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蛇,那蛇怕什么?

生肖小主开麦:

“怕我,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点误会..

虽然不经意闯入您的心扉、脑海

带来一片乌云般的阴影,

但是,she生不易,需要打气

在几千年的文明当中,

我们也给大家创造了一些美好回忆,

如果您试着再多了解我一点,

您也许会对我“路转粉”也不一定?”

我们的天敌还挺多

蛇类的天敌可不少,天上的猛禽!地上的走兽!甚至还有比我们体格大的同类!猛禽:一些中大型的猛禽会捕食开阔地带的蛇类,例如蛇雕尤其擅长在湿地周边捕食蛇类;兽类:南京地区分布的蛇类多为中小型的无毒蛇,很多杂食性的本土兽类例如狗獾、貉等有机会也会捕食一些蛇类;同类:眼镜王蛇和王锦蛇会捕食其他体型更小的蛇类。

蛇雕捕蛇

生存考验练就“看家本事”

蛇类的菜单也很广泛,根据栖居环境的不同,食性差异很大。例如:生活在湿地周边的蛇类善于捕食鱼类、蛙类,林间的蛇喜欢捕食鸟类,农田及社区周边的生活的蛇则主要捕食鼠类。除此之外,体型的大小也影响了蛇类选择食物的类型,比如我国现存体型最大蛇类——缅甸蟒可以捕食中型兽类,而体型最小的盲钩蛇,则主要在土壤或树洞中寻找蚂蚁、白蚁的成虫或卵为食。

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每种蛇类都有自己生存的“看家本事”。有的蛇擅长伏击,利用自身极佳的保护色在环境中隐身,有的还能模拟藤蔓、树枝的形态,在猎物经过时快速出击;有的蛇类擅长主动出击,例如本土的乌梢蛇,移动速度极快,依靠发达的视觉和嗅觉搜寻和追击猎物;还有部分蝮蛇的尾部特化成虫子的形态,诱惑鸟类捕食,然后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

蛇类是如何吞下超大食物的?蛇的牙齿没有咀嚼功能,因此吃东西没法嚼只能囫囵吞。“贪心不足蛇吞象”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蛇类确实可以吞下远超自己体量的食物。这得益于它们两片左右分离的下颌骨,可以横向扩展,便于吞咽。蛇类的肋骨也能扩张,可以在体内形成更大的容纳食物的空间。

蛇类靠什么感知环境?蛇类没有外耳和鼓膜,只能通过骨传导感受地面震动;大多数蛇类尤其是夜行性的蛇类都是“近视眼”,只能感知近处运动的物体;有些蛇类为了弥补视觉的不足,演化出了特殊的热成像功能,例如部分蝮蛇、蟒蛇可以利用面部的颊窝或唇窝感受红外线,获得夜视的能力,以此定位捕获恒温的啮齿类动物;蛇类嗅觉灵敏,可以通过分叉的舌头收集气味分子,然后经由犁鼻器接收传输至大脑处理,以感知周边环境,寻找猎物和配偶。蛇类感受世界需要多感官的融合,至于蛇感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恐怕只有蛇才知道吧!

我们的美好意象

放轻松,下面带给大家一些关于she的浪漫记忆...女娲,有着人首蛇身的形象,跨越了人、蛇和神三种意向。传说源自《淮南子》,讲述了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柱子坍塌、大地开裂;女娲历经艰险,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洪水退去。她对人的慈爱和保护也体现了包容与共生。
"啊哈哈...啊哈哈...西湖美景三月天呐..."这几天火爆的西湖就流传着他们的传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白蛇传》中,白素贞这一形象将蛇类与忠诚的爱情、坚韧不拔的精神紧密相连。她为人真挚、为爱勇敢,这使得蛇在中国文化中,增添了更为浪漫和感人的文化内涵。
有“龙袍”,那么有“蛇袍”吗?《吕氏春秋》记载:“有龙于飞,五蛇从之”, 这恰恰说明了龙、蛇与皇权之间的关系,蛇为龙的追随者,官员穿蟒袍,皇帝穿龙袍,以“五趾为龙,四趾为蟒”作为区分,看看下图吧!

医院急救标识中为什么有“蛇”?

医院及救护车上的急救标识,又被称作“生命之星”,以“蛇杖、六柱、长城、橄榄枝”为特征。蛇杖的传说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古希腊的医神,他正是因为蛇,领悟到疗伤能力,他把蛇缠缠绕在手杖上,形影不离、救助患者。

“弱小 无助 需要保护..”

