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60余年光阴,为万千植物绘制“科学肖像”

4月21日,第二十届文津图书评选结果揭晓,《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入选社科类年度佳作。该书讲述了博物画家曾孝濂先生一生一事,在漫长岁月中描绘出中国博物画的新篇章。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档案室里,泛黄的《中国植物志》插图手稿静静陈列。铅笔勾勒的兰花瓣上,连晨露滚落的轨迹都清晰可辨;钢笔描绘的绿绒蒿叶片,叶脉如血管般延展向远方。这些凝固了时光的笔触,来自一位用生命绘制自然的老人——曾孝濂。他用一支画笔,在植物科学画的荒原上“种”出一片“绿洲”。

甘做幕后英雄

1977年,我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类室绘图组。彼时,曾孝濂担任绘图组组长,任务是为《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西藏植物志》等大型植物志书籍绘制精准的植物插图。我们这些植物科学画画师,被外界视为“寂寞无名的幕后英雄”,但在曾孝濂眼中,那是一段“激情澎湃、充满意义的燃烧岁月”。

为了让学生快速建立起对植物学的系统认知,曾老师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每逢周末,他总会带着学生穿梭在植物园中,耐心讲解各种植物的特征与习性。他常说:“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有着平等的地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彼此依存,共同构成了精妙绝伦的生态系统。”有一次讲解子午莲的开花规律时,他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不惜跳入池塘采集花苞。尽管全身湿透,曾老师依然站在水中,认真地讲解花苞的特征和生长规律。

在植物绘画教学方面,曾老师更是严谨细致。当发现我画复杂线条走不到位时,他笑着对我说,问题是你手里有汗渍,影响运腕的灵活性了。“做我们这行,要记得勤洗手,才能让画面保持干净。”

没有标本不绘图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极为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的人直接放弃了。

曾老师是那个时代能“活着走下上甘岭”的人。他经常说自己喜欢孤独,而我理解他口中所说的“孤独”,是需要更多专注于学习和做事的时间和空间。

在植物图绘画的技术应用方面,曾老师也有着独到且坚定的主张。他敏锐地察觉到过度依赖硫酸纸绘制植物画,会导致个人艺术表达方式和特色逐渐缺失。因此,他坚决拒绝使用硫酸纸绘图,强调要尽可能还原自然状态下植物的真实生长形态。他常说,“我们要用形象语言来准确表述科学知识,尽可能还原自然状态下植物的真实生长形态,这才是科学画的真谛。”

他不允许昆明植物所绘图组抄图,要求大家没有标本不绘图。除了要体现自己绘画风格外,更重要的是对科学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有实物佐证,这个物种的绘图才能成立。这种对科学的严谨态度,让他在博物绘画领域独树一帜。

始终坚持科学笔法

曾老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植物绘画家,对自然的热爱也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一只蚂蚁、一棵小草到一片落叶,他都能从中找到它们与生态环境中各物种之间的联系。他说,观察是人和自然沟通的桥梁。

在博物画行业圈内,有一种说法叫“曾孝濂现象”。20世纪末,博物画画坛突然涌现出大批题材涵盖鸟类、花卉、药用植物、蔬菜、水果等种类的高质量作品,皆出自曾孝濂之手。这些作品不仅是对描绘对象的精准写真,也完美契合了博物学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万物的理想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植物学为基础的绘画有了新的外延和内涵,曾老师却始终坚定地走在以科学笔法为自然画像的道路上。邮票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绘画技法契合了邮票设计的需求,自此也成就了一位优秀的邮票设计大师。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曾孝濂仍丹青不辍。去年年底,他的个人画展“雨林来信”在昆明当代美术馆开幕,在有生之年终于达成了心愿。面对祝贺,他却说,“要是老天爷再给我点时间,我的画还有提升的空间。”

(作者杨建昆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植物科学画画家、博物画画家)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65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9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5月19日 下午1:02

相关推荐

  • 吃蔬菜能“排毒”?这次是真的丨环境小喇叭

    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34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 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排出PFAS 2) 过去二十年里,大气中的汞含量下降了近70% 3) 50年前的深海采矿实验,至今仍给海底留下伤痕 4) 室内攀岩鞋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对肺部造成影响 吃蔬菜能“排毒”? 多吃蔬菜的理由又多一个!这次是真的“排毒”。最近一…

    2025年5月13日
    2800
  • 在家里安装摄像头?不建议

    近日,#民警建议家里不要安装摄像头#话题冲上热搜。为什么家里不建议安装摄像头? 现在的监控大部分是通过wifi使用的,每天的视频都会上传至云盘,如果用户没有设置复杂的密码,就会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家庭摄像头,为何成“隐私黑洞”? ▲数据裸奔,黑客一碰就碎 市面上部分摄像头存在漏洞,黑客可轻松破解默认密码,偷窥私密画面甚至直播牟利。曾有案例显示,家庭监控被入…

    2025年2月28日
    18200
  • 北京“打野”指南!这些野外的美味,你吃过几种?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四季分明,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菜资源。据统计,北京地区可食用野菜超过200种,而人们常食用的种类包括荠菜、野蒜、蒲公英、马齿苋、白蒿等。 这些隐藏在田间地头的野菜不仅是餐桌上的时令美味,更承载着地域饮食文化。今天让我们盘点一下,在北京“打野”,那些不可错过的野菜吧! Part.01 荠菜 荠菜是十字花科荠属植物的统…

    2025年3月20日
    10600
  • 春天脸红别硬扛!皮肤科医生教你几招不红脸

    春天来了,绿了柳树,红了桃花,黄了迎春,白了海棠。明明是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大家都期待着走进大自然欣赏美景,可对过敏星人来说,却意味着防不胜防的皮肤问题,脸痒、红肿、脱皮,甚至眼肿、打喷嚏、流鼻涕。据统计,每3个人里就有1个人会在春天遭遇过敏问题,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场"春敏皮肤守卫战",一起了解春天可能出现的让人抓狂…

    2025年4月8日
    6300
  • 新研究!幽门螺杆菌即使被根除,胃癌风险仍然存在!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关于幽门螺杆菌如何诱发胃癌,以及即使根除后为何仍有可能发生胃癌的问题,科学界尚未完全阐明。为此,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的杨仕明和肖煜峰领衔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深入探索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的机制,特别是“…

    2025年2月27日
    23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