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穿衣法”火出圈!气温在冰点“徘徊”,这么穿扛冻→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怎么穿才保暖?以往大家都说裹成“粽子”才保暖。最近,一种“三明治穿衣法”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了,更被年轻人捧上了热搜。

那么,什么是“三明治穿衣法”?这种穿衣法有没有科学根据?

PART 01穿得越多越暖吗

所谓“三明治穿衣法”,是指模仿三明治的多层次结构来穿衣服。

其核心要领在于,贴近皮肤的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材质,如贴身保暖内衣、速干衣、瑜伽衣等;中间层可以穿着如摇粒绒、抓绒、薄羊绒、羽绒背心等保暖性能较好的衣物;而外部的防护层,主要作用是抵御外界的冷空气和风雨,适合选择质地较为坚硬的外套或是专业的户外装备,如羽绒服、棉服、冲锋衣等。

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党委委员、服装设计与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顾冰菲看来,“三明治穿衣法”是今年的热词,但基本逻辑和前几年提倡的“26℃穿衣法”“洋葱穿衣法”是类似的。

杭州一服装市场上在售的毛衣。记者 黄慧仙 摄

26℃是公认的人体最舒适的温度,因此“26℃穿衣法则”的原理即:当地气温+衣服温度≈26℃;洋葱穿衣法的核心思想则是根据温度的变化,从内到外,从厚到薄地层层穿搭,以便于根据需要增减衣物。

记者发现,在讲到保暖穿搭时,“空气层”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词。

顾冰菲解释说,无论何种服装,都无法做到完全贴身。因此,在人体和服装之间形成的空间就是空气层。由于人体不断散热,会把空气慢慢加热,此时空气便起到了保暖层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圆柱体,衣服件数越多时,每件之间会出现新间隙,新间隙又能容纳空气——最终就会造出一个很厚重的空气层。

当衣服穿得太多,空气层过厚时,从内至外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差,而这就会导致空气流动产生“热对流”。一旦发生了“热对流”,热量的流失反而会更快。

除了温差导致“热对流”,层数太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

特别是在户外走动时,衣服随着身体动作出现相互摩擦、挤压,这会加速衣服间空气层流动,加快热量散失。

由此可见,“穿得越多越暖”是一个误区。

在顾冰菲看来,穿衣保暖的关键在于有一定的厚度,并且形成足够的空气层。同时,对于离肌肤较近的衣物,尽量选择上手就觉得暖和、接触舒适度较高的材质,“三明治穿衣法”中选用摇粒绒、抓绒等衣物作为中层衣物,正是部分出于这一原因。

“从贴身衣物来说,柔软的、纯棉的,或是有羊毛成分的内衣,一般吸湿排汗功能较好,在人体出汗后,可以有效避免湿气在衣物内积攒,影响外层的蓬松度降低保温性能。”顾冰菲说,像过去有一阵比较流行的加绒内衣,吸湿效果就比较欠缺,穿着看起来厚实,在保暖性能上却未必好于当下流行的这种较薄的纯棉内衣。

PART 02如何科学选好羽绒服

气温一降,羽绒单品往往就以其卓越的保暖性能备受青睐。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师生团队每年都会为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做流行趋势分析,今冬也不例外。

据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师生团队介绍,本季羽绒服面料整体更贴合穿着需求,更轻更柔,外观上也更好看,为羽绒面料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今年,肤质触感的羽绒面料成为新宠,其柔软细腻的触感仿佛第二层肌肤般舒适。如实用防撕裂尼龙、超薄高密度塔夫绸等,都成为了安全感和温暖感兼具的羽绒面料。”

今年很受欢迎的鹅绒服。记者 黄慧仙 摄

今年冬天,大家对衣物触感的追求进一步加强。

“长毛绒织物愈显雅致感,进一步推动优雅舒适和精致考究风格。本季设计师运用拉绒、法兰绒和毛毡工艺等,为织物注入别样触感,进而也强化了羽绒服和棉服品类的柔软包覆感特点。”该团队负责人说。

那么,我们在购买羽绒服时,该如何科学地选羽绒服呢?

谢女士在嘉兴平湖经营羽绒被生意已有10年,在羽绒服、羽绒被的挑选上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首先,看羽绒服的水洗标、成分标、品牌标三标是否齐全;其次看衣服的绒子含量,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目前羽绒服的执行标准是新国标GB/T 14272-2021。”谢女士说,而对于优质羽绒被来说,填充材料一般都会选择95%绒含量的鹅绒,主要因为鸭绒保暖性能次于鹅绒,且味道较大,盖久后身上容易留下鸭味。

这个冬天,面对席卷而来的冷空气,你的御寒“装备”准备好了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88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下午9:14
下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下午9:14

相关推荐

  • 黑色塑料藏毒引发恐慌?源头是相关研究少算一个0 | 科技周览

    整理 | 周舒义、平生 算法能“闻”出威士忌的香气和产地 研究人员手持威士忌。| 弗劳恩霍夫工艺工程与包装研究所 12月19日发表于Communications Chemistry的一项研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能确定一杯威士忌酒是产自美国还是苏格兰,甚至能以高于人类专家的准确率,识别出每种威士忌最强烈的5种香气。 威士忌的香气由多种复杂香味化合物混合而成。因此…

    2024年12月29日
    4200
  • 评论区反复“哭穷”,能让机票降价两千?“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靠谱吗?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网友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实现机票降价,由此“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 网友在评论区“哭穷”反向驯化算法的做法,反映出消费者面对算法时的不安以及抵抗心态,只是这样的方式真的有效吗?“大数据杀熟”的问题该如何根治? “哭穷”真的有效吗? 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轻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

    2024年12月19日
    7000
  • 陶瓷界的“海绵宝宝”,这种陶瓷既轻盈又保温!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可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提到陶瓷材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陶瓷业是最早的工业之一,早在公元前24000年前,最早的陶瓷工业就诞生了。最初的时候,人们发现将粘土和水混合后可以烧结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物品,这就是陶瓷的前身,随着烧制工艺的发展和进步,陶瓷也慢慢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随着陶瓷制备工…

    2024年12月14日
    8000
  • 防止插线板“发火”,应该这样做…

    近日 北京市大兴区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 原因系正在为手机充电的老旧插线板线路故障 如何判断插线板是否老化? 怎么安全使用插线板? 如何判断插线板是否老化? 01 看使用年限 正常的插线板使用年限一般在三到五年左右,但是也根据质量的好坏,还有使用的频率来定,如果出现破损等老化现象就需要及时更换。 02 看外观 经常使用或者经常拖拽,容易引起插线板硬件设施的损坏,…

    2024年12月25日
    5400
  • 粗细不及头发十分之一,但它们的缺陷科学家“一照便知”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张昊(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在爱迪生的故事中,我们熟知他通过千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耐用的灯丝,为近代工业文明带来了第一束“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实验中使用绵竹纤维烧成的碳丝,在无意中揭开了近代新材料——碳纤维的篇章。 爱迪生与灯泡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碳纤维是什么?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

    2024年12月17日
    6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