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孤独的动物”引发热议!“神龟”斑鳖到底是何来头?

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内,一只像乌龟又像鳖的动物缓缓冒头,然后又悠然自得地开始“划水”,这一幕,被游客拍了下来。他们上网查看才知道,这只动物“来头”可不小,而且它的年龄,可能比大多数人都要年长。

游客小李拍到的斑鳖“苏苏”(受访者提供)

近日,话题“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引起热议,话题所描述的正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鳖。有消息称,“这只‘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目前中国境内仅存此一只。”

4月27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了苏州上方山动物园,科研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内就这一只斑鳖,20世纪50年代建园时就存在,尚无法确定其年龄,目前其身体状况正常。

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游客有幸拍到斑鳖冒头

“到苏州逛动物园,斑鳖是一定要看的。斑鳖是全世界最大的软壳龟,生存仅留一线,只剩越南还有些许可能,中国或者说长江种群只剩最后一个个体,是个雄性,就生活在苏州的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上方山动物园)里。”科普作家花蚀曾在文章里如此说道。

苏州上方山动物园的国内唯一一只斑鳖。受访者供图

据新华社报道,斑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鳖,背甲可达1.5米,体重115公斤,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钱塘江、太湖)和云南红河流域,但从2006年开始,红河流域至今都未发现过斑鳖的幼体和亚成体。

古代中国人对斑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记录,并给这种庞然大物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鼋(音同‘元’)”。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就有以“鼋”为原型铸造的青铜器,而之后“鼋”也频繁出现在众多的古籍文献中。

相传清朝杭州藩司衙门门前有两座石栏围绕的大池,其中隐藏着藩库的水门。看守水门的大鼋就在池中,杭州人称之为“癫头鼋”。这些传说较难查证,但“藩司前看癞头鼋”曾是杭州城中的一景。

进入近代,斑鳖的分布区域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仅在红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被发现过。至21世纪,全球斑鳖减少至个位数,成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目前,中国境内仅存此一只,全球已知存活个体仅有2只,且2只均为雄性。

目前无法人工繁育斑鳖保护濒危动物应多措并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鳖,斑鳖曾广泛栖息于我国的黄河、长江、太湖、钱塘江、红河,以及越南的马江流域等地,但由于一直被认为是其他物种,并没引起足够重视,刚确定身份就已开始濒危。

封面新闻记者查阅发现,之前新华社曾做过斑鳖繁衍的相关报道,报道显示,苏州动物园(上方山原址)的这只斑鳖“苏苏”是雄性,此前,曾有让斑鳖繁衍后代的计划,例如将长沙动物园的雌性斑鳖“湘湘”与苏州动物园的这只雄性斑鳖配对。2008年5月,长沙动物园将“湘湘”送到苏州,打算让它们自然交配。

游客魏先生拍到的斑鳖“苏苏”(受访者提供)

它们成功交配并产卵,可遗憾的是小斑鳖在孵化初期便死亡,未能成功诞生。2019年4月,中外专家团队对这对斑鳖夫妇进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后,湘湘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后,“苏苏”就成了国内发现仅存的一只斑鳖,并在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生存至今。

该如何加强淡水龟鳖及其他濒危物种保护?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李伟看来,应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行,比如划定保护区,修复产卵沙滩。严格打击非法捕捞,此外还可以建立人工繁育中心。李伟举例称,她们团队在鼋繁育保护研究方面的成果,说不定可以为此类濒危动物的保护带来一些启示。

鼋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在动物界具有独特的生态位。通过对鼋繁殖生物学研究,揭示了鼋胚胎发育规律及生态因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解决了鼋繁育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人工圈养的4只鼋成体攻克了人工圈养条件下繁育和苗种培育的技术难题,建立起1000余只不同年龄幼鼋群体;通过调查,探明了鼋濒危的因素,相关成果还获得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技术奖,推动全国首个农业农村部“鼋保护繁育基地”的挂牌成立,“研究成果为鼋资源保护、种群恢复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央视网综合潮新闻、新华社、封面新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31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上午10:06
下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1:01

相关推荐

  • 破除神话里的“非神话”!《哪吒2》中鲨鱼将领的鱼翅真的好吃吗?

    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称为“海中霸王”的鲨鱼遍布世界各大洋。鲨鱼的种类很多,世界海洋中至少有350多种,在中国海域就有70多种,而大部分鲨鱼对人类有利而无害。在4.5亿年的进化长河中,鲨鱼演化出堪比混天绫的生存绝技。双髻鲨的T型头颅是天然声呐阵列,能捕捉10公里外的心跳;大白鲨的洛伦兹壶腹能感知0.005微伏的电场,比最灵敏的探测器精准千倍;深海鲨鱼的皮肤覆盖着…

    2025年2月25日
    14700
  • 煤炭,如何完成从“黑”到“白”的华丽转型?

    编者按: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在全球环境危机…

    2024年12月15日
    24000
  • 层高≥3,隔音性+1……今后的“新房子”长这样→

    住房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新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1)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 层高是上下相邻两层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规范,新建住宅层高提升为“不低于3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

    2025年4月1日
    6900
  • “镜像生命”是什么?为什么让38名诺奖得主害怕到联名禁止其人工合成!

    2024年12月11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长达299页的报告《直面“镜像生命”的风险》(Confronting risks of mirror life)。报告由来自9个国家的38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行业专家联合撰写,呼吁全球禁止对镜像生命的研究[1]。 图源:www.science.org 这仿佛一个科幻小说的开头,但却是真实的科学讨论。 什么是…

    2025年3月10日
    13200
  • 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如何完成硬核逆袭?

    正值攀枝花开发建设60周年 谨以此文献上无限祝福与崇高敬意 不是所有四川人 都讲四川话 也不是所有资源型城市 都老态龙钟 起码,攀枝花不是 (在攀枝花西区西佛寺仰望星空极具科幻色彩,摄影师@野蛇) ▼ 年轻人熟悉它 因为它被誉为“中国钢铁之都” 曾频繁登上地理试卷 在学生面前刷足了存在感 老年人喜爱它 因为它被称为“西南康养第一城” 全年日照时数比肩三亚 四…

    2025年3月4日
    16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