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大白菜等都是甲醛菜,不能吃?

流言:“金针菇、大白菜等都是甲醛菜,不能吃”

近年来,网上金针菇、大白菜等家常蔬菜纷纷被贴上 “甲醛大户” 的标签,有传言称食用这些 “甲醛菜” 会伤肝肾、致癌。

流言分析:其实,并非如此。

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合法正规途径购买的蔬菜,都不用担心甲醛超标的问题。

近年来,网上关于 “甲醛菜” 的讨论一直很多,金针菇、大白菜等家常蔬菜纷纷被贴上 “甲醛大户” 的标签,甚至有传言称食用这些 “甲醛菜” 会伤肝肾、致癌,这可让不少消费者忧心忡忡。

一时间,餐桌上就仿佛笼罩了一层 “甲醛阴影”,大家在选购蔬菜时都不免心存疑虑:这些平日里常见的蔬菜,难道真的暗藏 “甲醛危机”?

蔬菜里真的有甲醛吗?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大量接触甲醛,会对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诱发白血病和癌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甲醛列为致癌物质。

通常,甲醛都存在于新家具、新装修的建筑中,那么蔬菜中的甲醛又是哪儿来的呢?

蔬菜中的甲醛,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甲醛也是一种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在许多生物的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如蔬菜、菌菇、水果、鱼类、肉类等等中都会存在着微量的内源性甲醛,这些甲醛虽然也能被检测出来,但含量微少,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些测评博主用室内甲醛试剂盒,从香菇、金针菇等上检测出了甲醛,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实际上,他们检测出来的大多就是这种内源性甲醛。目前的研究表明,食用菌会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微量的甲醛,因此,甲醛试剂盒能从中检测出甲醛也是正常的。

这种内源性甲醛通常很微量,而且在我们食用前的清洗、烹煮中大多都会被清除掉,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外源性甲醛,则主要是在食物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添加的,这也是造成蔬菜中甲醛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甲醛具有漂白、防腐的作用,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将稀释的甲醛溶液喷洒到蔬菜根部,进行保鲜,以保持蔬菜的白净新鲜,在上架销售时卖相更好。前些年记者暗访爆出的甲醛白菜、甲醛金针菇等都是属于此类。

但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我们在正规途径购买的蔬菜,基本上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市场上出现“甲醛菜”的概率很低,而且甲醛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比起危害我们自己的健康,其实对于和蔬菜长时间呆在一起的商贩来说危害更大。而且甲醛保险成本大,还可所以很少会有商家选择做这样的赔本买卖。

此外,甲醛极易挥发,而且溶于水。蔬菜中的微量甲醛在我们清洗、烹饪的过程中就会被清除掉,不太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危害。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扒掉最外层的叶子,用清水多多浸泡,烹饪时多煮几分钟。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捆绑的蔬菜的胶带甲醛含量超标?

有些人还怀疑,蔬菜中甲醛主要来源于绑蔬菜的胶带及塑料膜。网络上曾经有“胶带捆绑的蔬菜甲醛含量超标”10 倍的说法,经常用胶带捆扎的金针菇、大白菜也是因此狠狠中招。其实,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尽管胶带粘合剂中确实可能存在甲醛成分,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中,对食物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胶带都有严格规定,其中的甲醛含量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而且在正常环境中,塑料膜和粘合剂也是比较稳定,并不会单单随着放置就释放出大量甲醛。除非我们在烹饪中忘记摘胶带,或者将胶带和蔬菜一起放进了酸性的汤底里,胶带才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意外,想必大家也不会选择吃掉这份菜了。因此,也不必对胶带捆扎的蔬菜产生过多误解。

比起担心微乎其微的甲醛超标问题,蔬菜保存不当可能导致的腐败等问题,才是更容易对我们健康产生危害的。无论是在挑选蔬菜,还是我们自己保存蔬菜时,都应该多多关注。

照“谣”镜

这类谣言往往没有科学依据,会夸大事实,制造恐慌感。在这个谣言中,金针菇和大白菜等食材被描述为含有大量甲醛,从而引发消费者的担忧,消费者由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便可能会轻信谣言。因此,消费者在面对这类信息时,要保持警惕,理性判断,并通过科学认知和交叉求证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作者|海德拉 科普作者

审核|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27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9日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健康科普】流感病毒高发期,如何让孩子远离“感冒”魔爪?——家长必读攻略

    随着天气变冷,流感病毒进入了高发期。孩子们因为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流感病毒的“目标”。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逃离“感冒”困境,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攻略,助力孩子远离流感病毒的侵袭。 一、了解流感病毒,科学预防是关键 1、流感病毒是什么?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人体后引起流感。流感与普通感冒不…

    2024年12月20日
    6400
  • 这种香料真的适合在冬天多吃!原因超有趣

    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辛香四溢的滋味瞬间驱散了寒意,身体也暖了起来。不只是胡辣汤,就是在普通面条里加点胡椒,吃着也会觉得热乎乎的。 这种让人驱寒的“魔力”,其实就藏在胡椒中。你知道吗?小小的胡椒不仅是调味的高手,还能让身体感到温暖,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吃了胡椒 为什么身体觉得“暖暖的”? “胡椒”原产于印度、泰国、菲律宾等热带地区。由于…

    2024年12月24日
    5500
  • 肺炎支原体感染康复后,还会再感染吗?多久可返校?

    娃儿咳一咳,爹妈抖三抖! 近期“肺炎支原体”备受关注,针对家长的疑问,本文整理了一份答疑,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会传染吗?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 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人群对肺炎支…

    2024年12月24日
    6100
  • 做好五点,强壮骨骼 | 世界骨质疏松日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被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和骨脆性增加,进而发生骨折。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被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和骨脆性增加,进而发生骨折。具体来说,就是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减少,骨髓腔增宽,骨骼的载荷能力减弱。 骨质疏松症多…

    2024年12月12日
    10900
  • 从传染源到科技先锋,科学家真能让蚊子变身“防疟助手”?

    蚊子,一直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头疼的昆虫之一。它们的叮咬不仅带来恼人的瘙痒,更严重的是,它们是多种致命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现超过 300 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其中包括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这些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令人谈蚊色变。事实上,如果将传播的疾病带来的死亡也算上,蚊子当之无愧是全球杀人最多的动物。 然而,荷…

    2025年1月9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