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羞耻的动作,却是腰椎的“救星”!腰疼的人赶紧学!

曾经刷到过这么一个短视频:一位博主一本正经地教大家用正确的人体力学(body mechanics)知识,护腰地做家务。

具体来说就是:撅屁股。

图片来源:网络

在此之后,又刷到了一个更离谱的视频:如何正确地弯腰捡东西?

图片来源:Youtube content creator beardthebestyoucanbe

其实秘诀也是——撅屁股。

诶?他俩做家务、捡东西时的护腰秘诀,为啥都是撅屁股?

学会撅屁股,是腰椎的福报

讲真,不会撅屁股,费的是腰!

人类健康的脊柱是有自然曲度的,堪称前凸后翘(其实是前凸后凹……)。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胸椎部分向后凸出,腰椎部分向前凸出。

图片来源:Kyphosis (roundback) of the spine - orthoinfo - aaos. OrthoInfo. (n.d.).

这样的设定,让我们在自然直立的静止姿势下脊柱受到的压力适中,在活动起来的时候又能很好地缓冲来自足底的地面反作用力。

当我们违反这种设定,摆出不一样的姿势时,腰椎又有了重担: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这时候,如果不会屈髋,腰椎就直接承担了重担。

我们来看看不会撅屁股的人,腰有多受罪?

图片来源:Muscle and Motion

可以看出,当下背部分弯腰弓背的时候,脊柱后的骨骼凸起就好像恐龙背后的刺一样,非常突出。

我们甚至可以现在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并摸一摸下背中央——是不是能摸到明显硌手的尖尖?

这时候,覆盖在这些尖尖上面的韧带被被动拉长且张力极高,在脊柱椎体旁的肌肉也无法工作来分摊压力,只能靠这些韧带拉着咱们沉重的躯干。

不妨想象把上面图中的白色韧带换成一条橡皮筋,长时间被这样拉长早晚会失去弹性进而崩溃。

长时间维持“反人性”的姿势,各种腰椎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但是!如果此时我们不让下背部拱起,而是稍微撅屁股,让脊柱处于相对平直,甚至回到上面这张图中有自然曲度的位置呢?

图片来源:Muscle and Motion

看到图中亮起的红色部分了吗?当我们撅起屁股、腰椎处于平直或者较为中立的位置的时候,围绕在下端腰椎周围的肌肉居然被启动了!

这时刚刚被迫拉长受苦的韧带也得到了休息。最重要的是此时臀部和大腿的肌群们也可以在更高效省力的状态下发力做工。

要知道臀部的臀大肌和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的肌肉之二。当它们开始正确发力激活,会给我们的髋关节带来巨大的动力和能量。

正确的撅屁股姿势,可以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护你的腰椎免受劳损和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巨石强森能做如此大重量的臀推训练,也少不了这两处肌群的参与,当然,少不了腰椎的稳定控制和正确的多部位身体联动的配合。

确实没想到,小小一个撅屁股动作居然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屈髋”(撅屁股的学名)永远是健身的第一课。

这节课往深了说,是学会正确地在保持腰椎自然微微前凸曲度下以髋关节为轴上半身向前折叠、臀部下蹲并向后位移为更多复杂动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大程度上保护我们的腰椎。

往浅了说就是:保护腰,要学会撅屁股。

图片来源:Photo courtesy of Muscle and Motion

屁股,咋撅比较好?

撅屁股嘛,有什么难的。

但很多人还真不会!

比如有些人核心力量弱,撅了一会儿感觉腰累了,结果弓起背来腰椎伤害更大;

还有人找不到全身关节联动的感觉,想着往后撅屁股,但实际活动最多的部位居然是膝盖,屁股没撅好,膝盖先开始不得劲了;

更惨的是髋关节活动度受限、后侧链又紧张,屁股撅着觉得大腿抻得慌,不得不微微弯腰来让自己掘的舒服点,撅着撅着就弯了……

考虑到大部分人应该正在坐着,我们就通过坐姿来感受髋部的正确位置。大脑学习感受了屁股的正确位置,才能在之后更好地控制它撅起来。

1

找到你自己的中立位

首先,让我们把双手卡在骨盆前侧硬硬的部分,手就像一个钳子一样包裹骨盆,感知它的运动。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接着,我们把下腰处往前顶,让腰部前凸的曲度增加。此时,会感受身体前侧的手指下落变低了。到达自己的极限后,可以低头看看骨盆——这就是你骨盆前倾的最大角度。

图片来源:Posture Direct

下一步我们做跟刚刚相反的动作,让下背部像虾米一样拱起来。到达自己的极限后,可以低头看看骨盆——这就是你骨盆后倾的最大角度。

图片来源:Posture Direct

当我们这样前倾、后倾练习几次,就能很好地感知到自己骨盆前后旋转运动的极限。

此时,我们让骨盆静止在这两个极限的中间点——这就是你的骨盆中立位,此时腰椎承受的压力也较小。

因为每个人的骨盆前后倾活动度不一样,因此处于中间点的中立位也有些许不同。

此时,你已经熟练掌握了第一级别的动作,是时候起身实践一下了!

