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高颜值孩子却很丑?“丑基因”真的更强大吗?

日常冲浪吃瓜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疑惑: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高颜值明星,孩子却没有继承他们的美貌?有的长相很惊艳的明星,父母颜值却都是普通人水平?很多人感慨:“丑基因实在是太强大了,好看的都是中了基因彩票。”

但从科学角度来说,真的是这样吗?“美的基因”和“丑的基因”,真的有一方更强大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人的面部形态特征是怎么形成的。

基因——

人面部形态特征的

关键影响因素

基因是让每张脸独一无二的关键因素。

头面部形态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同卵双胞胎头面部表型相似度高,研究表明其遗传力高达 73% 。科学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发现众多与头面部特征相关的基因,如发现PRDM16PAX3等基因与面部形态显著相关,EDARTBX15基因区域影响耳朵形态,TBX15PAX1基因在头面部形态发育中起关键作用[1]。

父母高颜值孩子却很丑?“丑基因”真的更强大吗?

面部特征的影响基因。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1]

EDAR基因是调控外胚层发育的重要基因,它的关键错义突变EDARV370A,在东亚和美洲原住民中频率高,会造成不同人群外胚层发育衍生表型的差异,像东亚人较直且厚的头发、较多的外泌汗腺等都与其紧密相关。

这表明EDAR基因尤其是EDARV370A这个突变,在塑造人类头面部特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能影响着我们的面部轮廓、下巴形状和耳朵形态等。也就是说,我们独特的头面部模样,可能和EDAR基因的特定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父母高颜值孩子却很丑?“丑基因”真的更强大吗?

左图是纯合等位基因 370V 个体的平均脸;右图是纯合等位基因 370A 个体的平均脸;红线为纯合370V 个体的右眼外角点和右耳根下点分别所处的水平线,蓝线为纯合 370A 个体的平均脸右眼外角点和右耳根下点分别所处的水平线。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2]。

再以鼻子的形态为例,它是面部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其形态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像ZF219CHD8PRDM16SOX9BC039327/CASC17DCHS2等基因都影响鼻尖突出的特征。其中,SOX9 基因在软骨细胞分化中发挥作用,其与鼻唇角和鼻尖突出的形成紧密相关。这些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每个人独特的鼻形[3]。

不仅鼻子,眼睛的形状、宽度和深度,面部整体的宽度和深度,嘴巴、下巴突出和前额等特征,也都是由多基因决定的。每个基因在一个或多个性状中起微效作用,然后多基因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的面部形态特征[4-5]。

没有“美/丑”基因

只有“显性/隐性”基因

在讨论“美的基因”和“丑的基因”,谁更强大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要强调,所谓的“美/丑”的认知都来自社会的塑造,在遗传学角度,基因没有美丑之别,只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通常会在个体的表现型中更易显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相对较难表现。例如,双眼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显性基因决定的,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孩子有很大概率也是双眼皮;但如果父母一方是双眼皮,一方是单眼皮,孩子的眼皮性状就会受到基因组合的影响。不过,这只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实际上面部的其他复杂特征,如面部轮廓、五官比例等,受到众多基因的综合作用,很难用简单的显隐性来解释。

而且,基因的表达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使一个人携带了所谓“美的基因”,如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如营养不良、疾病等,也可能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外貌特征不能完全按照基因的设定来展现。

科学客观看待容貌问题

了解了基因对人面部形态的影响以及基因显隐性与外貌的关系后,我们应该科学客观地看待容貌问题。每个人的外貌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塑造的,没有绝对的美与丑。

父母高颜值孩子却很丑?“丑基因”真的更强大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深受外貌焦虑的困扰。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萌发的关键期,更容易对自己的容貌产生过度关注和担忧。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变化和激素水平的波动,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格外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试图与社会和同伴设定的“美的标准”相匹配;而媒体的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同伴间的比较,更是加剧了他们的容貌焦虑[6]。

然而,我们要明白,美是多元的,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所定义。社会主流价值观往往将外貌与成功、幸福和社交能力联系起来,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但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知。拥有吸引人的外貌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带来一定的优势,但绝不是获得社会认可和个人成就的关键因素。真正的美来自于内在的品质、才华和修养。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外貌。即使某些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外貌存在一些所谓的“缺陷”,也不应该因此而自卑或焦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外貌,不应该以貌取人,避免对他人进行外貌上的负面评价或嘲笑。

总之,美的基因和丑的基因并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人的外貌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科学客观地看待容貌问题,摒弃单一的审美标准,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共同营造一个崇尚内在美、多元美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侯鑫,代杰文.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人类颌面部形态遗传学决定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24,51(06):728-735.

