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和虾不能一块吃,会食物中毒?真相其实是→

流言:“西红柿不能和虾一块吃,会食物中毒”

西红柿和虾是食物相克组合,西红柿含有维生素 C,虾中含有五价砷,二者一起吃会发生反应,生成剧毒砒霜,导致中毒。

流言分析:食物相克的说法本身就不科学,大多是由于食物不干净和烹调方式有问题造成的。

首先海鲜中的砷和食物中的维生素 C 不会在人体消化道中反应产生砒霜。此外,抛开剂量谈毒性也不靠谱,西红柿中维生素 C 不算高,即便虾中有少量的砷,二者能发生反应产生三氧化二砷,也是极其微小的量,并不会导致中毒。

有关食物相克的说法,在生活中流传甚广,经常听说“×× 食物和 ×× 食物”一起吃会腹泻、呕吐。其中,西红柿和虾的搭配最为惊悚,竟然是“致命组合”,传言它俩一起吃会产生砒霜致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西红柿遇上虾仁,究竟是美味搭配还是“致命组合”?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揭开真相。

图源:社交平台

西红柿和虾可以一起吃,不会中毒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海鲜+维生素 C=砒霜”的言论,追溯起来可能是因为 1986 年发表在杂志上的一段文字,上面提到:“最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者报道:某些甲壳类食物,如小虾和对虾含有很高浓度的五价砷化合物(通常认为对人体无害之砷类)若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 C,可使五价砷转化成有剧毒的三价砷(即砒霜),使人致命[1]。”

图:参考文献[1]

也许是从这时候开始,便有了“螃蟹+西红柿=砒霜”“大虾+西红柿=砒霜”等传言。而实际上,虾和西红柿一起吃并不会出现食物中毒。

首先,不谈剂量只谈毒性是不靠谱的。理论上,蔬果中的维生素 C 的确会将水产品中的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也就是所谓的剧毒性砒霜。但咱们平时吃的合格的虾肉,并不会像那段文字中提到的含有“高浓度的砷”,西红柿中也并非含有“大量维生素 C”。

虾蟹体内的砷大多数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是几乎无毒的,而且大部分有机砷被人食用后会原封不动的排出体外。有毒的是无机砷,包括剧毒三氧化二砷(砒霜),急性砷中毒主要由砒霜引起,中毒剂量为 10~50mg(砷含量 7.6~38mg),致死剂量为 100~300mg(砷含量 76~227mg)[2]。

根据 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要求,水产动物的无机砷限量需不超过 0.5mg/kg。咱们就按照最大限量来计算,想要将其中所有的砷元素还原成砒霜并达到中毒剂量,在有足够量维生素 C 的条件下,理论上还需要一次性吃下 15~76 公斤的虾,要想达到致死剂量则需要一次性吃下 152~454 公斤。

正常人根本不会一次性吃这么多虾,没等被毒死也会先被撑死。更何况,咱们日常购买的虾无机砷含量其实很低。

2022 年,发表在《河南预防医学杂志》上的文献,有研究人员于 2021 年 1~5 月对江苏省南通市市售海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青虾、竹节虾、对虾。结果显示,它们的无机砷含量均<0.0001mg/kg[3]。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其次,2018 年 315 晚会上针对类似传言进行过辟谣,节目专门委托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做了实验,结果显示:海鲜中的有机砷并不能在人体肠胃中转化为有毒的无机砷,特别是剧毒三价砷,也就是砒霜[5]。

实验过程:取 2g 蟹黄和蟹肉,加入 5g 捣碎的西红柿,再加入参照《中国药典》的方法配置的人工胃液,涡旋混匀后放于恒温箱中 2 小时,然后调节 pH 值加入人工肠液,混匀后再放入恒温箱 2 小时。以上步骤基本模拟了人体消化过程。之后提取螃蟹中的砷,进行砷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有机砷并未转化为有毒的无机砷,特别是高毒的三价砷。

图:2018 年 315 晚会 视频截图

再说了,虾和西红柿在现代餐桌上是常见搭配,比如番茄虾仁意面、茄汁大虾、番茄虾煲等,这些菜很多人都常吃。如果真会中毒,这些菜早该从菜单上消失了。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012 年发表在《中国食物与营养》上的一篇调查随机抽取了 68 家部队饮食业服务人员 328 人,其中厨师 258 人、餐厅经理或负责人 70 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虾和西红柿是常有的搭配组合,有 30% 的炊事员这样搭配过,并未引起人体不良反应[6]。

吃完出现身体不适,可能是这些原因

虾和西红柿一起吃并不会中毒,可有些人就是吃了以后会出现身体不适。真正的原因并不是食物相克,可能是以下方面。

1、细菌、病毒污染

食材不新鲜、食材贮藏不合理导致变质、食材清洗不彻底、切食材的刀具和砧板生熟不分、没有烹调熟透等,都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甚至更严重的食物中毒。

2、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部分人群存在吃虾蟹过敏的情况,进食后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会危及生命。

