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雨时鸭子一动不动?真相揭秘

下雨时,大多人都会匆忙寻找避雨之处,而在水塘、湖泊旁我们经常会发现鸭子等水鸟,丝毫不在意雨水,静静地站在岸边或浮在水面。

此前在某社交媒体平台曾有一段视频引发大家关注,视频中的鸭子一动不动站在雨中,像是静止了一样。

为什么下雨时鸭子一动不动?真相揭秘

为什么下雨时鸭子一动不动?真相揭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们也展开了各种脑洞:

“鸭子也要军训吗?”

“因为duck不避”

“鸭: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就让你看不见我脸上的挣扎~”

“所以羽绒服不能干洗,要水洗”

鸭子非但不找地方躲雨,反倒是如此淡定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它们真的不怕被雨淋成“落汤鸭”吗?其实这一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背后,实则隐藏着鸭子独特的生理特性和生存智慧。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鸭子为什么不躲雨的问题。

鸭子的羽毛能防水

包括鸭子在内的被称为“游禽”的水鸟,为了适应游泳的生活,它们的羽毛往往是防水的。

比如鸭子,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绿头鸭,它的尾部有一个油脂腺,会分泌特殊的油脂,鸭子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将其涂抹至全身的羽毛上。羽毛表面被均匀涂抹了这层油脂相当于有了一层薄薄的“隔离霜”,不会和水产生接触,也就不会被水打湿从而能保持干燥,并且紧紧地重叠贴合在一起

这时雨水落在鸭子的羽毛上,水珠就会顺着羽毛之间的缝隙滑落下去,并不会将羽毛打湿。

为什么下雨时鸭子一动不动?真相揭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鸭绒能保温

雨水不打湿就不会感到冷

在鸭子表层的羽毛之下,还有一层绒毛,我们做羽绒服的时候,填充的“鸭绒”主要就是这些绒毛。这些绒毛有非常好的保暖性,而且鸭子还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扩张控制羽根,从而调整绒毛的蓬松程度来调节体温,只要雨水不打湿绒毛,它们就不会感觉冷

同时,很多水鸟在育雏期,雏鸟没有长出羽毛的时候,缺乏保温能力,绒毛很容易被雨水打湿导致失温死亡。这时雏鸟往往会钻到亲鸟的羽毛中以得到亲鸟的庇护。

比如天鹅的雏鸟会钻到亲鸟的背上,还有一些水鸟会躲在亲鸟的翅膀下或钻到亲鸟腹部的羽毛中,这时往往雏鸟的腿会露在外面,我们这时看到的就像是一只鸟长了好多条腿,也算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

为什么下雨时鸭子一动不动?真相揭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鸭子在雨中静止

更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

同时,在雨中保持静止,也有助于鸭子减少体力消耗、保存体力。对于任何一种野生动物来讲,它们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儿除了繁殖,可能就是觅食了

我们平时看到的鸭子,可能除了在吃东西,就是休息了。它们只要有机会就要先填饱肚子,如果吃饱了再也吃不下,就找个地方休息节省体力,所有非必要的活动都尽量停止。

降雨可能对鸭子的觅食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雨水可能会冲刷掉水面的食物,使食物变得难以寻找。鸭子可能消耗的体力很大,但是找到的食物却不多,导致投入和产出比严重失衡,那这时候反倒“躺平”休息一下保存体力是个好主意,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费,减少体力消耗。这种保存体力的策略对于鸭子来说是有利的,尤其是在食物稀缺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

为什么下雨时鸭子一动不动?真相揭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避免受伤和其他潜在风险

另外,降雨往往会伴随着大风、闪电、雷鸣等气象现象,绝大多数水鸟并不擅长在陆地上行走,这时候如果选择移动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很可能被风吹倒,导致受伤。

而在水中,大风可能会引起比较大的波浪,对于水鸟来讲同样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闪电与雷鸣也会让水鸟的视觉、听觉造成影响,导致短时的失明或失聪,这个时候乱跑也容易撞伤或摔伤,群居的水鸟还有可能发生踩踏现象,这时不如站着不动或找个相对平静的水面休息一会儿。

为什么下雨时鸭子一动不动?真相揭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当然了,以上说的这些情况,往往是小雨或中雨时鸭子等水鸟应对的一种方法,但如果遇到了大雨或暴雨等极端天气,水鸟也会寻找有遮挡的隐蔽处躲藏,就算是羽毛防水,遇到大暴雨的情况也是无济于事,如果被淋湿就很可能在短时间失温导致死亡。这时水鸟会飞到大树上、石头的缝隙中或者岩洞里避雨,等雨过天晴之后再出来活动。

所以,我们看到的鸭子站在雨中并不是不怕湿身,其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比如鸭子的身体结构、行为习惯与自然环境、气候气象的关系。动物的行为是它们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使它们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能够让自身在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繁衍。

对于我们来说,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以及对动物行为学的深入学习,才能了解到它们行为背后的意义,同时对于这些现象的探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能激发我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686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9月18日 下午2:38
下一篇 2025年9月18日 下午2:39

相关推荐

  • 曾经的“牲口饲料”,竟是被低估的“营养王者”!

    豆类食物的好,臣妾都说倦了.jpg(此处可回顾往期文章《劝你多把豆类当主食,理由 1 个就够了》)补充蛋白质、降低血脂、保护血管、控血糖等等,不管是医生、营养师还是各种科学研究,都十分推荐。 豆类大家族成员不少,但有一种,明明很常见,却总是被大家忽视—— 黑豆 今天咱们就来专门聊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高蛋白、富含优质脂肪 低升糖指数 …

    2025年8月28日
    14100
  • 为什么镜子颠倒左右却不颠倒上下?

    有一种光学元件,最精密的光学仪器中有它的身影,而咱们早晨起来刷牙的时候,往往也会一眼看到,它就是镜子。镜子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表面时,如果表面足够平滑,光线就会以相同的角度反射出去,形成所谓的“镜面反射”。我们早都习惯了镜中的自己,也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为什么镜子能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 在网络上,这个话题引起了 …

    2025年10月22日
    2900
  • 睡前共做这件小事,夫妻恩爱秘诀曝光

    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够刷到网友们分享自己与伴侣睡前“ Deep talk(深度交流)”的体验,有人觉得这是灵魂深处的交流与碰撞,也有人觉得这是最亲密和浪漫的一件事情,认为这种毫无保留的谈话总会让人感到非常幸福。 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不知道该怎么与伴侣进行这种 “Deep talk” ,有时候就算想和伴侣聊聊心里话,也很难开口。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

    2025年9月27日
    5300
  • 科学家让老鼠变“透明”,绘出神经全图

    一只普通的老鼠,能不能让它“透明”起来,看到体内每一根神经的走向? 过去,科学家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探索可谓非常深入,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到脑区网络的协同活动,甚至能用毫米级分辨率绘出整张“脑地图”。然而,另一个同样关键的神经网络——周围神经系统,却像是被笼罩在迷雾中的“隐秘通道”。 这一困境近日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突破。研究团队发表在《细胞》(Cell…

    2025年8月5日
    18700
  • 电动汽车电池“退役”后如何“再就业”?这份指南请收好

    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这种清洁环保的交通工具。有研究预测,到 2030 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一亿辆左右。但这些汽车的电池使用寿命有限,一般 5 到 8 年后,这些电池就将集中“退役”,当然具体寿命因电池类型和使用条件而异。预计未来 10 到 20 年内,全国每年退役的汽车电池可能会达到数百万块。 那这些大量退役的电池将去往哪里…

    2025年9月11日
    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