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爱赏玩植物“化石”?模树石:我是“赝品”呐!

“蜀中有石屏,自然有小松形,成三五十株,行则成径,描画所不及......”,这是一段出自宋代赵希鹄所著《洞天清录》中的记载,文中描述的石屏上有松林般的图案,自然天成,颇有观赏性。单看这段文字,你是否觉得所描述的这种石屏是一种植物化石呢?如果看到实物或图片,恐怕很多人会更加确信了吧!

松屏石

实际上,这种岩石叫做模树石,由于其优美清雅的图案,在古代也叫做松风石或松屏石,可以用作观赏石,甚至在不那么特别严谨的情况下,可以把它算作宝玉石,比如司马光在《答薛虢州谢石屏》就称之为:“山泽之珠宝也”,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化石。

馆藏模树石

因为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或者遗物,甚至是被分解后形成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无论哪种情况,首要的条件就是与生命活动有关,并遵循生命活动的规律,例如,真正的植物化石的枝干、树叶,在形态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模树石图案上的分枝却是不规则的。

馆藏植物化石

其次,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同样是有规律的,通常情况下,化石只能形成在沉积岩中,原因很简单,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形成都要伴随着高温高压,这样的环境下,被埋藏的生物痕迹将被破坏得荡然无存,更别指望形成化石了,模树石却可以出现于三种岩石类型中。而且,化石通常都遵循岩层的形成规律,保存在岩石的水平层面上,模树石却非常跳脱,垂直层面、斜交面、裂隙面无处不在。

既然不是化石,那些如植物般的纹路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个问题其实用生活中的一个小现象就可以解释,当我们不小心把一滴墨水滴到纸巾上时,纸巾中细小的纤维结构使得墨迹在表面晕染开,这就是毛细管作用。同样的原理,含有氧化锰、氧化铁的胶体溶液沿着岩石的层理、裂隙水平或垂直渗透和扩散,并逐渐沉淀下来,待液体干涸后,最终就在表面形成类似松枝的图案。某些玉石,比如黄龙玉或玛瑙中的草花,也是同样的原因形成的。

虽非化石,却有着天然逼真的树木形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物如魔术一般,称之为模树石,也算是一语双关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06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上午10:55
下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上午10:55

相关推荐

  • 动物冬眠时,体温可以到降到多少度?答案出乎意料

    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了,又到了动物冬眠的季节了,那动物为什么要冬眠,而人不需要呢? 冬眠是动物应对寒冷季节的一种操作,这期间个体活动减少或停止,同时长时间禁食,所以冬眠期间动物会总体降低新陈代谢,而如何降低新陈代谢呢?一条路线是降低心率等方式,另一条路线就是降低体温,这样就可以总体降低新陈代谢。那动物冬眠的时候会消耗自身的能量吗? 01 冬眠会消耗自身的能量吗…

    2024年12月16日
    8000
  • 流感、寄生虫、癌症...你没听错,恐龙也会生病!

    天气越来越冷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 蝌蚪君我已经不幸被流感击中 冬天生病的痛谁能懂啊! 俗话说 “病来如山倒” 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 其实恐龙也会生病! 虽然恐龙已经变成了化石 但是骨头上留下的一些痕迹 表明它们也曾受病痛折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恐龙病号” 01 被“小虫”杀死的霸王龙? 要说恐龙中的病号,第一个来报道的自然是恐龙暴君——霸王龙。在美国菲尔…

    2025年1月1日
    4900
  • 地摊火锅“出圈”,谨防“餐桌炸弹”!关于卡式炉的安全提醒→

    一台卡式炉、一口铁锅、一张折叠桌、几把折叠椅、几副碗筷…… 地摊火锅越来越受大家喜爱 然而看似身量小巧无害的卡式炉,如果使用不正确,它的“威力”可不小。 近日,又有卡式炉爆炸事件发生。来看一下消防人员的实验和安全提醒。 消防人员将卡式炉气罐切开一个2毫米左右的小口,放进卡式炉内,模拟气罐泄漏状态,观察是否会发生爆炸。 将卡式炉点燃明火,实验不到三分钟,“嘣”…

    2024年12月12日
    5900
  • 太空环境如何影响宇航员?心脏芯片揭示在太空待一个月,宇航员会出现这些变化

    图虫创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两名宇航员的心态崩了,本来只计划出差 8 天,谁想到,由于飞船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8 天一不留神变成了 8 个月。不过下面这个消息可能会让他们更崩溃,最近科学家发现,在太空中滞留超过一个月,宇航员的心脏不仅会衰老,还会“跳不齐”。 众所周知,太空环境十分复杂,辐射、失重等环境都会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影响。如何能更精准地研究…

    2024年12月28日
    5700
  • 测量泰山高度,计算酒垛中的酒坛…古人如何解决“刁钻”难题?

    测量泰山的高度、计算酒垛中酒坛的数量、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些难题,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解决的?快来中国科技馆的展览里找答案。 近日,以刘徽诞辰1800周年为契机,中国科技馆“殊方同致 数铸文明”展览开展。展览站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西文化交融互鉴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现场还设置了不少交互装置。 “这次展览是一次科学、文化、艺术的结合,我们把…

    2025年1月9日
    2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