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候,枫叶红得更晚银杏落叶推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早已洞察出植物对环境的精妙适应。

千年后的今天,在全球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背景下,环境变迁已成为常态。而这种变化正悄然重塑着植物的生命节奏——当你发现枫叶红得越来越晚,银杏落得越来越迟,这并非错觉,而是大气氮沉降正在改写植物的物候时钟,让整个秋天都“姗姗来迟”。

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候,枫叶红得更晚银杏落叶推迟

秋林尽染(图片来源:作者)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朝阳团队基于 1982 年至 2020 年的遥感观测数据,整合了中国物候观测网超过两万条地面实测记录,发现大气氮沉降在调控秋季叶变色期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气氮沉降是什么?它如何调控植被秋季叶变色期的物候过程?还有哪些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生长时序?本篇文章,我们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大气氮沉降是什么?

大气氮沉降看似陌生,实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指大气中的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通过干沉降和湿沉降落到地表的过程。其中,干沉降是指通过气体吸收、颗粒吸附等方式直接沉降到地表,而湿沉降则需经过降雨、降雪等降水过程[3]。

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候,枫叶红得更晚银杏落叶推迟

巢湖氮沉降(来源)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大气氮沉降水平持续上升。氮沉降增加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氮沉降调控植被秋季叶变色的过程及其潜在机制,尚未被深入理解。

大气氮沉降如何影响植被的叶变色期?

本次研究分析发现,氮沉降水平的上升整体上延迟了植被的叶变色期[5]。中国的木本植物的夏季正在经历“延迟退休潮”。

这是因为氮是植物生长关键营养元素,氮沉降升高会提高环境中氮的可利用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养分支持。这样一来,氮沉降水平的升高,就像疯狂给植物发“加班补贴”,补贴拿到手软的植物叶片会长得更多、更大(叶面积指数上升),进而减缓叶绿素降解,延迟叶片衰老。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温度、降水等传统气候因素,成了调控秋天的“主力”[5]。

至于具体的调控机制,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三条潜在的路径假设:

一是氮沉降通过增加叶面积并减缓叶绿素衰退速度,从而推迟叶变色期;二是氮沉降的“施肥效应”提升了植被生长期的固碳水平,若年累积固碳已达稳定阈值,则可能促使叶变色期提前;三是氮沉降可能加速蒸腾作用,造成水分流失,进而加快叶变色过程。

研究利用叶面积指数、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和蒸散量三个中介变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假设一成立且具有广泛适应性,假设二不成立,假设三成立与否则取决于土壤水分状况。

环境扰动植被物候的另一案例:

PM2.5 延缓植物“苏醒”

除了推迟叶的变色期,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春天的植被,使其看起来像被一股神秘力量推迟了生长。这一变化的影响因子是——PM2.5

PM2.5 也称细颗粒物,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它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微米的颗粒物,相当于头发的十分之一。它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很难想象,这位广为人知的“健康杀手”[1],竟然还对植物的“苏醒时间”影响极大。

气候变暖本会导致植物“提前苏醒”,这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的温度升高会促使植被提前返青,就像给春天加了个“加速 buff”。但 PM2.5 偏要反着来——中国物候观测网络(CPON)2003-2018 年的记录显示,PM2.5 浓度越高,植物返青日期就越晚,两者的“步调”几乎完全一致[2]。

在了解具体原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温带和寒带植物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适应性机制:它们在休眠阶段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完成休眠并恢复生长。这一机制能保证植物在冬季低温期“沉睡”,避免因短暂回暖天气而提前萌发,从而防止新生组织遭受冻害。这是它们在严酷环境中演化出的“保命习惯”。

而 PM2.5 会让植物对“低温觉”的需求变高,还得攒够更多“温暖积分”(积温)才肯醒。这可能与 PM2.5 改变大气辐射传输和能量平衡,影响植物暴露于有效低温的时间有关。

除了不让植物“醒”,PM2.5 还会“偷”走植物的“能量”:它会挡住阳光里的“光合有效辐射”,降低叶片的羧化速率(衡量光合能力的关键参数之一),从而进一步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潜力。即便植物最终艰难地打破休眠,也会因为“元气大伤”而难以正常生长发育。

万物与四季的“约定”应当“准时”

