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看似自由的生活态度,正在杀死你的“活人感”......

周末醒来的早晨,手机弹出了健身教练的课程邀请。犹豫一下,想起要找装备换衣服就觉得好麻烦,于是顺手划掉通知,想着“算了算了,下周再说”;

对话框好友发来消息,邀约去探一家新的咖啡厅。狠狠地心动后,想到要坐七八站地铁,出门的动力就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回复:下次吧......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动了心想去做,最终还是被“怕麻烦”的心理按在原地,回避掉本可以跨出的那一小步,也与一点新奇、新鲜的生活乐趣擦肩而过。久而久之,连动心都少了,整个人陷入消极停滞,觉得周围的一切好没意思,更加不想去尝试新事物。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无奈自嘲,这种状态无异于“活人微死”。

图源:某社交平台

当代年轻人困在了

“想要”与“害怕”的跷跷板上

其实,在这种矛盾心态的背后,暗藏着心理学中经典的趋避冲突机制。

当人们面临一个可能带来收益但也伴随风险或成本的选择时,趋避冲突便悄然产生。当个体对同一事物同时存在趋近(渴望)和回避(担忧)两种动机,就会陷入决策困境。很多人把这种内心拉锯战称为“纠结”,因为纠结而选择放弃的例子比比皆是。

“怕麻烦”心理的形成还与大脑的损失厌恶机制密切相关。研究显示,人们对潜在损失的敏感度是同等收益的 2.5 倍。因此,当我们预判某件事需要付出认知资源、时间成本或情绪投入时,前额叶皮层会提前拉响警报,杏仁核则像过度敏感的烟雾报警器,将“麻烦”识别为某种生存威胁。

因此,当人们评估觉得某个目标很难实现,或者追求这个目标可能带来超出承受力的潜在风险时,往往会更夸大不利因素,而忽视了目标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人们在决策时更加倾向于选择保守、无需过多努力的方式,即表现出“怕麻烦”的态度。

比如职场人想学习新技能提升竞争力(趋近动机),却被“课程太耗时间”“可能学不会”等担忧拖住脚步(回避动机)。这种心理状态就像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能量在内耗中消磨殆尽。而在认知行为疗法(CBT)的视角下,总是因为“怕麻烦”而采取回避的态度,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

CBT 将个体的认知分为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三个层次。习惯于因为怕麻烦而放弃的人,在其回避模式中,表面是“怕麻烦”的自动思维(如“处理这事太费劲”),深层则可能关联功能失调的核心信念(如“我无能”“必须完美”)。

当人们面对一种焦虑或恐惧的情绪时,会触发回避行为(如拖延、拒绝社交等)。这种行为虽能暂时降低不适感,但会通过认知强化循环巩固负面认知。例如,个体可能将“回避麻烦=安全”内化为“我必须逃避才能避免痛苦”的信念。

当心因“怕麻烦”

陷入恶性循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因为犯懒和权衡成本而主动放弃的经验,这无需苛责。

可是如果泛化到用“放弃”和“回避”来应对生活中的多数挑战、冲突和可能性,那无异于放弃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恶性循环久了,会让人淡漠、退缩、空虚,充斥着无意义感。

这种以回避为代价的“舒适陷阱”,本质是通过牺牲长期功能发展来换取短期的情绪缓解。长期重复回避行为,会强化这些扭曲认知,让人在类似情境中启动更强烈的焦虑反应,并发展出更僵化的行为模式。

在认知层面,总是重复“怕麻烦”的模式会削弱人的问题解决能力,减少认知灵活性;

在行为后果上,各种回避行为更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疏离和降低职业效能,拖延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情绪层面就更不必说了,“焦虑——回避——更焦虑”的恶性循环,甚至会让个体陷入习得性无助。

怕麻烦带来的损失远不只错过 deadline。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当人长期依赖外部理由行动(如“必须做完否则会被骂”),会逐渐丧失内在动机——那种“我想做”的天然驱动力。就像被家长用奖励哄着练琴的孩子,一旦奖励消失,弹琴立刻变成“麻烦事”。

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理论,面对麻烦人们选择的应对方式与他的自我效能感有关。每次因怕麻烦而放弃,都在无声强化“我无法应对挑战”的信念,伤害自我效能感。而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心,他们通常会直面问题,采取积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很有意义的一个结论是:通常情况下,适度的较高的自我能力预判,会指向更积极的表现结果。在一项研究中,具有相同数学能力的孩子,却呈现出了在数学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显著不同,关键因素便是孩子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

因此,那些看上去能够轻松顺利解决麻烦的人,往往都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搞定问题。

改变“怕麻烦”心态

并没有想的那么困难

很多人认为,不去触碰麻烦,就能给自己建立起一个舒适区,安全地生活在里面。但实际上,通过积极的行为策略和认知调节,让自己对“不安”和“不可控”有更好的耐受能力,才是更深层次安全感的来源。

