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你见过这种双色硬币吗?

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出的十元面值生肖纪念币,也是这样两种不同颜色的金属材料合在一处的。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图源:网络截图

再比如下图的 1 英镑和 1 欧元: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左:一英镑,右:一欧元

问题来了:这种双色硬币是怎么嵌套好的?一起来看看这有趣的制造过程吧!

双色硬币有趣的制造过程!

德国和法国造币厂正好曾经公开过的双色欧元硬币部分制造视频,结合其视频和原理图,我们有图有真相地来一次解读。

先一句话总结:双色金属币的内芯和外环是分别制作好,再配合压印而成的,其工艺的通关密码就是 5 个字“大力出奇迹”!

1.先来看内芯胚料和内芯压槽
首先,内芯从三层复合到一起的金属薄板上冲裁下来成为胚料,这开始的环节和普通单色硬币的制作一样。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冲下来的胚料轮廓还粗糙,也满是油污,得经过清洗脱油和抛光处理。

此时还是个小圆饼的内芯,在下方压槽机里走上半圈。这就是双色金属币内芯的重要操作了——给银色的内芯压出一道槽来,方便后面和金色外环嵌到一处永不分离。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看一个特写的慢动作——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而给内芯小饼坯压出凹槽的原理,如下方的简化左视图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工厂里本来是弯道的,这里简化成了直道,不妨碍我们理解原理。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即便是机器操作,也并非一蹴而就。压槽机的圆周路径里,凸出的那部分会是一个缓慢升高的斜坡,方便内芯循序渐进地压出凹槽。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2.再来看冲裁外环和配合压印

外环的冲压相对容易些,不需要做凹槽,切出来是个环就完事了。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接下来就是内芯和外环结合的步骤

为了方便理解压花机的原理,还是要先用剖面图示意。外环做的比内芯高一点,重压之下,外环变形的金属材料会立马怼进内芯的凹槽中,把它填满。只要算好所有余量,一卡牢就可以让双色金属完美结合了!

在真正的力量面前,这哪里还是我们感知中的坚硬金属,简直就是肆意揉捏的面团。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看个细节,以下图 2025 年蛇年纪念币为例,压印的图案完美压到了两种颜色的金属上。说明图案是在内芯和外环嵌套成整体后,再一起压印上去的。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上下模具的外表面还分别对应着雕版的图案。请忽略下图的硬币面值,这里就是找了个压印原理的示意图。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这是上模具放置到内芯和外环上的尺寸对比。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在一起压印时,除了上下模具,周边其实也是个包覆的模具。你看双色硬币侧边的压痕,就是在这一压之下硬生生被塑造出来的。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最后看压印机器每秒做 15 个硬币的速度,吐出很多双色硬币来!非常想就这么站在这里接了…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看完了内芯和外环的嵌合,新的好奇又来了!我们好像没听说过双色硬币有被用到分离的新闻?那究竟要多大的力,才可以把结合好的内芯从外环上取出来呢?

有一个大概换算,说需要 16 箱啤酒合起来的重量,一起抵到内芯上,才可以捅下来,确实不是我们日常使用就能分开的…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新的问题:

金镶玉奖牌是怎么嵌在一起的呢?

有没有人记得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那个寓意“金玉良缘”的“金镶玉”奖牌?问题来了:是怎么把玉嵌在金属里的呢?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玉这么“脆”的材料,是没办法像做双色合金硬币那样大力受压的。甚至,玉石后面接触的如果直接是金属,一旦不慎坠地,两相碰撞,玉石极容易碎裂。因此,‘金镶玉“奖牌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到受外力冲击的情况下,如何将产生的振动波消除掉。

好在 2008 年奥运会已经过去了 17 年,我们有了更多公开资料可查,如实物演示和图纸展示。信源来自金镶玉奖牌设计制作团队的张铁成和王沂蓬,在 2008 年、2014 年和 2021 年的新闻采访中分别有介绍部分制作细节。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上图标记的内凹,是指在奖牌的金属环和玉环边缘均留有一圈沟槽。然后有一个卡在玉环和金属之间做缓冲的 O 型圈,见下图的实物展示。如果奖牌是竖着坠地,这中间物就可以消除掉振动波。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如果奖牌平着坠地,在玉面下方也设置了一个用作缓冲减震的阻尼平垫。

双色硬币嵌套黑科技,竟用这种工艺永不分离

最后,将液态的阻尼材料灌进玉与金属间的缝隙后固化,让玉与金属”严丝合缝”不再分离。

真是有意思的制造呀!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71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下午2:06
下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下午2:08

相关推荐

  • “百变魔毯”问世!我国智能材料重大突破

    在阿拉伯神话中,有一条能随主人心意改变形态和功能的“飞毯”。这个千年前的想象,如今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验室里变为现实。 工程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木军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裴刚、张世武教授,成功研发出一种革命性的磁控功能表面。这项发表在 Cell Press 旗下《设备》(Device)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困扰材料学界多年的技术难题,更为智能材料的发展开…

    2025年9月24日
    6700
  • “我真的真的很怕鸡”!禽类恐惧症到底多真实?

    近日,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恐鸟的感受,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图源:某社交平台 评论区有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图源:某社交平台 但是,最让恐鸟症人烦恼的事情可能不仅是对禽类的恐惧,还有周围那些不解和嘲笑的声音,觉得“这有什么好怕的?你怎么不怕狮子老虎啊?” 那么,真的有恐鸟症这种心理障碍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呢? 不要嘲笑 Ta Ta…

    2025年9月15日
    6600
  • 河南人专属“猫薄荷”火了!钾是香蕉2倍,钙超牛奶你尝过吗?

    河南的夏季少不了“荆芥”,比如凉拌荆芥、荆芥拌黄瓜、荆芥拌面,甚至还有荆芥柠檬茶。 这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绿叶子小蔬菜,究竟有什么魔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网络图片截图 河南人吃的“荆芥” 其实是罗勒 在河南,“荆芥”是夏日餐桌上的灵魂配料,很多河南人都说自己喜欢吃荆芥,但出人意料的是河南人餐桌上习以为常的“荆芥”,其实并非植物学上真正的荆芥,而是一种名为“…

    2025年7月30日
    17000
  • 老人在家最好别穿拖鞋!原因如下→

    在我国,跌倒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每年超过 4000 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1],而许多悲剧背后,一个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正是脚上那双鞋,尤其是拖鞋! 不防滑、不跟脚、易绊倒,年轻人因为拖鞋摔跤受伤的例子在社交媒体上比比皆是。“身手灵活”的年轻人都深受其害,老年人更是要重视鞋的问题。 图源:小红书 这些“危险鞋” 赶紧从老人的鞋柜里清理掉…

    2025年7月25日
    20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