PM2.5 让春天“迟到”,氮沉降让夏天“加班”。在广泛联系的自然界,这两种环境因子带来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植物物候——物候改变会破坏植物和传粉昆虫等生物间的共生互利关系,导致生物种群数量下降。例如,对白尾雷鸟(Lagopus leucura)的研究发现,当植物萌发期与白尾雷鸟育雏期错位时会降低其雏鸟的存活率[6]。

这些变化已超出局部扰动生态系统的范畴,正在引发全球生物节律的系统性偏移。团队对氮沉降调控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空气污染的预测与治理,其生态效应更是未来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将直接关系到陆地碳汇功能的发挥,也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下次再看到春花绽放或秋林尽染,不妨多留意一眼——你不只是在记录风景,更是在见证万物与四季的“准时约定”。而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旁观者,也可以是这场约定的促成者。

参考文献

[1]王照恩, 卢海琼, 王晨, 等. 不同来源PM2.5长期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1-13.

[2]QU W, HUA H, YANG T, et al. Delayed leaf green-up is associated with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China[J/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1)[2025-07-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710-9. DOI:10.1038/s41467-025-58710-9.

[3]YU G, JIA Y, HE N, et al. Stabilization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J/OL]. Nature Geoscience, 2019, 12(6): 424-429. DOI:10.1038/s41561-019-0352-4.

[4]LI W, WANG X, SONG W, et al. On the con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reactive nitrogen deposition to nitrogen burden in a eutrophic Lake in eastern China[J/OL]. Water Research, 2025, 268: 122597. DOI:10.1016/j.watres.2024.122597.

[5]WANG J, WANG X, PEÑUELAS J, et al. Nitrogen deposition favors later leaf senescence in woody species[J/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1): 3668. DOI:10.1038/s41467-025-59000-0.

[6]Mismatches between breeding phenology and resource abundance of resident alpine ptarmigan negatively affect chick survival – Wann – 2019 – Ecology and Evolution – Wiley Online Library[EB/OL]. [2025-07-1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ce3.5290.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83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9日 下午5:34
下一篇 2025年8月9日 下午5:35

相关推荐

  • “长脑子”最快的5个小妙招,0成本超简单,强烈建议试试!

    来做个小调查,你最近有没有过下面这样的时刻—— 手机上一秒还拿在手里玩,下一秒就想不起来放到哪儿了; 打开冰箱瞬间忘了要拿什么,于是关上门,两秒后回忆起来,再打开,又一次秒忘; 工作开会时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回到家想学习一下,一句话看了 3 遍都没记住; 网上冲浪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网友都在被这种状态困扰,“感觉自己脑子好像不够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2025年9月8日
    13200
  • 不刷牙睡觉 VS 不刷牙吃早餐,哪个更伤身?

    很多人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忙了一整天,结束了一天的打工生活,实在是没有力气再洗漱,倒头就睡;突然听到闹钟睁开惺忪的睡眼,哪有时间刷牙,因为下一秒已经抓起一块面包夺门而出。 不刷牙睡觉和不刷牙就吃早餐,这两个常见的口腔卫生偷懒行为,究竟哪一个对我们的健康伤害更大?先说一下答案:不刷牙就睡觉的危害,远远大于不刷牙就吃早餐。 可以这么说,睡前的一次刷牙价值千金,是我…

    2025年8月22日
    10400
  • “热点关联:某明星离婚案引发的法律与道德争议”

    西瓜,这个原产于非洲的古老水果,经过数千年的栽培驯化,如今已成为夏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角。当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农耕智慧相遇,西瓜家族呈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多样性——每一个品种的诞生都承载着人类对完美夏日体验的不懈追求。 面对水果摊上那些琳琅满目的选择,我们究竟该如何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呢?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总有旧瓜替新瓜 瓜味历来都不同…

    2025年7月29日
    25700
  • 西葫芦这样做,低脂健康,感谢云南人!

    西葫芦是人们日常中非常常见又实惠的一种蔬菜,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其实热量还非常低,堪称“天然减脂菜”,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推荐一种能够大大发挥西葫芦低热量优势的做法,健康又美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低热量、水分多,还补维生素 K 西葫芦,别看它名字里带“葫芦”两个字,其实它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属于南瓜的一种,原产于北美洲南部,别名美…

    2025年10月8日
    6800
  • 鱼油是养生神器还是智商税?

    注:本文图片由AI生成

    2025年10月8日
    8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