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蜻蜓翅膀中发现超强弹性材料新突破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又强又弹”的材料,我们每天的出行和生活会变得多么麻烦?

轮胎,是支撑汽车高速行驶的“鞋子”,既要在炙热的公路上承受高速摩擦,又要在坑洼路面承受瞬间冲击;减震器,是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缓冲垫”,既要稳住车身,又要让颠簸感最小化。

科学家从蜻蜓翅膀中发现超强弹性材料新突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些都离不开一种理想材料:既要够强,承受住压力,不易形变,又要够弹,受到挤压后能迅速恢复原状。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高弹性聚氨酯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

然而,高强度与高回弹性的兼容始终面临挑战。对材料科学家来说,这像是一道让人头疼的“不可能三角”:若要增强强度,材料容易变脆;若要提升弹性,材料容易变软;若想两者兼顾,熵罚(Entropy Penalty,指是当单体分子从无序的自由状态转变为有序的聚合物链状态时,系统中熵的减少量。)效应让设计变得更难。就像用一根弹簧去举重——你可以做得很硬,但它会失去回弹;你可以做得很弹,又难以承重。传统聚氨酯就是如此,想把它变强,就要在分子里加“硬核支撑”,可这样分子链的活动自由度被限制,回弹性就被牺牲了。

面对长久以来的痛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3D 打印摩擦器件组从蜻蜓翅膀中获得灵感,提出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自然界的完美答案:

蜻蜓的翅膀为何能高频振动?

实际上,对于这个困扰我们的“不可能三角”,自然界早就把这道难题解出来了!

你或许没注意过,蜻蜓是飞行界的“超级跑车”——它们翅膀振动的频率可以高达每秒数百次,一旦振翅,它几乎可以悬停、俯冲、急转弯,灵活得像一架无人机。它是怎么做到的?秘诀就在于它翅膀里隐藏的一种神奇材料:节肢弹性蛋白(Resilin)。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天然弹性材料,弹性接近 100%,可以反复形变几百万次都不会疲劳断裂,简直是“自然界的超级橡胶”。

这种弹性蛋白内部藏着一个“小秘密”——它包含大量内在无序区(IDRs),也就是指没有固定结构的“柔性区域”。这些区域就像“分子级魔术贴”,可以通过多点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π-π 堆积、静电和疏水作用)灵活地粘合或分开。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 pH、盐浓度、温度等),这些分子之间会像油滴在水中那样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一个个可逆的富集小液滴。这种结构不像传统材料那样依赖死板的永久交联,而是构建了一个多尺度、可调节的能量耗散与恢复网络,这正是它兼具强度与弹性的关键。

这种组合,让蜻蜓即便是雨天飞行,翅膀经受风雨拍打、弯曲、形变,都能毫发无损地恢复原状。这就是自然界最优雅、精妙的设计!

科学家从蜻蜓翅膀中发现超强弹性材料新突破

蜻蜓翅膀肌腱中弹性蛋白的荧光显微镜拍摄(图片来源:Nature2005, 437, 999.)

新材料诞生:

科学家如何将灵感转为实践?

受到自然界中“蜻蜓翅膀”的启发,团队开始思考:能不能把这个“秘诀”复制到人工材料里?

团队从分子层面动手:先在聚氨酯分子里引入动态氢键和配位键,像在分子内部埋了“魔术拉链”,它们既能牢牢固定硬域的形状,又能在拉伸时自动解锁。当材料受到外力拉伸时,硬域先分解,释放了分子链的“自由度”,熵增加(形变容易);与此同时,柔软的链段会有序结晶,吸收能量,焓降低(弹性增强);这种能量的“此消彼长”让材料变得又强又弹,一举打破了“熵罚”难题。

在实验室测试中,这种“低熵罚聚氨酯”展现了惊人的性能:拉伸强度超过 80MPa(兆帕),比许多常见工程塑料还要强;回弹率超过 88%,弹性几乎媲美天然节肢弹性蛋白(Resilin);耐用性更高,重复拉伸、回弹依然性能稳定。看似普通的聚氨酯弹性体,背后其实藏着蜻蜓翅膀的秘密武器。

科学家从蜻蜓翅膀中发现超强弹性材料新突破

受蜻蜓角质层中弹性蛋白启发的可调聚氨酯弹性体设计制备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未来应用:

从轮胎到航天,哪些领域将受益?

