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很多人当减脂小零食吃的果蔬冻干,竟然是“增肥”利器

如今不管在线上线下,秋葵、胡萝卜片、紫薯片、刀豆、甜菜、南瓜等等丰富果蔬制成的果蔬冻干很受年轻人欢迎。这些果蔬冻干混在一起,不光色泽诱人,尝起来还酥脆可口。

很多人说,它们都是果蔬制作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一些商家还宣传它们采用冻干技术,是“非高温油炸”食品。这样看来,这些果蔬冻干似乎很适合减脂人士。如果你真信了,那看完它们的热量一定会“大吃一惊”!

左图来源:某电商平台;右图来源:某健康管理 APP

小小果蔬冻干竟然“背刺”我们,接下来就来扒一扒这个“增肥”利器!

几块钱一包的果蔬冻干

用的“冻干技术”跟你想的不一样

很多人一听到“冻干”,都会以为是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vacuum freeze drying,简称 FD)制作的食品。其实不然,市场上大多果蔬冻干制作采用的是另一种技术——真空低温脱水技术(Vacuum Frying,简称 VF)。

这两种技术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制作出来的食品却千差万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顾名思义,这种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低温与真空的高效脱水技术。

采用这种技术进行处理时,首先需要将果蔬冷冻至 -30℃ 以下,让其中的含有水分形成微小的冰晶。然后,将完成冷冻的果蔬在真空仓中进行抽真空以及缓慢升温,当气压降低到 0.006 标准大气压时,水就可以从固态的冰,不经过液态变化直接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

由于果蔬冷冻速度较快,内部没有形成大冰晶,因此细胞结构等基本没有被破坏,蔬果的外观也不会发生变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水分逃逸之后,原本的结构变得疏松多孔了。由于过程中,冻干品的体积、形状基本不变,因此也具有很好的复水性,只需要重新加水就能恢复其性质。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操作,不仅能高效地将产品的含水量能降至 1%~3%,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与口感,并且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防止腐败,将食品的保质期延长到几年以上。

这种技术不仅食品加工行业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冻干咖啡等等,在航天领域和军队中也有广泛应用。尽管这种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应用领域也很广泛,但最大的“缺点”就是贵。不仅设备机组昂贵,而且制作时间长、干燥时的能耗也比较高,整体的成本那是相当高。

2

真空低温脱水技术

就平时大家当小零食吃的一包只卖几块钱的果蔬干,显然用不起“昂贵”的 FD 技术。市面上平价的果蔬干,用的其实大多是另一种技术——真空低温脱水技术(Vacuum Frying,简称 VF)。

图源:某电商平台

真空低温脱水技术,其实又叫做低温油浴技术。没错,这种技术脱水主要靠的是油炸。

制作时,同样在真空环境中,控制油温在 90~120 ℃的范围内恒温加热食品,利用油比空气更好的导热性,慢慢把食物内部水分“逼”出来。这个温度既能让水分蒸发,又不会让食物焦化变色。最后再通过离心机或吸附去掉表面油分,就得到了酥脆、色泽保留也还不错的脱水食品。

相对传统的高温油炸,VF 技术制作的果蔬干能较好地保存食物中的热稳定性营养物质,比如钙、铁以及膳食纤维等,但热敏性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C、维生素 B 的损失仍相对较大,损失率基本上会达到 30%~40%。

因此,如果仅停留在健康层面,追求能相对更放心地吃油炸食物,适度吃它也还行。但是,如果作为减脂期也能放心吃的解馋小零食,那可快住嘴吧!

采用 VF 技术的果蔬冻干

隐藏的“增肥”利器!

