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竟是个“年轻”节日?真相震惊

我们今天还在庆祝的传统节日,其雏形大多数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比如春节(元日)起源于上古时期;冬至、端午(五月初五)是从汉代开始庆祝的;除夕、七夕产生在晋代;重阳节缓慢定型于汉魏至南北朝之间;清明、腊八虽然时代稍晚,但作为它们主要祖源的上巳和蜡(zhà)祭也都完全能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

相较之下,唐宋间出现的正月十五的“元夜/元宵”和八月十五的“中秋”二节显得尤其“年轻”,起源也更为神秘。

中秋佳节哪里来?

众说纷纭任您猜!

对于中秋节的起源,学术界存在很多种说法。此处仅举几种示例。

1.夕月说

古代帝王要在春分、秋分二日分别祭祀太阳和月亮,称“朝(cháo)日”和“夕月”。

中秋节竟是个“年轻”节日?真相震惊

“朝日”“夕月”从上古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是古代非常重要的祭祀。图为“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刻宋元递修本《国语》书影。

传统上,中秋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拜月(祭祀月亮),而且“秋分”和“中秋”可以算是不同意义上的秋季中点。所以有很多学者在想,“中秋”会不会是民间受到“夕月”启发而模仿出来的呢?

然而,我们在古籍中尚未找到古人认为二者有关的直接证据。而且从情理推想,“夕月”自古都被明确为帝王的专属祭祀,哪个百姓敢去“模仿”,不怕诛九族吗?历史上有那么多残暴昏君,各种捕风捉影的荒唐禁令数不胜数,为何没听哪个皇帝下过“中秋太像夕月,大胆,给朕禁了”的命令呢?可见在古人眼中,“夕月”和“中秋”可能确实没有太大的相似性。

2.秋社说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春、秋两季各有一个由祭祀活动衍生出的欢腾、热闹的农业节日,称“社日”。其中“秋社”(也称“秋报”,时间不太确定,经常定在本地最主要的大宗农产品收获之后,比如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的时间有时会和中秋相近,而且二者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狂欢属性。所以也有学者猜想:“中秋”可能是从“秋社”变出来的。

问题是,秋社自先秦至近代一直比较繁盛,甚至到现代仍有少数农村地区会庆祝。这个节日和中秋节并行千年,分明是两码事。而且,社日是个典型的农业节日,祭祀的主要是土地神(您看“社”字带个“土”字边),后来有的地区可能也顺便祭祀些水神、云神之类的,唯独中秋祭拜的月神和农业生产似乎没什么直接关系。

中秋节竟是个“年轻”节日?真相震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唐玄宗说

先造就开元盛世,又引发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有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创举。其中有这样一条:他把自己的生日变成了专门的节日。他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一开始称“千秋节”,后来改称“天长节”。在他之后,大部分君王也都把自己的生日宣布为全国性的节日,比如明清时都叫“万寿节”。

唐玄宗时代的千秋节相当热闹,不但全国放假三天,还要在著名的花萼相辉楼前举办盛大的杂技表演,项目包括当时最流行的舞马(让马匹按节奏跳舞)、绳妓(类似现代的走钢丝,“妓”是女演员的意思)、险竿(以长竿为道具的杂技的统称,有车竿、爬竿、掌竿、顶竿等项目,比如顶竿就是一个人头顶长竿,竿上有数人翻跃、歌舞)等等。在当时,每年赶到花萼相辉楼前为皇帝庆生(“顺便”免费观赏杂技)的百姓实在太多,到开元二十四年,朝廷甚至不得不拆毁了两大片房屋,以便扩充楼前的广场面积。这个节日确实和后世的中秋节差不多热闹。

那么,八月五日的“千秋节”何以变成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呢?学者又举出了“玄宗幸月宫”的传说。这则故事有很多版本。比如敦煌变文(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连说带唱的文体)《叶净能诗》记载,开元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夜,唐玄宗带领臣子赏月,突然好奇地向身边术士叶净能打听:月亮上面什么样呀?叶净能说,这个问题太复杂了,说不清楚,要不还是带皇帝上去看看吧!唐玄宗兴致勃勃地穿上了素白的棉袄,跟随术士飞上天。在月宫,他看到了水晶、琉璃、玛瑙制成的亭台楼阁,叶如银、花如云的巨大婆娑树,还有好几位身着宝衣的仙女。面对这个梦幻世界,唐玄宗由衷感叹:太……太冷了,快……快点回……回去吧!叶净能一听没办法,赶紧带着他返回地球。

当然,这个故事完全来自古人的想象——月亮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极大,亮面(白昼)通常有一百多摄氏度,完全不像看上去那样冰凉。但古人觉得它真的很浪漫,对此津津乐道,传讲不已。

中秋节竟是个“年轻”节日?真相震惊

在大多数记载此事的传世文献中,术士的名字换成了罗公远。比如《太平广记》中的版本说唐玄宗就是在月宫中第一次听到《霓裳羽衣曲》的。当然,在真空中奏音乐,旋律再好也听不见。

这则传说在古代非常流行,而且似乎确实增强了人们对八月十五之月的关注。自唐玄宗时代起,专咏八月十五之月的诗作几乎一下子便多了起来。如中唐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既然是“冷露”“桂花”时节,大概正在农历八月;此夜之月“人尽望”,可见赏月已是极普遍的风俗。又其《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其五)》诗云:“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连续五晚,天天看月,一点点看着月亮变圆,可见八月十五赏月的仪式感有多强。

然而,现存最早那些关于中秋节的历史记录都没强调玄宗幸月宫的故事。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节日不太像是由传说故事催生出来的。

