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指纹”揭秘:省电又安全

2025 年 9 月,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谈竹奎在 2025 科普中国说·贵州场带来演讲《智慧用电黑科技——电力指纹“读心术”》。

以下是谈竹奎的演讲节选:

感知是智慧用电的基础

指纹可以用来识别人的身份,而电力指纹可以用来识别电器的身份。把一个设备插上去,它一运行,系统就能知道是什么设备,这就是可以“读心”的感知技术。

感知的概念最早来自生物学,它是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的觉察、理解和处理的过程。比如皮肤感受到针扎,皮肤等感受器把这些刺激变成电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输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会做出决策,之后再把这个决定通过传出神经,传输给肌肉等效应器,肌肉完成收缩动作。这就是感知的完整过程。

信息系统中的感知与此类似: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经网络传输到处理中心,计算机分析后做出决策,再把指令下发给执行设备。指纹门锁、短视频推荐、网上购物广告推送,都是感知的实际应用。可以说,没有感知,就没有智能化。

在用电领域,感知同样是智慧用电的基础。

火灾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据统计,其中1/3由电气原因引起。2014 年香格里拉古城大火源于电器使用不当,南京“2·23” 火灾源于电动自行车起火,巴黎圣母院的火灾也与电路有关。我国超过两百亿台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大多不可感知,这就是安全黑洞。

另外,去年全国居民用电量达1.5 万亿度,如果优化用电行为,理论上可节省27% 的能耗,相当于数千亿度电。传统的省电靠人工监督,哪个电器浪费就给它关掉,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效益还低。如果我们能够感知到谁在费电,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节能了?各类电器用电数据的无法感知和掌控,已经成为能源消耗和浪费的另一个巨大的黑洞。

一秒识别电器设备

一周识别用电习惯

那么,电力指纹如何实现感知呢?小时候我家灯泡一闪,就能猜到隔壁村的打米机启动了。任何设备运行都会在电网留下蛛丝马迹。

我们一般的用电设备分为三类:电阻型设备、电感型设备、电容型设备。电阻型设备如电饭锅、电水壶,电流与电压完全同步。电感型设备如风扇、洗衣机,电流总是慢半拍。电容型设备如电视、电脑,电流是急性子,先于电压动作。通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判断设备类型。进一步分析电流波形,还能区分白炽灯、荧光灯和LED 灯。

电力“指纹”揭秘:省电又安全

图片来源于谈竹奎PPT

有些设备差异更微妙,比如手机充电器和电动车充电桩,电流特征相似,但功率和时长相差巨大,因此也能区分。

如果情况更复杂,比如电炒锅和电水壶的波形、电流特征几乎无差别,人类很难判断,但人工智能可以完成。

人工智能的核心本质是函数模型,把输入数据转化为输出结果。大模型是输入输出和中间节点特别多,比如几千万个输入和输出节点,中间的节点有几十亿几百亿个,这就是大模型。因为模型特别大,每个节点参数不太一样的情况下,往往会涌现出人类都难以匹敌的智能。

我们将人工智能嵌入到设备中,开发出电力指纹插座,创造了两项核心技术。

一是单一总线的识别设备。一个楼层或一个楼宇,只要把总进线处换成电力指纹的空开,就能知道楼里每家每户里面哪些设备在运行。

二是用电设备的“即插即用”感知。电动自行车若违规在家充电,系统就能立即识别并断电,避免火灾隐患。

我们的技术具备“一秒识别设备、一小时识别运行参数、一周识别用电习惯”的能力,能够精准判断电器类型、功率大小和住户的用电习惯。

电力指纹让用电更安全,

也让管理更智慧

首先,它能将传统的消防变被动为主动。过去只能在火灾发生后报警扑救,而电力指纹能在事前识别危险电器或异常线路,提前切断,消除隐患

电力“指纹”揭秘:省电又安全

图片来源于谈竹奎PPT

其次,它能实现节能。比如夏天将空调开到22 度其实已浪费,用电行为一旦被感知,就能提示或自动优化.家里的热水器、办公室的饮水机长时间待机,无效耗能,也能被发现和控制。

