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新招:原始方法竟成热门话题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努力很久调节心情,却依旧心里憋得慌;和最亲近的人争吵,委屈却说不出口;加班到深夜,压力快要把自己压垮;独自一人时,难过得几乎要窒息。

这些时刻,你最本能的冲动是什么?有没有想狠狠地喊一嗓子?

面对这些无解的痛苦与愤怒,大喊一声你或许会觉得自己快要失控了,但其实这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喊出来,既是身体的本能反应,也是心理在寻找出口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常被忽视却有效的疗愈方式——“大声喊出来”。

解压新招:原始方法竟成热门话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我们为什么会有

“想喊出来”的冲动?

很多人爬到山顶面对空旷的山谷、辽阔的大海、广袤的草原时,常常会产生想要喊出来的冲动,这种冲动并非无缘无故产生,因为喊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绪压力。生活中也有人喜欢约好友去KTV放声高歌,高声歌唱也不是简单地唱歌,因为歌声中表达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委屈时独自在家嚎啕大哭,比默默流泪更能表达我们的伤心。

人类面对情绪极限时,喊叫是一种自然的冲动,这并不是“失控”,而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

1

生理本能

当人们感受到兴奋、愤怒或恐惧等极端情绪时,喊出来是一种本能的生理反应。

这时身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肾上腺素激素,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警觉性,同时产生一种天然止痛物质叫做内啡肽,二者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我们的疼痛阈值,使人暂时忽略躯体和情绪疼痛,优先去应对威胁,类似“战场无痛感”。

喊出来的过程中,攥紧拳头、横膈膜和胸腔的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全身很多部位的肌肉收缩和放松,有助于释放肌肉紧张,进行躯体放松。

2

心理层面

当然我们产生强烈情绪时,大多是遇到了无法掌控的事情。喊出来是我们掌控自己的身体的过程,提高音量也是在尝试重新建立掌控感。例如,在吵架的过程中双方的音量竞赛。

对于不会表达情绪的人来说,喊出来是一种表达压抑情绪的方式。此外,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无能的怒吼”也并非真的无能,只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强度无法用语言表达,人们退行到用更原始的非语言形式表达,怒吼至少是情绪的出口。

3

社会层面

人类祖先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早已懂得运用呼喊与怒吼。面对野兽或者竞争者,怒吼可以震慑对手,喊叫可以传递信号。例如遇到危险时的尖叫可以提醒同伴有危险或者表达求救,在进化过程中这些有效行为被保留到了现代社会。

喊出来同样是人类天生的社交本能。婴儿的哭声可以引来照顾者的关注与照料,而成年人情绪爆发时的喊叫,往往也隐含着渴望被听见、被理解的深层诉求。甚至在特定情境下,如聚会、演唱会时,喊叫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也是一种凝聚团体、快速拉近陌生人之间距离的方式。

解压新招:原始方法竟成热门话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谁更需要“喊出来”?

1

不擅表达情绪的人

在有些强调内敛地表达情绪的文化背景下,许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懂事”“不要哭”,长期的情感压抑导致他们情感教育的缺失,内在有很多压抑的情绪。

此外,还有某些特殊人群,如神经发育迟缓、经历过创伤等导致语言表达有困难的人。当这些不善表达情绪的人,遇到极端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时,可以尝试用喊出来的方法。这不是失控,而是一种必要性的替代性表达,这声呐喊,是身体替他们说出的心里话。

2

女性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更多的是“温顺”“克制”,使得她们“合理表达情绪”变得困难。

在体力劳动的社会中,女性因为体力弱势,以情绪管理作为生存策略。现代职场中,同样是表达愤怒的喊叫,会增加男性的影响力,对女性来说却是反向影响。生活中,表达情绪的污名化词汇大多都是针对女性的,如“泼妇”“作女”“歇斯底里”,一个女性大声喊叫会被认为是羞耻的。

3

压力大、扛住一切的人

如职场中坚和责任感高的人,往往因为身份特点,认为表达情绪是羞耻的、失败的。他们往往用“沉默”应对痛苦,但是容易转化成其他症状,如失眠、躯体疼痛、暴饮暴食等,工作中会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用超量工作麻痹自己的感受。因此,他们更需要找到“发声出口”。

如何“喊出来”更能发泄情绪?