2

练习正确的屈髋

在站姿姿势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我们再次完成骨盆的前后倾,确认自己的中立位。

保持住这种骨盆和腹部附近的张力,上半身平直以髋为轴向前折叠,屁股自然地向后移。可以想象我们屁股后面有堵墙,我们需要用屁股去撞它。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膝盖只会轻微向前移动一些,如果向前跑的距离过大,说明髋部的控制和位置出现了问题哦!

图片来源:Repel Bullies

与此同时,我们将身体重心会稍微从脚的中间逐渐过渡到偏后的位置,可以多尝试几次,感受重心的变化、肌肉激活的顺序和身体联动的协调性。实践出真知啊朋友们!

如果最开始练习还是难以找到感觉,不妨考虑在后背放一根棍子。全程保持背部和后脑勺贴住棍子,如果能完整地完成动作轨迹就说明做对了哦!

图片来源:Prokinetixrehab

另外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开篇博主做家务时候做的髋铰链动作其实屁股撅得有点过了(人家是搞笑内容创作者肯定要夸张一些),程度上咱们不要效仿哈!安全、高效、正确的撅屁股,才是好的撅屁股和对屁股好!

真的没想到,有一天要教大家怎么“撅屁股”,不过请不要害羞,把这个概念分析透彻绝对堪称功德+10000,腰会哭着谢谢你!

毕竟会撅屁股的人,才是真的会心疼腰的人。

参考文献

[1] Nachemson, A. L. (1976). The lumbar spine an orthopaedic challenge. spine, 1(1), 59-71.

[2] Wilke, H. J., Neef, P., Caimi, M., Hoogland, T., & Claes, L. E. (1999). New in vivo measurements of pressures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n daily life. Spine, 24(8), 755–762. https://doi.org/10.1097/00007632-199904150-00005

策划制作

来源丨丁香医生(ID:DingXiangYiSheng)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03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什么东西“咻”地飞过去了?原来是我们的假期

    审核专家:陈明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放假时有多快乐,休完假回来就有多难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仿佛在这一刻具象化了。提到假期,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觉,还没怎么休息,假期咋就没了?为什么假期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而工作日的时间又感觉过得很慢? 其实,这类“假期过得快”的错觉是有科学依据的。 01为什么假期过得那么快 心理学家认为,大脑…

    2025年2月7日
    18300
  • 树上小鸟爱吃的“大米花”,你可别跟着瞎尝|博览日报

    天乌啼米花扬,乌桕种子不可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说到“江枫”就是乌桕,不但是与“渔火”对仗,也与“乌啼”相互对应,而“乌啼”指的是乌鸦的叫声。 挂在乌桕枝头的种子圆润饱满、小巧洁白,犹如一粒粒爆米花,所以乌桕又有个好听的名字“米花树”。 这些“米花”人不能食,但是给了越冬的鸟类足够的口粮,在城市中是黄雀、珠颈斑鸠、乌鸫、鹊鸲等许多雀形目和…

    2024年12月26日
    20500
  • 气温回升,结石高发!快查收这份“防石”指南!从此远离疼痛侵扰

    天气逐渐炎热,临近夏日,又到了结石高发季节,最近结石发作患者就诊频增,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黄帅金主治医生来给你支招。 一、为什么炎热天气结石高发? 1. 出汗多:尿液“浓缩”变结石浓汤。 炎热天气下,人体出汗多、喝水少,尿液就会被 “浓缩”。此时,尿液中的矿物质,如钙、草酸等浓度会大幅升高,就像熬煮浓汤一般,其中的物质变得…

    2025年4月29日
    1100
  • DeepSeek新应用!这群杭州90后做的事上热搜

    东坡肉、蘑菇炒青菜、清蒸鲫鱼、虾仁豆腐……做了满满一桌菜,拍张照片扔给AI,问它:图片里的哪种食物蛋白质含量最高?哪道菜尿酸偏高的人不宜多吃? AI深度思考了几秒钟,打出推理全过程,最后在图片上将答案圈了出来。 这是学会推理的多模态大模型,未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小场景。此前,这种“长眼睛”、擅长推理的AI还停留在想象阶段。不过最近,来自杭州Om AI L…

    2025年2月25日
    13000
  • @所有“预备防晒星人”:白皮、黄皮、黑皮谁更扛晒?

    又到了做防晒的季节 相信很多人都有个灵魂疑问 有的人晒了不咋容易黑 有的人一天就能晒成非洲友人 这是为啥呢? 晒黑这件事,在不同人身上的进度条是不一样的。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肤色对阳光的反应,科学家们提出了Fitzpatrick皮肤分型系统。这个系统就像是给皮肤的 “防晒能力” 和 “晒黑潜力” 做了个排行榜,把皮肤分为 6 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

    2025年4月14日
    4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