[2]李祎,赵雯婷,李丹,等.EDARV370A对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面部及耳朵形态的效应[J].遗传,2018,40(11):1024-1034.

[3]李丹.基于三维人脸图像的面部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2019.DOI:10.27981/d.cnki.gzdgc.2019.000051.

[4]Li Y, Xiong Z, Zhang M et al.(2023)Combin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136 quantitative ear morphology traits in multiple populations reveal 8 novel loci. PLoS Genet. Jul 17;19(7):e1010786.

[5]Xiong, Z., Dankova, G., Howe, L. J et al. International Visible Trait Genetics, C. (2019) Novel genetic loci affecting facial shape variation in humans. Elife 8, e49898

[6]侯金芹.青少年“容貌焦虑”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J].教育家,2024,(50):34-35.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81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8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5年8月8日 下午1:05

相关推荐

  • 7年超1000颗!“中国天眼”为何紧盯脉冲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研究部主任韩金林在 2025 科普中国说带来演讲《 7 年超 1000 颗!“中国天眼”为什么要探测脉冲星?》,一起探索星系演化的奥秘。 以下是韩金林的演讲节选: “中国天眼”建成后,主要的科学研究目标是探测银河系的氢元素跟脉冲星。 为什么要探测脉冲星?这要从银河系的恒星说起。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银河系里的每一颗恒星都是“活”的,…

    2025年10月26日
    8200
  • 这种绿叶膳食纤维是芹菜4倍,钙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开了空调

    如果说夏天有属于自己的味道,那一定是薄荷味的。炎热的天气里,一杯冰镇的薄荷柠檬水,或是一块清凉的薄荷糖,都能瞬间赶走闷热,带来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 社交平台上各种薄荷系列的饮品,比如薄荷拿铁、轻椰薄荷冰奶、薄荷奶绿、薄荷冰沙等,都很受欢迎,每一款光听名字就很清凉。薄荷为啥吃上就感觉凉凉的,营养价值又怎么样呢? 羽衣甘蓝、黄瓜、薄荷汁 图源:钟艳平拍摄 口腔里…

    2025年7月4日
    30600
  • 水果的这个部位不要乱吃!真的可能会中毒!

    夏天正是饱餐各种美味水果的时候。吃水果时,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水果里大大小小的果核,到底能不能吃?有时无意中吞掉了核,会不会出问题?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解答~ 这些水果的核 吃下去不用太担心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被大人吓唬过“吃掉西瓜籽就会从肚子里长出西瓜”,其实,葡萄、石榴、西瓜等我们日常吃的大部分水果,它们的籽或核少量吃下去不用太过于担心(毕竟,西瓜的籽就是…

    2025年8月3日
    18400
  • 庞国芳院士:科研价值在于解决百姓与行业实际问题

    科研之路从来就不是坦途,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都会碰到问题和挑战,感到迷茫和动摇。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和失败,有时甚至会让人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有价值,研究方向到底有没有希望。这些艰难与困惑,几乎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会经历的“必修课”。 带着这些普遍存在的疑问,科普中国拜访了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这位在科研一线深…

    2025年9月13日
    8100
  • 1个缓解焦虑的小技巧,明星都在用

    2025 年 9 月 1 日,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发展中心负责人果海霞在 2025 科普中国说“开学第一课——探索吧,少年!”带来演讲《不当第一,也能了不起!》。 以下是果海霞的演讲节选: 新学期伊始,许多青少年心中都怀揣着“要更努力、要变得更好”的热忱,这份劲头弥足珍贵。但与此同时,“我要争第一”的念头也萦绕在不少人心中——它有时是推动前行的强大…

    2025年9月21日
    7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