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熬夜危害多多,不少网友心生疑惑:睡得晚与睡得少,到底哪一种对身体的损害更为严重呢?还有,要怎样才能提升睡眠质量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熬夜带来的伤害不可逆
熬一次夜,炎症水平便会升高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 “单核细胞” 属于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堪称人体的首道防线。仅仅一次通宵熬夜,就会对 “单核细胞” 的特性产生影响并加以改变,从而加剧身体的炎症反应。好好睡觉,实则是助力身体抗炎。慢性低度炎症很难被人察觉,并且也不太容易通过常规体检检测出来,如同健康的 “隐形杀手”。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器官组织造成损害,引发各类疾病。
脂肪代谢、血糖调节出现异常
常常熬夜的人夜间容易感到饥饿,频繁吃东西会致使脂肪代谢失常,胰岛素分泌失调进而使得血糖出现异常,增加空腹血糖升高的风险,同时也会提升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长期熬夜还有可能让血压上升,从波动性高血压逐步演变为持续性高血压。
记忆力减退、思维变得迟钝
正常情形下,白天所学的信息需要依靠睡眠来形成长期记忆。频繁熬夜,剥夺前半夜的睡眠,会致使记忆能力下滑,信息难以存储,大脑反应速度变缓,注意力难以集中,最终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睡得晚和睡得少,哪个伤害大?
倘若将人体视作充电池 ——
睡得晚就好似电量耗到仅剩下一格才去充电,而且还过度充电;
睡得少则如同每次仅仅充入一点电量。
这两种情形对身体皆存在损害,最为理想的方式是维持一段时长的耗电状态,到了既定时间,电量剩余大概 20% 时开始充电,充 6 至 8 小时便拔掉。
睡得少(<6 小时 / 天)
短期危害:记忆力、注意力降低,情绪烦躁不安,免疫力下降。
长期危害:脑细胞加速衰退,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的患病风险上升。
睡得晚(凌晨后入睡)
短期危害:生物钟失调,情绪烦闷、低落,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危害:患癌风险、糖尿病风险增大,抑郁症 / 焦虑症的发病几率提高。
熬夜之后,以下这些补觉方式比熬夜的伤害更为严重 ——过度补觉:周末酣睡 12 小时甚至 24 小时,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并且会对内分泌、代谢以及消化造成影响。
白天长时间补觉:白天晒不到阳光,睡饱之后晚上越发难以入眠,进而致使昼夜节律紊乱。
不规律补觉:白天上班过程中断断续续地补觉,大脑容易处于兴奋状态,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如何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宜的睡眠环境来支持。
- 养成规律的睡眠时间,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久坐,适度晒太阳。
- 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根据个人的习惯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室内温度在20℃-24℃、空气湿度在40%-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
-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枕头高矮适中,被褥清洁干燥。
- 运用正念、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心理疏导技巧,睡前洗澡泡脚等,都有助于睡眠。
- 避免熬夜、睡前饮酒喝茶,晚餐不宜过饱过晚,睡前尽量不要刷手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