸首就是纸箱和包装。 快递站堆着…

    2025年7月26日
    18800
  • 每天1碗小米粥,身体会发生这些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2]黄伟,王德权,裴晶晶等.不同小米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2023,48(01):91-96.DOI: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1.021. [3]王雅楠,白云飞,刘昕桐等.加工方式对小米多酚含量影响…

    2025年7月29日
    17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