即使含油量已经远低于传统的高温油炸,通过 VF 真空低温技术制作出来的果蔬干依然有约 10% 的脂肪含量。吃掉这样一份果蔬干,一不小心当天的脂肪摄入就超标了。

从网售的果蔬干中随便挑一款,就可以看到它们的脂肪含量都不低。基本上,100 克的果蔬干下肚,就能占掉热量摄入参考值的 25% 左右,而脂肪摄入更是能达到了脂肪摄入参考值的 40% 左右。

换句话说,吃掉这么一小包 100 克的果蔬干,大概就能满足成人一天所需热量的 25%,以及所需脂肪的 39% 了。

图源:某电商平台

鉴于大部人日常吃的也不算少,经常外卖、外食的饮食习惯更很容易就脂肪超标,如果把这种果蔬干当成低负担的小零食来吃,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增肥利器”。

此外,商家的模糊宣传也很容易蒙蔽大家的双眼。一些商家会宣传自己采用的是 VF 低温干燥技术,而把植物油的使用藏在最不显眼的角落里。

一招教你选对果蔬冻干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这两种技术脱水后的成品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真空低温冻干的蔬菜通常看起来更蓬松,轻轻一捏就会碎成粉末,放进水里能快速恢复原貌。而油浴干燥的蔬菜往往表面略带光泽,摸起来稍微硬实,如果泡水就更明显了,水面往往会泛起油花。

当然,最直接的方法是查看配料表——如果上面出现了植物油三个字,那多半是油浴干燥的产物。毕竟宣传语可以含糊其词,配料表却做不得假。

图源:某电商平台

对于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来说,这个细节值得多花三秒钟确认。其实,不单单是果蔬干这一种零食,许多打着低负担放心吃的小零食背后,都藏着暗坑,也难怪大家总是一不小心越减越肥了。

总体而言,VF 技术制作的食品在控制摄入量的情况,依然可以作为饮食补充的便捷选择。但如果想要高效补充微生物和膳食纤维,同时又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热量,还得是小贵的真·低温冷冻冻干可能更适合你。

策划制作

作者丨海德拉 科普作者

审核丨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04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3日 下午4:04
下一篇 2025年5月13日 下午4:04

相关推荐

  • 深度昏迷≠“等死”?正确“打开”氧气装置,真能救人一命!

    当一名车祸伤员、一氧化碳中毒者或脑卒中患者陷入深度昏迷时,家属或急救人员往往面临灵魂拷问:“此时用氧气装置施救,真的能救命吗?”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患者状态、设备类型与操作规范综合判断。本文将拆解这一生死攸关的急救场景。 一、深度昏迷≠“等死”:缺氧是可逆的“黄金抢救期” 深度昏迷患者并非完全失去生机,其能否苏醒取决于缺氧时间与脑损伤程度: 图…

    2025年5月13日
    900
  • 冰河世纪的“喵星人”:中国史前猫科猛兽又添几位新成员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吕泽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新发现:两位冰河世纪猫科动物的新成员 2024年的秋冬,新的物种在中国华龙洞(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庞汪村)被发现,这就是狸猫换太子当中狸猫的亲戚——柯氏豹猫(Prionailurus kurteni)。 柯氏豹猫牙齿化石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狸猫的学名叫做豹猫(Prionail…

    2025年5月5日
    3400
  • 在还没有导航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充满智慧的古代人民就已经发现了磁石具有指极性。于是他们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发明了司南,《鬼谷子》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从典籍的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司南在古代人出行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司南被人类不断改进,便出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指南针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

    2025年4月13日
    6300
  • 又一海洋明星翻车?它一次可以产下 3 亿颗卵,却被列为易危物种

    谁?!是谁又翻车了? 如果你在海上航行,突然看到不明巨物的“翻车现场”……别慌!那可能只是一条翻车鱼! 翻车鲀 【物种名称】 翻车鲀 Mola mola 【分类】 鲀形目 翻车鲀科 翻车鲀属 【分布区域】 全球各大洋及沿海海域,在我国常见于东海和南海,偶见于黄海和渤海 大海里的“翻车现场” 翻车鲀(学名:Mola mola)是翻车鲀科、翻车鲀属鱼类,别名翻车…

    2025年4月18日
    5800
  • 黄旭华院士:一生逐梦核潜艇,功绩永载史册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核动力潜艇专家,主要从事核动力潜艇研究。 下面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位国之栋梁波澜壮阔的…

    2025年2月8日
    26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