办公室浪费电最多的,第一是饮水机,第二是打印机。普通住家户,费电最多的第一是热水器.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居民楼,如果采用这种电力指纹,整个节电率会超10% 。

电网中的电不能大规模储存,必须做到发多少用多少,否则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传统方式是“源随荷动”,电厂根据用电高峰和低谷灵活调整发电量,保持供需平衡。但新能源的特点是间歇性,白天光伏、风电可能超发,晚上却供不上电。

为了解决这种不稳定,出现了“源荷互动”,通过价格调节引导用户在电量充裕时多用电,在电力紧张时减少用电。“虚拟电厂”把分散的用电设备聚合起来形成可控资源,既能削峰填谷,又无需新建电厂。如果在全国最高负荷时能降低10% ,就相当于少建 145 座百万千瓦的电厂,意义重大。

电力指纹技术的出现让虚拟电厂落地变得容易。它能识别每一台电器的运行状态和调节能力,哪怕只是几十瓦的差别,汇聚在一起也能形成庞大的调节能力。

电力指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场景。比如识别假冒伪劣电器,它可以发现买回来的空调与宣传匹数是否相符。在家庭能量管理中,它可以让光伏板、储能电池和电动汽车协同运转,自动优化用能。在设备健康监测上,它能预测电器寿命,提前提醒用户更换。身份识别是正在研究的识别类型,它能精确判定哪辆车在充电,实现自动结算,甚至为未来边开车边充电的高速公路提供技术支撑。

电力指纹让电力系统具备了可见、可知、可控的能力,使智慧用电真正走进家庭和社会,不仅保障安全,更推动能源利用向高效、绿色和智能化迈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57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12日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5年7月14日 下午2:16

相关推荐

  • 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很多人正在被这样对待却浑然不觉……

    你或许听说过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实验”:如果对一杯水说赞美的话,它冻结后会形成形状美丽的冰晶;而如果不断对它进行辱骂和贬低,冰晶的结构则会变得混乱、丑陋。尽管这一实验后来被证实缺乏科学依据,属于伪科学范畴,但它所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却值得关注——人们愿意相信,语言具有某种“看不见的力量”。 这种社会心理并非空穴来风。正如不少在成长过程中反复被否定,或在工作中长期…

    2025年7月12日
    21400
  • 基因“快进键”揭示人类更聪明之谜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为什么唯有人类发展出了语言、艺术和科技,而与我们基因最接近的黑猩猩,却依然停留在原始的生活方式? 600 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在进化树上分道扬镳。从那时起,人类基因组累积了超过 3500 万个变异。但这些变异中,真正塑造我们独特认知的关键,究竟隐藏在哪里? 人类加速区: 基因组中的进化“快车道” 为了破解人类智慧的奥秘,科学家们提出了…

    2025年10月9日
    2100
  • 白头发拔一根长三根?真相终于揭晓!

    白头发会不会越拔越多?不会。 解决这个问题前,大家不妨先想象一下,如果白头发真的会越拔越多,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呢?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种可能:基于脚趾甲会越剪越厚、唇毛会越刮越粗、汗毛会越刮越多等谣言的理论基础,或许白头发也能拔一根长两根,拔两根长四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要心够黑手够狠,秃子也能拔成黑猩猩。直立行走百万…

    2025年8月26日
    7300
  • 核电站养珍珠?能源巨头跨界引爆热议

    在海南的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核电站,这座核电站除了源源不断地提供电力之外,它还有一个副产品——珍珠。 核电白蝶贝珍珠成品,图:刘玄 核电站为什么会产珍珠?核电站产的珍珠会不会有辐射?今天就来说一说核电站产珍珠这事。 大珠母贝——“澳白”珍珠生产者 准确地说,产珍珠的当然不是核电站了,而是养殖在核电站周围海域里的珍珠贝——大珠母贝,也称白蝶贝。 大珠母贝…

    2025年10月6日
    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