改变“怕麻烦”的心态,也并不是那么困难。

1

策略一:前进一小步

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可以先试试 5%甚至 1%的改变。这种“微量开始+超额完成”的模式,能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

这种启动方式的具体操作,就是将目标分解为“不可能失败”的最小单元:

想健身?那就从每天 5 个深蹲开始,然后再逐渐增加;

要读书?先翻开目录页读 3 分钟,哄哄自己:“开卷有益”;

想学技能?那就先每天观看一个 5 分钟的教学视频。

2

策略二:想要的未来

当遇到一项可能让自己感到麻烦的任务时,先不去理会困难和障碍,而是把注意力聚焦在“想要的未来”上面,对达成目标的描述越具体越好。

例如,想要一个阳台花园,那就先充分地想象花开时节的美好景象,想象亲朋好友会如何艳羡和夸赞,想象身处其中时的快乐......

当这种“想要”的动机足够强,画面足够真实,也就积攒了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应对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3

策略三:找几个搭子

无论是活力四射,总能拉着自己去尝试新餐厅、新电影的好朋友,还是每天短信邮件不断,催命般拽着自己“打卡”的学习软件,其实都是能帮助克服“怕麻烦”心态的好搭子。

适当引入一点奖惩措施也是不错的主意。

例如,一些学习社群会要求参加者交纳小额押金,完成学习任务才能退还押金。在这样的机制下,不少人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

策略四:来点仪式感

通过增加仪式感打破“怕麻烦”的怪圈,本质上是利用心理暗示和行为强化机制,从内心需求和外在行动两个层面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

低自我效能感容易将任务灾难化(如“写报告太费劲,我做不来”),而仪式感通过拆解目标和即时反馈逐步建立信心。

例如,写报告前先备好茶水,换上工作专属的电脑壁纸,甚至给自己放几分钟固定的“启动音乐”......

这些仪式行为会暗示大脑进入工作状态,就像运动员比赛前的热身动作,通过固定流程强化“我能行”的信念。

结语

也许,试着接纳自己当下是一个“怕麻烦”的状态,是觉察和发生改变的第一步。当我们把“怕麻烦”视为心理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就像理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反而能获得破局的力量。

那些看似麻烦的事情,往往是生活设置的成长关卡——就像游戏中的Boss战,战胜后总能解锁新技能。下次当“好麻烦”的念头浮现时,不妨对自己说:“这是个值得攻克的副本,通关奖励是升级版的我。”

策划制作

作者丨窦媛媛 心理咨询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83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哪吒用藕粉重铸身体!所以藕粉的营养密码到底是…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刚刚,《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历史第一。(没去看的赶紧去看,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作为一名十几年如一日专注食品与营养科普的人,我对电影里用藕粉重铸哪吒和敖丙身体的桥段印象深刻,再次激发了我沉寂已久的科普热情。(毕竟上次更新已经是69天以前了。) 以下一个片段涉嫌剧透,仅为科普需要。望大家多包涵: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一开始就…

    2025年2月7日
    35300
  • 面包糕点等禁止添加!可添加脱氢乙酸防腐剂的食品类别为何“ 留5退7”?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自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用于面包、糕点、果蔬汁(浆)等7类食品,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由1克/千克调整为0.3克/千克。 而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作为典型的淀粉制品,也在禁止使用脱氢乙酸钠之列。 图源:丁香医生 为何对…

    2025年2月21日
    35600
  • “长寿饮食公式”来了!这样搭配着吃,死亡风险降低27%!

    2025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刊发了一项研究。研究找到了“最佳长寿饮食公式”:较低蛋白质+中等脂肪+中高碳水化合物。按照这样搭配吃,最高可以降低27%的死亡风险! 同样是一日三餐、同样吃五谷杂粮,为什么有的人就长寿,有的人却早早离世?越来越多…

    2025年4月1日
    7600
  • 上班痛饮“蚂蚁水”?饮水机卫生要重视!

    #上班7天喝的都是蚂蚁泡澡水# 网友评论 看的密集恐惧症犯了 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为了畅饮纯净好水, 却忽视了方便背后的卫生隐患 ——饮水机 饮水机通常是桶装水打开后放在饮水机的“聪明座”上,然后由机内的软管将水导入冷、热水胆内。这两个水胆除了起到出冷热水的功能外,它还可起到沉淀水中杂质的作用。 饮水机为何成“健康杀手” ? 01. 饮水机内胆污染 饮水机的…

    2025年2月19日
    24000
  • 近视手术后,记得做好这四点,让视力持久“保鲜”!

    相信大多数人做近视手术,都有这个简单而纯粹的目的:摘掉眼镜,重新拥有稳定而持久的好视力。 那么,近视手术后的好视力可以维持多久呢?它受什么影响,由什么决定呢?怀化爱尔眼科医院这就奉上答案。 一、好视力的“保质期”有多久? 近视手术目前主要有两种手术方式:激光近视手术和 ICL 晶体植入术。从近视手术的原理来看,已经矫正的度数并不会反弹。 二、近视手术原理 激…

    2025年4月16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