1

喊叫的技巧

喊叫作为一种心理疗愈方式,不是单纯地用喉咙发出声音,需要结合胸腔、鼻窦、横膈膜、腹部等部位共同协作发声。

我们常见的喊叫是发出啊(a)的长音,其实不同情绪可以尝试不同的发音,例如愤怒时可以尝试哈(ha)、破(po)的短音,悲伤时可以尝试呜(wu)的长音等等。

我们不能随时随地大喊大叫,容易让人误解,可以选择安全的喊叫场所。如山谷、空旷海边、草原等自然环境;汽车里、浴室、独居空间等私密场所;KTV、操场、主题乐园等社会许可的场所;也可以寻找情绪宣泄室,如墙面有吸音棉的房间、拳击俱乐部、VR 虚拟场景。

3

逐步练习

对不常外露情绪的人来说,突然用喊叫的方法表达情绪,会不好意思。可以从小声开始练习,逐渐提高音量,如开始发出嘿嘿嘿的声音,逐渐发出啊、哈等较大的声音。

从独自一人练习开始,敢于喊叫后,可以寻找有类似处境的同伴共同练习。

4

学习其他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

如冥想、运动、听音乐、深呼吸、转换环境等。

解压新招:原始方法竟成热门话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当你被情绪淹没时,或许可以尝试在一个不会打扰他人的地方(如车内、房间)允许自己大声喊出来,大胆地表达你的情绪,这不是软弱失控,而是尊重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借助大喊才能缓解情绪,这可能意味着你长期处于高压的情绪状态,或者调节情绪的方式单一。如果你的情绪波动影响了工作与人际关系,喊完仍然很空虚或内耗,这些情况可能不是用喊叫的方法就能调节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心理支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612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下午1:05
下一篇 2025年8月24日 下午1:02

相关推荐

  • AI过载:社交媒体正在摧毁我们的注意力

    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刷社交媒体上?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体验——经常刷社交媒体,看一些没有深度的内容之后,会觉得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深入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度思考一些问题了。 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在 AI 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普渡大学的研究者就共同发表了一项研究,里面就提到,使用大量社交媒体上受欢迎的短内容、标题党等的“…

    2025年10月27日
    10900
  • 一个小方法,测出你是否是“易瘦体质”?

    很多人在瘦身的道路上都有过类似疑惑: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我喝的一口凉水却都能转化成脂肪?难道世界上真的有“易胖体质”“易瘦体质”之说? 最近,各社交平台上大火的“吃苏打饼干判断易瘦体质”视频,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找一块无糖也没有甜味添加剂的苏打饼干,放进嘴里只嚼不咽,同时计时:如果能在 15 秒以内嚼出甜味,就是易瘦体质;30 秒以上才嚼出甜味,就是…

    2025年9月3日
    14300
  • 人人必学的5个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2025 年 9 月 13 日,是第 26 个“世界急救日”。“世界急救日”的设立,旨在普及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宣传与推动应急救护工作。烫伤、割伤、扭伤等这些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但如果不及时医治或救治操作不当的话,却很可能会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几个常用的急救知识!

    2025年9月13日
    14100
  • 我国望远镜口径越做越大,真相竟与太空探索有关!

    2025 年 1 月,在海拔 4200 米的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我国首台正式运行的地基近红外望远镜悄然“睁开双眼”。这台由长春光机所为中山大学量身打造的 80 厘米口径近红外天文望远镜,如同暗夜中的“红外猎手”,精准覆盖 0.9~2.5 微米波段,凭借无人值守与 AI 数据分析能力,已成功捕捉到超新星 SN2024xal 爆发时释放的红外“脉动”。 而在此…

    2025年7月30日
    23200
  • 这种“丑菜”竟是下饭王!感谢浙江人发现

    梅菜扣肉,都吃过吧?虽然有不少肥肉,但却鲜香不腻,主要功劳就是里面的梅干菜。 虽然梅干菜看着乌黑一片,长得特丑,但却真好吃,堪称“下饭王”!这种看似平凡的传统食材,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更是心头难以割舍的美味。 梅干菜不是一种蔬菜 梅干菜也叫梅菜、霉干菜,是我国比较传统的腌制品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尤为常见,其中浙江省绍兴产的梅干菜最为著名。作为当地的著名土特产…

    2025年10月4日
    11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