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下)

Ailsa Harvey

永生水母

灯塔水母可见于世界各地的温暖水域

在全球的温暖水域中,隐藏着一种令人惊叹的生物——灯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它们以“永生水母”的美誉,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面对岁月的流逝,人类往往渴望“返老还童”,但遗憾的是,这一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然而,在自然界中,灯塔水母却以其独特的生命循环,颠覆了我们对生命老化的传统认知。

这些微小的钟形生物,虽然体型娇小,高度和宽度均不足5毫米,却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能力。它们并不遵循单一的生命周期,而是能够不断重复循环,仿佛拥有多次重生的机会。这种能力让灯塔水母在生物界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不朽的传奇。

早在1883年,科学家们就在地中海发现了这种神奇的水母。然而,直到1990年代中期,它们才因“永生水母”的称号而广为人知。实验室的研究揭示了灯塔水母永生的秘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能够略过受精阶段,直接回复到原始的水螅体型态。这种能力被认为是水母在应对紧急情况,如被局限在狭小空间时的一种生存策略。

灯塔水母的生命之旅始于卵的受精。当卵发育成实囊幼虫后,它们便会被释放到海洋中,开始短暂的游动阶段。随后,实囊幼虫会定居于海底,一端附着于坚硬表面,逐渐发展出水母的特征,如触手和口部。在这个过程中,实囊幼虫会转变为水螅体,通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复制出许多芽体,整体高度也随之增加。

经过数年的生长,水螅体会从柱顶层层脱落,形成可在海中移动的“碟状幼体”。这些幼体会逐渐长大成熟,换上成体水母的大型平滑伞膜。而当它们完全长成成体水母时,便拥有了完整的伞膜和发达的触手。此时,它们竟能通过修改自身细胞,重启大半的生命周期,再次回到年轻的状态。

灯塔水母的这种永生能力,无疑为我们揭开了自然界的一个神奇篇章。

鳞足螺

鳞足螺目前仅有三个已知族群

鳞足螺,这种独特的海螺目前仅被发现存在三个族群。它们生活在印度洋深海的热泉区域,那里的环境极端且充满挑战。为了应对这样的生存环境,鳞足螺演化出了一种特殊的防御机制——打造铁质螺壳来保护自己。这种螺壳结构独特,外层是坚硬的铁,能有效抵御螃蟹等掠食者的攻击;而内层则相对较软,可以缓冲对螺体的冲击。这一适应深海极端环境的演化策略,充分展示了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惊人智慧。。

无脑的海鞘

有些种类的海鞘为群聚生活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看似平凡却充满奇特的生物——海鞘。尽管它们常被误认为是海中的植物,但实际上,海鞘是一种动物。这些外形酷似马铃薯的生物,在发育成熟后,会以一种“无脑”的状态静静地固守在海底,然而,它们的生命历程远非如此简单。

海鞘的幼体阶段充满了活力与探索。出生时,它们形似拥有脊骨和强壮尾部的蝌蚪,能在海洋中自由游弋。这一阶段的幼海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寻找一个适合它度过余生的栖息地。借助头部特化的吸器,幼海鞘会在海床、船底甚至是螃蟹的背上寻找理想的附着点。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附着表面,海鞘便开始了它们独特的生命转变。它们不再需要脑部来指导行动,因为此时的海鞘已经演化出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当海水流经它们的鳃部时,海鞘能够自动从中摄取养分,而它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释放出生殖细胞,以确保物种的延续。令人惊讶的是,在找到栖息地后不久,海鞘会主动吃掉自己的脑部,尾巴也会随之消失。

尽管失去了脑部,海鞘却并未因此变得脆弱不堪。相反,它们发展出了一种高效的防御机制。当受到外界触碰时,海鞘会迅速喷出水和废物,以此来吓退潜在的掠食者。这种反应已经变得完全自主,仅仅需要特殊的神经细胞来完成,无需脑部的控制。

那么,在没有脑部的情况下,海鞘又是如何维持生命活动的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体内一群特殊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能够感知外界的触碰,并触发喷水反应。此外,海鞘还拥有精妙的消化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它们通过体内的发状结构形成水流,从而有效地滤取海水中的养分。同时,一个厚实的保护层紧紧地包裹着海鞘的内脏,为它们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海鞘的心脏虽然形状长而细,却能够高效地将血液泵送至全身各个角落。它们的胃与人类相似,能够利用酶来分解食物。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海鞘同时具备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但它们却无法独自完成繁殖过程。它们的卵需要在体内等待另一个海鞘的到来,以完成受精的使命。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82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孤独症患者的另一面:敏感但专注力优越

    咚咚喵正在公园里悠闲散步,突然发现一位小朋友正安静地玩着积木。 咚咚喵走上前,打趣道:“嘿,小朋友,怎么一个人玩得这么专注?你们都玩得很开心吗?” 小朋友轻轻摇了摇头:“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样不容易被打扰。” 咚咚喵疑惑地问:“嗯?你不觉得孤单吗?” 小朋友眨眨眼,说:“其实,我不觉得孤单,只是我和别人沟通的方式有点不同。” 咚咚喵:“哦?那你能教我你是…

    2025年4月2日
    9600
  • 大语言模型火爆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拥抱世界模型?

    图灵奖得主杨立昆认为,目前AI界持续追捧的大语言模型并非十全十美,它隐藏着四个难以突破的致命弱点:一是理解物理世界,二是拥有持久记忆,三是具备推理能力,四是复杂规划能力。 而能够克服第一个“致命弱点”的技术,叫作世界模型。 这听起来或许很抽象,但你一定知道谷歌的3D游戏、特斯拉的自动驾驶。 世界模型意味着机器能够像人一样辨别物理空间、理解物理规律、根据经验做…

    2025年4月13日
    4300
  • 就在今晚!闪耀北半球夜空的流星雨,约不?

    一年一度的天琴座天琴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天琴座和武仙座的交界处,距离明亮的织女星不太远。每年4月14日至30日,是天琴座流星雨的活跃期,极大时间一般在22日前后。历史上天琴座流星雨曾出现过大规模的爆发,但近些年陷入沉寂,极大时ZHR(天顶每时出现率)稳定在18左右。虽然天琴座流星雨的流量不是很大,但亮流星和火流星较多,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流星雨 即将闪耀北半球…

    2025年4月22日
    3600
  • 开启奇幻漂流的“少年”,叫花鳗鲡?!

    寻找花鳗鲡——环境DNA生态大侦探为你揭秘 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 指导老师:宋一清 学生:蒙雨 1、花鳗鲡的奇幻漂流:一场跨越万里的生命之旅在神秘的水域世界里,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宛如一位身披华丽外衣的旅行家,踏上了令人惊叹的万里征程。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海南岛,曾经是渔业“明星”,备受瞩目。 花鳗鲡的足迹遍布热带和亚热…

    2025年3月21日
    8800
  • 115年前的今天,哈雷彗星“光临”地球,人们误以为是“世界末日”?

    哈雷彗星,作为一颗周期性的彗星,每隔76.1年绕太阳一周,其壮丽身影肉眼即可观测。该彗星得名于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他率先精确测定了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了其回归周期。然而,几个世纪前,彗星的出现常被视作不祥之兆。 1910年4月16日,哈雷彗星接近地球,其慧尾掠过地球,引发了公众恐慌,其一度被误认为是世界末日的预兆。事实上,哈雷彗星那长达2400万英里的…

    2025年4月16日
    5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