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大白菜等都是甲醛菜,不能吃?

流言:“金针菇、大白菜等都是甲醛菜,不能吃”

近年来,网上金针菇、大白菜等家常蔬菜纷纷被贴上 “甲醛大户” 的标签,有传言称食用这些 “甲醛菜” 会伤肝肾、致癌。

流言分析:其实,并非如此。

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合法正规途径购买的蔬菜,都不用担心甲醛超标的问题。

近年来,网上关于 “甲醛菜” 的讨论一直很多,金针菇、大白菜等家常蔬菜纷纷被贴上 “甲醛大户” 的标签,甚至有传言称食用这些 “甲醛菜” 会伤肝肾、致癌,这可让不少消费者忧心忡忡。

一时间,餐桌上就仿佛笼罩了一层 “甲醛阴影”,大家在选购蔬菜时都不免心存疑虑:这些平日里常见的蔬菜,难道真的暗藏 “甲醛危机”?

蔬菜里真的有甲醛吗?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大量接触甲醛,会对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诱发白血病和癌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甲醛列为致癌物质。

通常,甲醛都存在于新家具、新装修的建筑中,那么蔬菜中的甲醛又是哪儿来的呢?

蔬菜中的甲醛,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甲醛也是一种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在许多生物的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如蔬菜、菌菇、水果、鱼类、肉类等等中都会存在着微量的内源性甲醛,这些甲醛虽然也能被检测出来,但含量微少,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些测评博主用室内甲醛试剂盒,从香菇、金针菇等上检测出了甲醛,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实际上,他们检测出来的大多就是这种内源性甲醛。目前的研究表明,食用菌会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微量的甲醛,因此,甲醛试剂盒能从中检测出甲醛也是正常的。

这种内源性甲醛通常很微量,而且在我们食用前的清洗、烹煮中大多都会被清除掉,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外源性甲醛,则主要是在食物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添加的,这也是造成蔬菜中甲醛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甲醛具有漂白、防腐的作用,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将稀释的甲醛溶液喷洒到蔬菜根部,进行保鲜,以保持蔬菜的白净新鲜,在上架销售时卖相更好。前些年记者暗访爆出的甲醛白菜、甲醛金针菇等都是属于此类。

但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我们在正规途径购买的蔬菜,基本上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市场上出现“甲醛菜”的概率很低,而且甲醛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比起危害我们自己的健康,其实对于和蔬菜长时间呆在一起的商贩来说危害更大。而且甲醛保险成本大,还可所以很少会有商家选择做这样的赔本买卖。

此外,甲醛极易挥发,而且溶于水。蔬菜中的微量甲醛在我们清洗、烹饪的过程中就会被清除掉,不太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危害。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扒掉最外层的叶子,用清水多多浸泡,烹饪时多煮几分钟。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捆绑的蔬菜的胶带甲醛含量超标?

有些人还怀疑,蔬菜中甲醛主要来源于绑蔬菜的胶带及塑料膜。网络上曾经有“胶带捆绑的蔬菜甲醛含量超标”10 倍的说法,经常用胶带捆扎的金针菇、大白菜也是因此狠狠中招。其实,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尽管胶带粘合剂中确实可能存在甲醛成分,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中,对食物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胶带都有严格规定,其中的甲醛含量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而且在正常环境中,塑料膜和粘合剂也是比较稳定,并不会单单随着放置就释放出大量甲醛。除非我们在烹饪中忘记摘胶带,或者将胶带和蔬菜一起放进了酸性的汤底里,胶带才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意外,想必大家也不会选择吃掉这份菜了。因此,也不必对胶带捆扎的蔬菜产生过多误解。

比起担心微乎其微的甲醛超标问题,蔬菜保存不当可能导致的腐败等问题,才是更容易对我们健康产生危害的。无论是在挑选蔬菜,还是我们自己保存蔬菜时,都应该多多关注。

照“谣”镜

这类谣言往往没有科学依据,会夸大事实,制造恐慌感。在这个谣言中,金针菇和大白菜等食材被描述为含有大量甲醛,从而引发消费者的担忧,消费者由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便可能会轻信谣言。因此,消费者在面对这类信息时,要保持警惕,理性判断,并通过科学认知和交叉求证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作者|海德拉 科普作者

审核|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27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9日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这几个部位的肉,千万别吃(不只是淋巴)

    猪肉,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猪的哪些部位吃了,会影响人体健康吗?一起来看。 猪肉,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猪的哪些部位吃了,会影响人体健康吗?一起来看↓↓↓ 按照“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标准,4个部位建议吃:猪瘦肉、猪里脊、猪耳朵、猪腿肉。 以“高脂肪、低蛋白、高胆固醇、高热量”的标准,建议少吃这3个部位:猪颈肉、猪肋条肉、猪…

    2025年4月7日
    5000
  • 这种瓜子有毒还致癌,吃到了立马吐出来!

    新年的坚果盘子里,瓜子可是常客,人手一把,就能“嗑出感情、嗑出年味”,在“咔咔咔”的声音中,混杂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已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家乡记忆。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关于嗑瓜子的事儿,最后还给大家准备了嗑瓜子指南。 瓜子种类多,营养各异 提到瓜子,多数人脑海中一定是葵花子吧?其实瓜子是个大家庭,泛指瓜果的种子,除了咱们常吃的葵花子,还有西瓜子、南瓜子。 葵花子、…

    2025年2月6日
    16600
  • 赶快换掉家里的盐!吃对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这两类人不适合→

    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有助于降低血压,收缩压平均降低了2.05毫米汞柱(我国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高血压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钠盐摄入超标是导致血压升高的最重要因素 那将家中的盐换成低钠盐是否会更健康低钠盐是否适合所有人食用又应如何正确控盐吃出健康呢 对普通人来说低钠盐更健康 普通…

    2025年2月28日
    12600
  • 那些做了近视激光手术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近视激光手术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安全。很多人担心手术后度数会反弹,其实大多数人是不会出现度数反弹的,仅有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屈光回退现象,这种情况多见于高度近视患者及术后不注意合理用眼的患者。 不戴眼镜,世界一片模糊;戴上眼镜,生活又有诸多不便……不少近视的人会动做近视激光手术的心思。 然而,很多人想做却又不敢做。他们担心在小小的眼球上做手术不安全,也担忧做完手术后…

    2025年4月23日
    3200
  • 发病率上涨 3 倍多!好好的年轻人怎么突然就听不见了?

    原创 汤欣悦 科普中国 2025年03月03日 14:12 北京 近几年,许多耳鼻喉科医生都发现“突发性耳聋”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患者来到医院常见的表述就是“突然一下就什么都听不到了”,或者“耳朵嗡嗡响,结果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听力受损”,有的还说会有“头晕目眩、无法睁眼”的症状。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从 2005 年到 2020…

    2025年3月10日
    13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