4.仲秋傩说

最近,又有学者提出中秋节似乎是从中秋傩演变出来的。古时有季春、仲秋、季冬三大傩(nuó,一种迎神祛鬼的舞蹈仪式,除夕就是由冬天的大傩变出来的),其中仲秋傩在隋朝时固定在秋分的前一天。

唐代傩戏所迎的神祇主要是“太阴之神”。据说,皎洁的月亮有净化妖邪的魔力。晚唐孙纬《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诗:“中秋中夜月,世说慑妖精。”若要借助月亮的力量给世界“消毒”,最好还是挑个有满月的日子。所以,唐人似乎把中秋傩改到了八月十五日。

有史料记载,季春、仲秋二傩在唐代出现了强烈的世俗化倾向,这让它们彻底离开官方祭祀之列,成为了热闹的民间活动。后来,佛教界人士在仲秋傩期间开展了盛大斋会,让傩戏更加热闹。这或许就是中秋节的来源。[1]

万民通宵聚狂欢

放灯吃饼庆团圆

如果不算“仲秋傩”,现存史料中唐人庆祝八月十五的风俗基本就只限于赏月了。而到宋代,中秋已正式与傩戏分开(如果它真的来自仲秋傩的话),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节日,“中秋节”之名也随之确定。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秋节竟是个“年轻”节日?真相震惊

中秋节竟是个“年轻”节日?真相震惊

另一本宋代古籍《梦梁录》记载:最穷的人到了这一天时,宁可典卖衣服,也要买酒庆祝。在这段描述中,中秋的重要性堪比新年。图为“知不足斋丛书”本《梦梁录》书影。

中秋节的风俗还包括拜月、放灯和团圆。

中秋节放灯习俗与元宵节不同,元宵节的灯放在地上,中秋节的灯常放在水里。周密《武林旧事》(“武林”在这里是杭州的别称,不是武术圈的意思)记载:“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河灯如星,恰与天上的朗月相应。

月相的团圆让人联想到人间的团圆。所以苏轼才会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时突然想到远方的弟弟苏辙,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篇。另一位大词人吕本中还有一首《采桑子》,也很经典。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据宋人记录,汴京附近的人会在中秋节时吃一种叫“玩月羹”的食物,不过我也不知道这种羹具体是怎么做的。当时也有一种圆饼名为“月饼”,但还不是中秋节令食物;有人说苏轼诗作《留别廉守》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二句提到了今天的月饼,但这首诗从头到尾都与中秋节无关,而且“嚼月”(被“咬”过的月亮)的说法可以证明诗中的“小饼”不是圆的,与中秋节的团圆寓意相悖,恐怕没有成为中秋节令食物的潜力。我们今天吃的月饼大概是明朝出现的。[2]明代沈榜《宛署杂记》:“土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尽管中秋节这个节日的起源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圆月高悬,寄托着团圆与思念,也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温情与诗意。值此佳节,我们也向广大读者致以最诚挚的祝福:中秋快乐,人月两圆。

参考文献

[1]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论唐代佛教斋会在中秋节演变中的作用[J].节日研究,2025,(01):22-32.

[2]杨琳.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36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6日 下午2:16
下一篇 2025年10月6日 下午2:17

相关推荐

  • “隐形增肥帮凶”每个人天天都在吃!

    说到减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要减糖、控糖,毕竟现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控糖风,控糖似乎成了万能钥匙(想复习和控糖有关的内容,请点这里)。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对“减油”很在意,因为吃油就是吃脂肪,脂肪热量高,会让大家长肉。 但对“减盐”就都不太在意了,认为盐吃多了无非会渴、升血压,口渴大不了就多喝水,血压正常就没事。 大家有所不知,盐其实是减肥路上的“隐形绊脚石”。 图…

    2025年9月16日
    3700
  • 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候,枫叶红得更晚银杏落叶推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早已洞察出植物对环境的精妙适应。 千年后的今天,在全球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背景下,环境变迁已成为常态。而这种变化正悄然重塑着植物的生命节奏——当你发现枫叶红得越来越晚,银杏落得越来越迟,这并非错觉,而是大气氮沉降正在改写植物的物候时钟,让整个秋天都“姗姗来迟”。 秋林尽染(图片来源:作者)…

    2025年8月9日
    15100
  • 量子之尺:揭秘生活中尺子的误差真相

    日常生活中,测量无处不在。从裁缝用皮尺量体裁衣,到建筑工人用卷尺丈量土地;从厨房里用勺子量取食材,到加油站用流量计为汽车加油,这些都属于普通测量。我们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 然而,普通测量往往只要求得到一个大致的数值,比如用直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可能精确到毫米就足够了;又或者用普通的体重秤测量体重,精确到千克就可以。但随着科学技术…

    2025年7月5日
    23600
  • 草莓、蓝莓、树莓……这些“莓”果,都是一家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超市货架上看到各种“莓”味主角——蓝莓、树莓、蔓越莓、鹅莓……这些形色各异的“莓”果,它们都是一家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集美味与颜值于一身的水果。 草莓是个大家族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草莓属共有 24 个物种,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其中,在中国自然分布的有 13 个种,是…

    2025年7月28日
    16100
  • 武汉夏季“餐桌顶流”:维生素C赛柠檬,爽脆超下饭

    藕带是夏季池塘里特有的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湖北、江苏等水乡地区,它是餐桌上的常客,既可清炒保持原味,也能与辣椒、腊肉等搭配烹调,相当美味。 外观洁白如玉、口感清脆爽口,还散发着清新的水生植物香气。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这道时令美味,看看它有哪些值得吃的营养,又该如何挑选和保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夏日鲜嫩蔬菜 低卡、维生素 C 含量…

    2025年7月16日
    32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