那么,这块“又强又弹”的新材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1.智能减震器

它可以构建出更灵敏、更耐久、更适应复杂环境的减震系统。比如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它能够迅速吸收冲击能量并迅速恢复形变,大幅提升减震响应速度;在长期使用中,它又具备极高的疲劳耐受性,不易老化或失效。这种智能减震器都能带来更高的安全性。

2.高性能密封件

在航天器、深海潜水器等极端环境中,密封圈必须耐寒、耐高温、耐腐蚀,还得反复压缩不失效——这种材料正好派上用场,让飞船飞得更远、潜艇潜得更深。

3.柔性机器人与可穿戴设备

想象一下,这种柔软如皮肤却坚韧如装甲的新型材料,将成为构建机器人关节、轻便却超级耐用的智能手环以及柔性传感器的理想选择,为这些设备提供“智能防护外壳”。

结语:

从蜻蜓翅膀到高性能聚氨酯,团队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自然界就是最伟大的材料科学家。当人类学会站在微观世界,模仿自然的智慧,“不可能三角”也许就会被逐一破解。

未来,或许还有更多“仿生材料”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自愈合的涂层、超强韧的仿蛛丝纤维……下一次,当你看到一只蜻蜓划过水面,不妨想一想,它的翅膀,或许就是未来一款超级材料的灵感来源。

参考文献

[1] Changcheng Bai et al. “Low‐Entropy‐Penalty Elastomers With Synergistic Resilience and Strength Via Resilin‐Inspired Microphase Separa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e10053.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81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8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5年8月8日 下午1:04

相关推荐

  • 下雨天高压线“滋滋”响,是漏电还是正常现象?真相揭秘!

    高压电线堪称电力输送的“动脉”,时刻为城市的光明输送着能量。可一到下雨天,它便会发出“滋滋”的声响,这难免让人心里打鼓:电线是不是漏电了? 其实,这可并不是高压线漏电,却是高压线在特定环境下的“自然表达”。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声响背后:电晕放电在“作祟” 实际上,高压线在工作时,电压很高,其电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很容易就超过了空气的电离场…

    2025年8月27日
    6400
  • 睡觉前千万别做这件事!伤身又伤心,你肯定“中枪”过!

    俗话说,夫妻没有隔夜仇,毕竟感情深厚,吵个架又算什么,第二天就和好了。 但现实却很骨感。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睡前吵架,醒来后非但不会和好,反而还更容易记仇。 图片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昨晚对方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经过一晚的沉淀都能记得牢牢的,正好还能为下一次吵架积累素材。 这显然违背了那句老话,睡前吵架更记仇,到底是什么原理? 夜晚,情绪的催化…

    2025年9月15日
    6200
  • AI与人脑能耗大比拼,结果出乎意料

    你最近是习惯点开搜索框查资料,还是随手问 AI 要答案? 当我们习惯事事问 AI ,你有没有想过这几个问题:AI 每敲下一段回答,大概会消耗多少能量?以及如果把人脑比作“生物计算机”,和 AI 的“硅基大脑”比起来,到底谁处理信息的能耗更高效? 答案可能会颠覆你对“智能”的固有认知——AI 每一次输出的背后,都藏着远超想象的能量流动;而大脑——这个进化了数百…

    2025年9月29日
    3100
  • 爱吃这个蔬菜,小心暴露年龄!

    一直觉得,“夏天主动吃苦瓜”和“冬天主动穿秋裤”一样,都是一个人不再年轻的标志。 不知道苦瓜是不是也承载着你的童年回忆——小时候总被爸妈强行要求吃,说“苦瓜败火”“有营养”,但它实在是太苦了,小小一片的苦味,要一碗粥才压得住,长大后,不知道是苦瓜没以前苦了,还是味觉没小时候那么敏感了,苦瓜似乎没那么难接受了。 那么,作为夏天最特别的蔬菜,苦瓜的营养到底怎么样…

    2025年8月11日
    15000
  • 生蚝肚子里的黑色物质是屎吗?能吃吗?

    生蚝,海鲜中的“明星美味”。无论是小时候课本里“于勒叔叔的牡蛎”,还是夏天路边摊上的烤生蚝,都让人魂牵梦绕,口水直流。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生蚝不仅美味,还是食物里的“补锌之王”! 低脂肪、高蛋白 “补锌之王” 1.低脂肪高蛋白,减脂强推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每 100 克生蚝可食部的热量仅为 57 千卡,这和苹果差不多;脂肪含量为 1.5 克,…

    2025年7月14日
    15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