在城市中,蛇类面临很多生存的威胁,本土蛇类的种类和数量也呈下降趋势。威胁一:路杀;蛇类都是变温动物,需要依靠外部的环境调节自身体温。很多夜行的蛇类会主动寻找热源来提高体温和代谢,而硬化的公路比起泥土和草丛,更能吸收阳光的热能,通常温度更高,会导致蛇爬上公路,面临被车流碾压的威胁;威胁二:不少地区还有“打蛇”、“吃蛇”的传统,还有非法的爬宠贸易都会造成蛇类野生种群数量的下降;威胁三:二次中毒;城市周边毒鼠以及农药的使用会造成蛇类的二次中毒;威胁四:栖息地破碎化;适合蛇类栖居的自然环境被挤占,食物资源短缺。我们南京成林山水,生态系统丰富健康,城区有确切记录的蛇类有十余种,在红山园区内我们就记录过7种本土蛇类:赤链蛇、中国小头蛇、黑眉锦蛇、双斑锦蛇、短尾蝮、王锦蛇和虎斑颈槽蛇。它们昼伏夜出,栖居在自然的山间林地,串联起复杂的生命网络,构成本土生态重要的一环,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我们倡导:建立生态审美,尊重多元作用,保护一视同仁!

所以,看完之后我们紧张的关系有所缓和了吗?祝愿大家蛇年大吉,巳巳如意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37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警惕!腿部肌肉血管变化,或为心力衰竭拉响最早警报

    编译:公子欣 近日,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取得一项重要发现,研究腿部肌肉的血液流动,或能比传统标准化测试更早发现心血管疾病,从而为早期治疗与良好预后创造可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常见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占所有心力衰竭病例的一半以上,并且患病率持续上升,但诊断通常发生在治疗有限的晚期。 左心室壁增厚、…

    2025年2月20日
    7000
  • 唱歌也能中招“爆肺”?这些危险边缘人群请注意→

    某著名歌手去世引发关注,据称生前多次因自发性气胸入院。公众开始关注这一陌生却可能致命的疾病。 气胸,俗称“爆肺”,常被误解为“肺部爆炸”,实则是一种因气体异常蓄积压迫肺组织的急症。艺术家的职业特性与健康隐患之间的冲突,恰恰揭示了气胸的复杂面貌——它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生活方式与人体脆弱性交织的缩影。本文将从科学角度剖析气胸的本质,并解答一个核心疑问:为何看似…

    2025年3月7日
    5200
  • 【大国粮策】为了人类的一口香甜,菠萝放弃了“爱情”

    菠萝风味独特,价格低廉,能削皮生吃,还能和其他食材搭配炒菜,获得了众多食客的青睐。不少人还发现,菠萝似乎没有种子,不像吃西瓜一样边吃边吐籽,体验感满分!那菠萝到底有没有种子呢? 答案当然是有! 菠萝的种子在哪里? 菠萝其实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果实,而是由200多朵花发育而来的“聚花果”。我们看到菠萝的表皮有呈螺旋状排列的“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都是由一朵小…

    2025年2月20日
    8700
  • 一直到3000年前,人类的大脑都处于“精分”状态?

    利维坦按: 文中提到的“二分心智假说”很有意思,按照朱利安·杰恩斯的观点,人类一直到3000年前,大脑都一直处于这种分裂的状态,其体验外部世界的方式,与其说他们在遇到新奇或意外状况下能够有意识地做出评估,不如说会产生幻听,或是幻想“神”给出了建议或命令,然后无条件服从这些幻觉。 换言之,他们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本身。这种“指令性幻觉”经常会指挥患有精…

    2024年12月14日
    19900
  • 哇,下“钒”的女神!竟然是现代工业的“味精”?

    在种类繁多的含铅矿物中,有很多被归到不太重要的那一类中,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看有没有真正地用到点子上,比如草根般的磷氯铅矿就从不重要的含铅矿物变成了矿晶收藏爱好者手中炙手可热的宝贝,另一个隐藏着女神属性的含铅矿物就更不能忽视了,它就是钒铅矿。 馆藏钒铅矿与磷氯铅矿标本 钒铅矿与磷氯铅矿都属于磷灰石族矿物,作为提取铅的矿物也同样不出众,只有把它的女神属性从封印…

    2025年2月21日
    7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