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拆快递,几十根“针”飞入眼中!警惕这种东西,很常见!

宁波的夏先生因拆快递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

据宁波晚报报道,数月前,夏先生因为工作需要,在网上购买了一些弹性支架。当天傍晚,他一拆开快递,包裹内的弹性支架突然爆裂,几十根“针”一般的异物,刺入他的右眼。

图为导致夏先生眼睛中招的弹性支架

在家人的陪同下,夏先生急急忙忙地赶到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眼科急诊科。

结果医生看了都傻眼,在显微镜下,夏先生的眼睛里有多处划伤,右眼角结膜及眼睑密布着几十根比针头更细的透明异物,就像“暴雨梨花针”一样扎在眼睛里

当天,医生紧急手术,取出30多根透明异物。然而在此后的10个月里,夏先生陆续找医生取了9次眼内异物。每一次,医生都能在他眼里取出透明细刺样的异物,但仍有大量肉眼难辨的异物残留在眼中,需反复治疗。

这个导致夏先生险些变瞎的透明异物,就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玻璃纤维”!

1、玻璃纤维:看不见的"刺客"

玻璃纤维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家居的复合材料,常见于帐篷支架、合金筷子、网线外皮、吸音棉等产品。其直径仅头发丝的1/20,透明光滑且耐腐蚀,断裂后形成的碎屑可轻易穿透皮肤甚至眼球。

玻璃纤维

更危险的是,这些细刺一旦嵌入人体组织,可能长期潜伏,引发持续疼痛、炎症甚至感染

夏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网友分享的“帐篷杆扎手”、“蚊帐杆扎手”等经历,均印证了这一材料的潜在威胁。

2、为何玻璃纤维制品会变身“伤人暗器”?

正常情况下,质量达标的玻璃纤维制品不会伤人。

但玻璃纤维制品若存放过久、受潮或遭挤压,易产生大量微米级碎屑,导致危险发生。此外,劣质产品因工艺不达标,纤维与基材结合不牢,易脱落,或边缘未做钝化处理,存在毛刺,都会导致玻璃纤维成为“隐形杀手”。

此外,玻璃纤维扎入身体后,识别和处理也很麻烦。

玻璃纤维通常为透明或与产品同色(如白色帐篷杆、灰色网线),肉眼难以察觉表面脱落碎屑。刺入身体内后,初期痛感类似蚊虫叮咬,许多人误判为普通过敏,可能数小时甚至数天后才出现红肿、刺痛,延误处理时机。此外,玻璃纤维也难以从体内弄出来,传统镊子无法夹取微米级纤维,需用显微手术器械,但强行拔除可能导致纤维断裂残留。

3、防患于未然:这些细节必须警惕

为了避免玻璃纤维受到玻璃纤维的“隐形攻击”,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3个方面:

1) 选购环节

认准正规品牌,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检查产品表面是否光滑,边缘有无毛刺、裂纹。

2)使用与存放

避免剧烈弯折、挤压玻璃纤维制品。

存放超过2年的物品建议更换,老化会增加断裂风险。

拆封包装时佩戴护目镜、手套,远离面部,动作轻缓。

3)应急处理

若皮肤被刺,勿抓挠或强行拔出,以免纤维断裂残留。

用胶带反复粘贴伤处吸附浅表纤维,深部异物需及时就医。

眼部受伤立即闭眼,用干净纱布覆盖,尽快前往眼科专业处理。

最后,除了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提高警惕,企业更应严守质量关,完善产品警示标识,避免玻璃纤维再次出现伤人事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13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4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全球首台!浙个“微型火星”黑科技拉满

    在地球上“模拟”太空中的火星环境,需要多大的空间?在宁波大学天体化学与空间生命—钱学森空间科学协同研究中心,答案是:1.8立方米! 地外极端环境综合模拟舱舱外情况。 尹幸芷/摄近日,地外极端环境综合模拟舱开放课题项目启动会暨签约仪式在宁波大学梅山校区举行,协同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正式推出这一研究成果。会上,协同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南昌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

    2025年4月2日
    6700
  • 如何细“油”长流?给石油修一条流动的“高速路”吧!

    “页岩非常致密,有油也采不出来,即便采出来也不能高产”,这是长期以来的“定论”。有这样的“定论”,是因为页岩储层中的原油赋存于纳米级的孔隙喉道中,自然条件下无法有效流动至井筒中。因此,要实现页岩油的有效开采,必须通过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打碎”致密页岩储层,在页岩孔隙喉道与井筒之间构建起可以让原油流动的“高速通道”。那么,如何建立这样的通道呢?水力压裂技术可担…

    2024年12月12日
    27800
  • 长辈总说长毛食物切掉还能吃?真相让你脊背发凉!

    “别扔垃圾桶!把烂的那块切掉就行!”当你捏着半颗布满灰绿霉斑的苹果犹豫时,长辈这句“生活智慧”是否让你脊背发凉?两代人常常因为这样的事情争论不休,长毛食物到底还能不能吃呢?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霉斑,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它们是一类广泛分布的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变,一旦食物在种植、采摘、储存、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就可能发生霉变,成为食…

    2025年4月28日
    1900
  • 月球将密集迎来3个“小伙伴”,各有看点

    月球将密集迎来3个“小伙伴”,各有看点 编者的话:随着美国萤火虫航天公司的“蓝色幽灵”探测器2日在月球表面成功降落,世界迎来今年的探月热潮——继“蓝色幽灵”之后,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的“雅典娜”探测器3月6日落月,日本ispace公司的“坚韧”月球探测器则在数月后尝试降落。今年年底前,“直觉机器”公司的另一个探测器、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的“格里芬”探测器、蓝色…

    2025年3月24日
    8300
  • 走遍121处海滩,她发现200多个“新物种”

    在10年间,摄影师曼迪·巴克(Mandy Barker)一直在为“海藻”拍摄标本照片。 这些照片是利用蓝晒法成像的。巴克在纸上涂满含铁盐的感光溶液,然后将标本小心地摆放在纸上,再将它们置于阳光下暴晒。 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被晒到的部分变成蓝色,而被遮挡的部分则保留白色。这种古老的成像方式将“海藻”变成了纸上柔软的剪影。在标本下方,她郑重地写下标本的拉丁名:Co…

    2025年4月12日
    5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