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是基因挑选出来的亲人!真的没骗你

是什么让你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彼此呢?是缘分,是数学概率,还是命中注定?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这里面或许有基因的一份功劳。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不管你遇到开心还是忧愁的事情,都可以与 Ta 分享。你们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相似的品味,契合的行为模式,你们是挚友,更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姐妹。

是什么让你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彼此呢?是缘分,是数学概率,还是命中注定?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这里面或许有基因的一份功劳。

好朋友是基因挑选出来的亲人!真的没骗你

朋友,我们真的是没有血缘的亲人

2014 年,一篇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论文中,哈佛大学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们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朋友之间的亲缘系数(kinship coefficient)比陌生人要高 0.0014!
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研究者们先从数据库中调取了 1932 名志愿者的基因信息,将其细分为 1367 对非亲属好友以及 1196429 对陌生人。接下来,他们分别比较了朋友组和陌生人组的亲缘系数,这里需要用到了遗传学中 SNP 来计算。

SNP 指的是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A、T、C、G)的突变,比如某个位置上,张三是腺嘌呤(A),李四则是胸腺嘧啶(T),那么这个位点就是一个可以用来区分张三和李四的 SNP。推广到人群中,拥有相同的 SNPs 越多,说明两个人的基因越相似,源自同一祖先的概率也就越高。

研究者们发现,朋友之间的亲缘系数显著高于陌生人,而拥有相反的 SNPs 显著低于陌生人,平均而言,朋友的亲缘关系系数比陌生人高 0.0014。

好朋友是基因挑选出来的亲人!真的没骗你

图1:朋友之间的相同的SNPs显著多于陌生人,相反的SNPs显著低于陌生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

可别小看这个数字,要知道,父母与子女的亲缘系数约为 0.25,第一代表亲(如堂兄妹或表兄妹)的亲缘系数约为 0.0625,第四代表亲(共享高祖父的表/堂兄弟姐妹)的亲缘系数大约是 0.001。也就是说,你和你挚友之间的基因相似程度,甚至要高于祭祖时站你隔壁的叔公家的孙辈!

所以,和好朋友说一句,“你是我没有血缘的亲人”,不是煽情,而是科学。

是嗅觉基因让我们相遇

那么,为什么基因亲缘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呢?

一些理论认为,这可能与嗅觉有关。比如 2014 年的那篇研究中,研究者们就发现,朋友之间的相似的 SNPs 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基因组中,而且呈现明显的规律:在 174 个相似度排名前 1%的基因中,大部分与嗅觉相关。也就是说,挚友之间很可能有相同的嗅觉。
研究者们表示,嗅觉帮助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识别亲属,甚至有一些证据表明,人们能够根据盲嗅测试区分朋友和陌生人。拥有相同嗅觉相同的个体有可能被吸引到相似的环境中,并在那里相互交流和结交。

此外,2022 年,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研究证明,体味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

研究者招募了 20 对号称“一见如故”(Instant Friend) 的朋友,这些人彼此不是从小认识的,而是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深厚友谊。参与者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采集汗液样本:

·他们被要求在相同的条件下饮食(避免食物影响体味,如大蒜、咖啡等)。

· 使用相同的 无味肥皂和洗漱用品。

·睡觉时穿着 提供的纯棉T恤,以便衣物吸收汗液。

然后使用电子鼻(eNose) 进行体味化学成分分析,并计算体味相似度,同时找来志愿者嗅闻上面 20 对朋友的气味以及干扰气味并进行打分时。结果发现,无论是电子鼻还是人类的鼻子,都能认为好朋友之间的气味更相似。

随后,研究者们又找来 17 名互不认识的志愿者,让他们两两组合,先在极近的距离面对面站立(保证可以闻到彼此的味道),随后进行镜像游戏但不能对话,最后让他们互相评估是否对对方有好感。通过用电子鼻比较志愿者们的体味,结果发现,体味相似度较高的陌生人容易在互动中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在第一次见面时更快产生亲近感,互动时的身体语言也更加放松(如微笑、倾身靠近对方),互动结束后对彼此的印象也更好。

好朋友是基因挑选出来的亲人!真的没骗你

正在进行镜像游戏的陌生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5]

一些研究暗示,选择体味相似的朋友可能与 MHC 基因有关。

体味与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基因相关,这些基因能够编码白细胞抗原,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哪些细胞属于自体,哪些细胞是外来入侵者。
亲属之间的 MHC 更加相似,所以在择偶中,女性更倾向于根据体味选择与自己 MHC 基因不同的男性的体味,防止近亲结婚。朋友之间体味相似,可能反映了一种“亲缘识别”机制,即我们在潜意识中选择了更接近家族气味的人作为社交对象。这可能是因为在人类早期社会,气味可能是用来识别部落成员的关键线索,体味相似的人更可能信任彼此,从而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生存机会。另外,体味相似的人可能具有相似的免疫系统,适应相似的环境,提高了群体的适应性和合作能力。

下次和好朋友见面,拥抱的时候不妨闻一闻Ta的味道,然后和自己的比较一下吧!

