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31岁,多年来身上总出现扁平的疙瘩,特别是睡眠不足、洗热水澡之后,症状可加重并伴有强烈瘙痒,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消失后不留痕迹。
近1个月加班较多,饮食不规律,忙起来容易过度饥饿,下班后又常暴饮暴食,皮肤症状明显加重,且频繁出现普通感冒的症状,鼻塞、发热、咳嗽等反复发作,刘先生比较担心,于是到医院就诊。
常规查体可见躯干侧面散在分布肉色疙瘩。疙瘩顶端扁平,皮肤表面有明显红色改变。单纯根据临床外观形态,考虑为慢性荨麻疹。
为了明确诊断,进一步完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上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
医生与刘先生沟通之后,最终选择使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增强人体免疫能力,降低荨麻疹的复发概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补充钙离子,改善慢性荨麻疹的症状。盐酸西替利嗪片降低组胺释放,缓解皮肤表面的瘙痒症状。
连续用药20天后,刘先生复诊时表示,皮肤表面的症状基本完全消退,目前没有复发,感冒症状也已基本消失,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医生提醒,慢性荨麻疹主要指的是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除了与过敏因素有关之外,与自身的免疫力降低也是息息相关。
尤其睡眠不足、休息不好等自身免疫力降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慢性荨麻疹、感冒反复发作的情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提高人体免疫力,可以降低荨麻疹的复发概率。
免疫力是身体的“防线”,是由白细胞、抗体、补体、淋巴系统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整套防御机制。
健康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摧毁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能正常识别并消灭体内坏死、恶变的细胞,完成正常的新陈代谢。
如果免疫力受损,即使是普通的感冒也可能变得难以治愈,还有可能把体内健康的细胞错误识别成需要清除的细胞,从而导致过敏、荨麻疹甚至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性肝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身体产生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消化系统,诱发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问题,还会破坏免疫力,影响整体健康。
一
毁掉免疫力,只需要6个饮食习惯
01
吃得太快
很多人吃饭都是风卷残云一般,几分钟就能解决一顿饭。其实这种习惯不仅伤胃,还会严重削弱免疫力。
吃饭太快,食物没有被充分咀嚼,唾液分泌不足,影响营养的初步消化和吸收,营养跟不上,免疫力自然会变差。
此外,大脑需要大约20分钟才能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得太快,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吃得过多,增加肠胃负担,时间一长,消化功能受损,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就会更弱,甚至诱发全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02
蛋白质太少
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最基本的原料。
很多人为了控制体重或者怕胆固醇高,不吃肉、不吃蛋,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优质蛋白,尤其是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身体就无法合成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这就相当于给敌人打开了城门。
蛋白质不足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下降,不仅容易感冒、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就连伤口愈合也会变慢,整个人看起来没精神、脸色差、手脚冰凉。
03
做得太熟
有些人喜欢把蔬菜炖得很烂,甚至反复加热,觉得这样更软烂、更容易消化。
但实际上,过度烹饪会破坏很多对免疫力至关重要的营养素,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多酚、黄酮类活性抗氧化成分。这些营养素一旦流失,免疫细胞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例如维生素C不仅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帮助免疫细胞快速增殖;多酚、黄酮类活性成分则有助于调节免疫平衡,预防免疫过激或过弱。
04
饥一顿饱一顿
有些人早上不吃早餐,中午猛吃一堆油腻的快餐,晚上加班又饿得不行,等夜里忙完了再加一顿宵夜。
这种极端的饮食节律会让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扰乱内分泌,特别是皮质醇和胰岛素的分泌失衡,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容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
饥饱不定还会打乱肠道菌群的平衡。现代医学发现,人体70%的免疫细胞都集中在肠道,被称为“肠道免疫轴”。如果肠道环境不稳定,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就会引发慢性炎症,影响免疫系统的稳定。
而且,饥饿状态下身体会进入“节能模式”,自动降低基础代谢率,导致营养利用率下降,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的问题。久而久之,免疫力自然越来越差,身体也就越来越容易出问题。
二
保护免疫力,好好吃饭就行
01
细嚼慢咽
很多人对于“细嚼慢咽”到底嚼多细没有概念,有人说每一口饭都要嚼30下,这个当然是有点夸张了,生活中很难做到。
其实只要咽下去的饭已经被嚼得很细碎,也被唾液润滑搅拌,**形成粗糙的食糜“糊糊”**就可以了。
想要做到细嚼慢咽,还需要吃饭时放下手机,专注用餐,吃一口停一会儿,给大脑反应的时间。坚持一个月就会发现,胃舒服了,精神也好了。
02
定时定量
每天三顿饭最好能定时定量,不要跳过早餐,也不要晚餐吃得太多。
一般临床建议三餐合理的时间是早餐7:00 – 9:00,午餐11:30 – 13:00,晚餐:17:30 – 19:30。
如果是需要频繁加班、倒班或者上夜班的人群,不能按照这个建议时间表吃饭,也可以尽量固定在同一个时间段吃饭,让身体形成固定的生物钟,减轻消化系统“紧急加班”的负担。
每顿七八分饱即可,尽量别暴饮暴食,避免撑着。中间可以加两顿低糖水果或坚果当点心,睡前3小时尽量不进食,有利于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协调运作。
03
彩虹饮食法
要想提升免疫力,还要在饮食的“颜色”上下功夫。
不同颜色的食物富含不同的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每天摄入至少五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食物,就能让这些成分在体内共同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红色食物如西红柿、小番茄和西瓜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这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
橙色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甜玉米等,富含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它们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同时支持皮肤和黏膜的健康——这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黄色食物如柠檬、橙子、柚子等柑橘类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也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
绿色食物包括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等深绿色叶菜以及青苹果、黄瓜等果实,它们是维生素K、叶酸、铁、钙的良好来源,可以帮助肝脏排除毒素,减轻身体负担,间接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
蓝色和紫色食物如蓝莓、紫甘蓝、黑枸杞等则以其高含量的花青素而闻名,这种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效果,有助于防止细胞损伤,延缓衰老过程,研究表明花青素还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和心血管健康。
白色食物虽然看似不如其他颜色那样引人注目,但像大蒜、洋葱、蘑菇这样的食材却含有丰富的抗菌化合物。大蒜中的蒜素可以帮助抵抗感染,增强免疫力。蘑菇也是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你有免疫力低下的经历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