3、吃得太油腻

烹调海鲜食物如果太过油腻,进食后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

4、心理暗示

深信“食物相克”并认为二者同食会出现问题,食用后可能因心理暗示放大轻微不适感,甚至产生焦虑症状。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综上,虾和西红柿一起吃并不会生成砒霜而中毒,“食物相克”也并不存在。有关“食物相克”的言论在科学面前根本无法站住脚。早在 1935 年,中国营养学学会首任秘书长郑集教授就对民间流传的“食物相克组合”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均毫无中毒征象[7]。

2011 年发表在《营养学报》上的文献显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将所谓相克的食物组合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人群试食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投食 7 天后,一般状况良好,各项观察和检测指标均无异常;人群试食7天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8]。

总之,不要相信“食物相克”的谣言,也别再盯着什么和什么不能一起吃了,相比之下更应该在意的是食材的卫生安全以及如何搭配更营养。

照“谣”镜

这类谣言抓住大众“食物相克”心理,很多人担心食物混搭后会中毒、伤身,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安全焦虑。其次,以“中毒”等词语制造恐慌,用危言耸听的词语吸引注意,增加传播性。此外,这类谣言还打着“科学”的幌子,往往会引用伪科学或“专家说”来增加可信度,让人不易怀疑。

面对这种谣言,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不转发,主动查阅权威渠道的信息,建立基本营养常识才是防止误导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食用甲壳类同时滥服维生索C可致死[J].江西中医药,1986,(06):58.

[2]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戴志英,郭新颖,张颖茜,等.江苏省南通市市售海产品中铅、镉、砷、汞、无机砷及甲基汞污染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2,33(07):559-562.DOI:10.13515/j.cnki.hnjpm.1006-8414.2022.07.021.

[4]张丽媛,熊清海,田敏,等.阳宗海鱼虾中砷、镉、铅、汞含量[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5,40(01):102-110.

[5]https://tv.cctv.cn/2018/09/13/VIDEblzJkssIgcNL0GRVcvpo180913.shtml

[6]于瑞敏,杨俊芸.常见30对所谓相克食物的相克情况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11):85-88.

[7]严泽,林殷.“食物相克”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08):912-913+915.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12.08.047.

[8]张印红,邓丽丽,王玉,等.有关“食物相克”的调查及实验观察[J].营养学报,2011,33(02):148-153.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11.02.009.

策划制作

作者丨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丨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87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体重飙升,揭秘“鲜味”背后的增肥真相→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总是伴随着阖家团圆、美食盛宴。然而,不少人在节后一上秤,却发现体重悄然飙升,纷纷哀叹 “每逢佳节胖三斤”。你是否想过,这体重增加的背后,或许与我们春节期间吃的 “太鲜”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鲜味的秘密:舌尖上的“魔法” 在中华美食的味觉版图中,鲜味占据着独特的一席。它不像酸、甜、苦、辣那般直白浓烈,却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魔…

    2025年2月7日
    18400
  • 暴雪+大风+寒潮多预警齐发!低温雨雪天气请注意出行安全→

    3月2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寒潮黄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 预计3月2日08时至3月3日08时,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东北部、宁夏东部、陕西西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北部和东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其中,内蒙古河套地区、宁夏东部、陕西西北部、山东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雪。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4~8厘米,局地可达10厘米以上。 来源:中…

    2025年3月2日
    13900
  • 从古至今,我们是怎么和风“打交道”的?

    近日,北京、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和东部多地出现大风天气。 风,仿若隐匿于世间的精灵,无形却处处留痕。从古老的甲骨文字,到汉代精妙的气象仪器,再到现代先进的风力发电设施,古往今来,人们始终以独特的方式与风“打交道”,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古法观风:羽毛辨来风 乌首定风向 殷人刻甲骨以录四方风名,周人以“伣”(qiàn)测风向,此乃华夏测风之始。殷商时…

    2025年3月25日
    7900
  • 宇宙“天平倾斜”,是因为CP被破坏了吗?哪家CP?

    CP被破坏了!是哪家CP?又要有多少CP粉伤心? 别慌,此CP并不是网络流行语中的情侣CP,而是一种粒子物理现象。C(Charge Conjugation)是指电荷共轭,P(Parity)即宇称。“简单来说,C就是把粒子变成它的反粒子,比如电子变成正电子;P则像是给粒子照镜子,镜子里的粒子和实际粒子左右相反,呈现镜像。”3月27日,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

    2025年4月24日
    3800
  • “甲亢哥”遭槟榔“锁喉”,成瘾又致癌的槟榔为何还有人吃?

    近日,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在中国行长沙站,原本计划开启美食文化探索的他,竟在直播中遭粉丝“槟榔投喂”,随后“槟榔事件”迅速冲上各大平台热搜。“甲亢哥” 在吃下槟榔后的痛苦模样,让无数网友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槟榔的杀伤力。 那么,有些人明知槟榔的危害,为什么却依旧难以割舍?它的风评又是怎么坏得如此彻底的? (图源“第一现场”) 从提神果到成瘾…

    2025年4月24日
    2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