彩蛋:趣味测试

  • 选择你和好友的共同点,生成基因相似度报告——

相似者相互吸引,朋友之间往往有很多共同之处,有些表面看上去可能只是个人的喜好,但是背后其实也有着基因的作用。

下面的 3 个选项都代表你和你的挚友可能有共同基因,快拉着ta来测测你们的共同基因是什么:

1

总在深夜互发“睡了吗.jpg”

如果你们总是如此,那么恭喜,你们是夜猫子联盟——熬夜是基因的召唤。
晚睡党可能携带 CRY1 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与人类的睡眠相位延迟综合征(俗称“夜猫子”)相关,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要比正常人睡眠时相向后延迟 2~2.5 个小时。

好朋友是基因挑选出来的亲人!真的没骗你

2

总被大家说挑食:不吃香菜;不吃苦瓜;觉得猪肉味道很臭

如果你们总是如此,那么恭喜,你们是吃货同盟——基因决定了“饭搭子”。

不喜欢吃香菜的人可能携带名为 OR6A2 的嗅觉受体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 11 号染色体上,编码对醛类化合物(如 E-2-癸烯醛)高度敏感的受体。这些醛类物质赋予香菜特有的气味,但在部分人群中会被感知为类似肥皂或臭虫的味道,从而导致对香菜的厌恶。

对苦味敏感的人群可能携带 TAS2R38 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编码人类苦味受体,主要负责感知苯硫脲(PTC)和 6-丙基-2-硫氧嘧啶(PROP)等苦味物质。拥有该基因突变的人对苦味很敏感。

觉得猪肉味道腥臭的人可能携带两份 OR7D4 基因,这个基因会让人对猪肉中的雄烯酮气味很敏感,而携带 OR7D4 基因突变体(如 R88W 和 T133M 突变)的人则可能闻不出猪肉的味道。

3

爱玩密室逃脱,爱冒险

如果你们总是如此,那么恭喜,你们是性格镜像——冒险基因找到同类。

喜欢新奇事物及冒险的人可能携带 DRD4 基因突变(如 7 次重复的等位基因,称为 DRD4-7R),该基因位于人类第 11 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多巴胺受体。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DRD4 基因的变异与冒险行为存在关联,但个体行为还受到环境、教育和其他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49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年2月27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2025年2月“科学”流言榜:吃鱼油能降血脂吗?

    吃鱼油能降血脂,清除血管垃圾,让血管更健康。 01 “可降解塑料”随便丢掉就能自然降解 流言: “可降解塑料”可以随意丢弃,反正这些塑料在自然界中就会自然降解。 真相: “可降解塑料”这个名字其实误导了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大家往往认为这是一种“环保材料”,用完的这些“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随手扔掉。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所谓“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其实非常…

    2025年3月1日
    11600
  • 高空泳池变瀑布、在建高楼坍塌!身处高层建筑遇地震,跑还是不跑?

    地震一般是猛烈而迅速的,大部分身处高层的人无法及时逃离到户外开阔区域。而地震带来的建筑倒塌,更是给人带来一种“高空坠落”的恐惧。当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在这种恐惧下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举动。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缅甸国管委新闻信息组29日下午公布的最新数据,28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已造成该国所有受灾地区1007人死亡、2389人受伤,另有30人失踪。 截至目前…

    2025年3月31日
    7000
  • 控血糖到底是有氧运动好,还是做抗阻锻炼好?10个运动控血糖问题一文说清

    美食当前,很多朋友却心怀顾虑,担心吃了之后血糖上升。每逢年节,每逢团聚,更是少不了要品尝大餐。除了药物控制之外,合理安排体力活动,也是控制血糖的一个重要措施。 如何用运动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下面给出网友们比较关注的 10 个问题的回答。如果不想看前面的长篇内容,可以翻到文章后面看总结。 问题 1:控血糖,到底是做有氧运动好,还是做抗阻锻炼好? 答:有氧运动和…

    2025年2月22日
    12500
  • 5分钟、10分钟、半小时…一直便秘,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你每次上厕所的时间大概有多长? 5分钟?10分钟? 还是半个小时起? 憋说话,我都懂 使出浑身力气 还是颗粒无收 便秘的痛苦 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 如果平常有便秘现象的朋友 千万别大意! 一、多久不排便可能存在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多长期持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以肠道疾病最常见,但诊断时要排除其他病因…

    2024年12月28日
    21300
  • 关于结直肠癌前病变,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在普通人群中,结直肠癌中年后发病率升高,50岁以上人群和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家族史、肠道炎症、遗传易感、生活方式不良等)的人,是筛查和早期干预的重点对象。 结直肠癌前病变指本身不是癌,但有恶变风险的组织病变,常见的有三类。 三类常见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这是结直肠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的管绒毛状腺瘤等,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最高。…

    2025年4月21日
    2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