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快进键”揭示人类更聪明之谜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为什么唯有人类发展出了语言、艺术和科技,而与我们基因最接近的黑猩猩,却依然停留在原始的生活方式?

600 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在进化树上分道扬镳。从那时起,人类基因组累积了超过 3500 万个变异。但这些变异中,真正塑造我们独特认知的关键,究竟隐藏在哪里?

人类加速区:

基因组中的进化“快车道”

为了破解人类智慧的奥秘,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

有人认为,人类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我们进化出了一些独有的基因;也有人指出,某些关键蛋白质中出现的人类特异性氨基酸替换,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中一类被称为“人类加速区”(Human Accelerated Regions,HARs)的基因组片段,尤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 HARs 在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通常是高度保守的,这意味着它们的功能非常重要、轻易不能改变;然而,在人类的进化分支上,它们却像突然“踩了油门”一样,快速积累了大量变异。这强烈暗示,HARs 可能在大脑进化和人类独特认知能力形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自 2006 年首次被提出以来,科学家们已发现了 3000 多个 HARs,它们平均长度约 260 个碱基。这些片段大多数并不编码蛋白质,而是充当增强子,就像“导演”一样,指挥着其他基因的表达强度。已有证据表明,不少HARs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但究竟哪些 HARs 才是真正推动人类认知进化的“核心引擎”,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基因“快进键”揭示人类更聪明之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基因组的“质检员”:

NMD 通路如何影响大脑进化?

近期,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聚焦于名为 NMD(无义介导的 RNA 降解)通路。你可以把 NMD 通路想象成细胞内的“分子质检员”,它的主要职责是识别并清除带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异常 RNA 分子,从而防止错误蛋白质生成。

这个通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保障了基因表达的准确性,还在神经发育和神经元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鉴于此,科学家们推测:NMD 通路中可能隐藏着一些 HARs,它们或许参与了人类独特认知特征的演化过程。

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 NMD 通路中 24 个关键基因与已知 3171 个 HARs 之间的潜在关联。结果令人振奋:他们发现,NMD 关键基因 SMG6 中包含两个重要的 HARs:HAR53 和 HAR123。

SMG6 基因编码一种核酸内切酶,这种酶在神经祖细胞(一类未分化的多能或专能细胞)向不同类型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功能实验,HAR123 能显著促进神经祖细胞的生成,而另一个 HAR53 却作用不大。由此,HAR123 成功脱颖而出,被认为是可能推动人类大脑进化的关键片段。

HAR123:

驱动人类认知跃升的“关键片段”

尽管 HAR123 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但自人类与黑猩猩分化以来,这个片段却经历了快速而显著的演化,累积了 9 个核苷酸差异。别看这些变化看似微小,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作为增强子,HAR123 不仅能促进神经祖细胞的生成,更重要的是能精细调控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之间的比例平衡。这至关重要,因为神经元主要负责信息传递,而胶质细胞则提供支持和保护作用,两者之间的恰当平衡,是维持高级脑功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们发现 HAR123 缺失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灵活性缺陷:它们能够顺利学会初始规则,但在规则发生变化后却难以适应调整。这种灵活的适应能力正是人类高级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机制研究揭示,HAR123 的缺失会破坏海马区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正常比例,而海马正是负责学习、记忆和认知灵活性调控的关键脑区。

其次,HAR123 表现出显著的物种特异性。人类版本的 HAR123 在促进神经祖细胞生成方面,显著优于黑猩猩同源序列,并且其增强子活性在前脑区域更为突出。相比之下,黑猩猩版本的 HAR123 则主要影响后脑发育。这种表达模式的空间差异,很可能是人类大脑独特功能格局形成的重要基础。

此外,HAR123 还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该序列所在的 17p13.3 基因组区域若发生缺失,可能导致 Miller-Dieker 综合征等罕见神经发育障碍。同时,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比例失衡已被证实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共同提示,HAR123 不仅对正常神经发育至关重要,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HAR123 的研究,为理解人类认知的演化提供了清晰而有力的证据,并首次构建了从基因序列到高级认知行为的完整链条。

或许,正是这些隐藏在基因组“暗物质”中的细微变化,悄然塑造了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文明进程。HAR123 的发现,仅仅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道路上的一小步。未来,更多深藏的基因组“密码”将被逐一揭开,帮助我们更接近大脑进化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Tan K, Higgins K, Liu Q, et al. An ancient enhancer rapidly evolving in the human lineage promotes neural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flexibility[J]. Science Advances, 2025, 11(33): eadt0534.

[2] Pollard K S, Salama S R, Lambert N, et al. An RNA gene expressed during cortical development evolved rapidly in humans[J]. Nature, 2006, 443(7108): 167-172.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46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9日 下午1:45
下一篇 2025年10月9日 下午1:48

相关推荐

  • 燃脂小窍门:90%的人都忽略的关键细节

    在公园,老人们打打太极,健步快走;健身房,青壮年们举重跑步,挥汗如雨;校园和小区,小朋友们则跑跑跳跳,追逐嬉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画面,其实就藏着保持健康的朴素道理,四个字“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靠运动,而运动靠得则是肌肉,要想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为将来“储备”好健康,在这个全民健身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肌肉的脾气。

    2025年8月8日
    19500
  • 机器人种菜成真!胡萝卜的无人化生长奇迹

    近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团队崔友林在 2025 科普中国说丰收节专场活动带来演讲《机器人种菜走进现实:一棵胡萝卜的无人化生长之路》,探索未来农业智能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以下是崔友林的演讲节选: 一提到种地,你是不是脑海中就会浮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但是现在有一个新的场景——机器人替代人工种地,这不是科幻,而是已经成为一个现实。 今年 6 月…

    2025年10月28日
    6100
  • 科学家正努力研究能否让蚊子彻底灭绝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这种疾病,防蚊灭蚊是关键。 不少居民在和蚊子的“斗争”中不禁会感慨:要是蚊子彻底灭绝就好了…… 不过话说回来,让一种生物彻底消失可能会对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那蚊子呢?我们真的可以把它们彻底消灭掉吗? 其实,还真可以。特别是把消灭对象锁定为那些会…

    2025年8月21日
    16400
  • 那英“山竹型人格”引热议,网友直呼真实

    在最新一季的综艺《花儿与少年 7》里,老大姐那英的表现真的太“圈粉”了!很多网友表示看完后对那英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是觉得她为人比较直率,而现在感觉她像是一种“山竹型人格”:外表硬朗,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是内里却极为柔软细腻。 图源:某社交平台 从心理学来说,那英的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为这不仅会让自己活得很舒服,周围的人相处起来也会…

    2025年9月23日
    10100
  • 1毫克致命!这种厨房常见毒物,很多人忽视

    “还没送到医院时,人就不行了……”。近日,黑龙江省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丰收之后的一顿家常聚餐,却当场导致了一死一抢救的悲剧。而罪魁祸首,就是“酸汤子”。酸汤子是一种用玉米粒水磨发酵后制作的粗条状食物,是东北的一种传统食物。 来自中国新闻网 而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此次聚餐中中毒的 2 人,均摄入了来自酸汤子的“米酵菌酸”,初步定性为食物…

    2025年10月17日
    8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