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养优势上,苹果其实很有“果张力”。一项发表在瑞士《营养素》杂志的综述显示,适当吃苹果可降低多种慢病风险。
苹果是深受大众欢迎的水果之一,但最近,关于苹果的吐槽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有网友认为苹果吃起来“很无聊”,味道平淡如白开水,甚至没有一点“果张力”……

但在营养专家眼里,被网友吐槽的苹果其实是能防慢病的“全能果”。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苹果的营养优势,教你科学吃苹果。
为什么说苹果“无聊”?
作为从小吃到大的水果、果盘里的常驻NPC,苹果其实一直很受国人欢迎:2022~2023年中国的苹果消费量最高,占全球的53%。
网友们对苹果“无聊平淡”的印象,可能与3个特点有关。
太“常见”
由于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苹果的总摄入量通常超过其他水果。
出场频率高的苹果,自然不如某些季节限定的水果更让人有新鲜感,这也是苹果被评价“水果界老实人”“平淡”的原因。
耐贮藏
苹果是一种很能存放的水果,优质丰产、耐贮藏的富士系列是我国最主要的苹果栽培品种。
如果没有及时吃,再加上苹果耐贮藏的特性,会让人产生“根本吃不完”的错觉。
没有小时候的苹果味了
长大后,很多食物失去了记忆中的味道。
现代化农业生产大大增加了果蔬产量,并缩短了果蔬的生长时间。这可能影响其中糖、有机酸和芳香类物质的含量,显得果蔬不那么香甜。
苹果,医生眼里的防慢病高手
在营养优势上,苹果其实很有“果张力”。
一项发表在瑞士《营养素》杂志的综述显示,适当吃苹果可降低多种慢病风险。
波兰罗兹医科大学营养与流行病学系研究人员综合多项研究发现,苹果含多种植物化学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1. 经常吃苹果,有助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
2. 体重超标或肥胖人群每天吃苹果有助减少体内炎症,降低与炎症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率。
3. 吃苹果有利于改善支气管功能,帮助对抗哮喘和抗过敏。
4. 咀嚼苹果有助消除唾液中的细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5. 有助净化肠道,促进消化,尤其是熟吃苹果,更易消化吸收。
6. 苹果等富含黄酮醇的食物有助预防衰弱;还可改善皮肤、头发和指甲状况。
研究人员表示,苹果便宜易得、营养丰富,在预防多种慢病方面展现出很多优势,建议常吃。
推荐正餐前30分钟吃苹果
有句谚语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一天之中,到底哪个时间段更适合吃苹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表示,从控制血糖的角度,更推荐正餐前半小时吃苹果。
一项针对健康人群的血糖实验证明,餐前半小时左右吃一个小苹果(160 克),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无论是用苹果替代几口米饭,还是额外吃苹果,和单吃米饭相比,餐后血糖峰值都会降低。
并且,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有吃苹果习惯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低。
不同颜色的苹果有什么区别?
市场上的苹果种类很多,外形和口感上各有特色,但整体来说营养价值差别不大,大家按照自己的口味挑选即可。
挑苹果时,不要盲目追求个头大的,表皮新鲜完整、外型饱满形状规整、颜色均匀、气味浓郁的才更好吃。
吃苹果的量要符合膳食指南的建议,水果总量每天在200~350克之间为宜。
中国注册营养师郑飞飞表示,苹果是比较温和的水果,不容易造成过敏等情况,吃法也多种多样。
如果咀嚼、消化吸收能力没有问题,建议洗干净直接连果皮一起啃着吃,可补充丰富的果胶等膳食纤维。
如果不喜欢吃皮,削皮吃就行,不必纠结果肉和果皮哪个更有营养,适量吃进去才是关键。
如果肠胃非常娇弱,不妨将苹果切块煮熟吃,如果想增加一些甜味,可以加适量大枣或者葡萄干一起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