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液+冻干技术突破,或破解全球血荒难题

在急救现场,时间就是生命。发布在《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据估计,全球每年有 190 万人死于失血,其中 150 万人死于身体创伤造成的失血。这些令人心痛的数字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棘手的问题:救护车、医疗直升机和战地医护人员无法携带足够的血液,因为血液在没有适当冷藏条件时会迅速变质。

如今,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一种可以像速溶咖啡一样“冲泡”使用的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冻干技术突破,或破解全球血荒难题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一种人造血液,供医护人员在无法获得常规血液的紧急情况下使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为血红蛋白加上“包装”,

解决了毒性问题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负责携带氧气的关键蛋白质,但当其脱离了红细胞的保护壳直接暴露在人体内时,就会对人体器官具有潜在毒性。过去许多人造血液的尝试都因解决不了这一毒性问题而宣告失败。

而此次研究团队则创新地处理了血红蛋白的“安全隐患”,他们没有试图完全复制血液的所有成分,而是聚焦于最关键的功能——氧气运输,并用工程化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从过期血液中提取血红蛋白,然后用脂质泡囊将其包裹起来,本质上相当于创造出了一种人工红细胞。这个保护性的脂质外壳就像天然红细胞的细胞膜,不仅能够包裹血红蛋白,防止血红蛋白直接接触组织,还具备适当的渗透性,允许氧气和二氧化碳自由进出,确保其正常的携氧功能。此外,这种脂质外壳还足够稳定,能够在冻干过程中保持完整,并在复水后可以迅速恢复功能。

这种人造红细胞,成功模拟了天然红细胞的各种关键功能,且做到了安全有效。

冻干技术的关键突破

将液态的人工血液转化为粉末状态是整个技术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研究团队采用冻干技术,将人工红细胞制成可以长期保存的粉末。这种粉末在常温下可以保存数年,运输方便,并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储存条件。

此外,当血液以粉末状态保存时,其就具备了携带的便利性。在需要的时候,医护人员只需将粉末与水混合,一分钟内就能得到可以输注的血液。这种即冲即用的特性,使得在事故现场进行输血成为可能。

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团队为失血的兔子注射这种人造血液后,兔子的心率、血压和其他重要生命体征从濒死状态逐渐恢复到了接近正常水平。输血后兔子的眼睛和耳朵恢复了粉红的颜色,这表明它的血液中有充足的氧气,并且正在有效地分布到全身。它的呼吸也同时舒适且平稳。

人造血液+冻干技术突破,或破解全球血荒难题

冻干人造血液(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迄今为止,研究团队已经在数百只兔子身上测试了这种人工血液,且结果均显示它既安全又有效。而研究团队的最终目标是使用从人类红细胞中提取的产品,在人体上进行测试。

前路漫漫但充满希望

尽管动物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但要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证明这种人工血液对人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技术角度看,这种人工血液具有多个优势:首先,它是通用型的,不需要血型匹配;其次,它没有传染病风险,因为制造过程包含了严格的病原体灭活步骤;第三,它的保质期远超传统血液制品,大大降低了浪费。

如果这种人工血液最终获得批准,它将彻底改变紧急医疗的格局。想象一下,每辆救护车都能配备几包血粉,每个偏远地区的诊所都能储存应急血液,每个战地医护包里都有救命的血液制品。这不仅能挽救更多生命,还能大大减轻血库的压力。

在自然灾害、大规模伤亡事件或血液短缺时期,这种技术的价值将更加凸显。它可以作为传统血液供应的重要补充,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对于稀有血型患者,这种通用型人工血液更是福音。

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还包括太空探索和极地科考等特殊环境。在这些地方,传统的血液保存几乎不可能,但冻干血粉却能轻松应对。

生命科学的新篇章

人工血液的研发历程,展现了现代生命科学的魅力与挑战。从认识血液的基本功能,到理解血红蛋白的分子机制,再到掌握纳米包装和冻干技术,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努力

这项技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生物化学的进步,还需要材料科学、制药工程、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它提醒我们,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往往需要跨界思维和技术整合。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的增长,血液短缺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人工血液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应对紧急情况,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输血医学的认识。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血荒”将成为历史,每个需要血液的人都能及时获得救治。

参考文献

[1] Scientists are developing artificial blood that could save lives in emergencies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648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9月5日 下午2:05
下一篇 2025年9月5日 下午2:06

相关推荐

  • 航母冷知识揭秘:这些你绝对想不到!

    近年来,我国航空母舰建造相关的技术一直在探索中进步,尤其是福建舰的下水和不久前的航行实验,标志着中国海军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有趣的是,我国航母在建造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像什么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还是蒸汽弹射,广大军迷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不过,咱们今天不讨论这些热门知识点,这次重点聊聊关于航母的一些更冷一点的知识。 2024 年 5 月…

    2025年8月25日
    3700
  • “热点关联:某明星离婚案引发的法律与道德争议”

    西瓜,这个原产于非洲的古老水果,经过数千年的栽培驯化,如今已成为夏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角。当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农耕智慧相遇,西瓜家族呈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多样性——每一个品种的诞生都承载着人类对完美夏日体验的不懈追求。 面对水果摊上那些琳琅满目的选择,我们究竟该如何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呢?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总有旧瓜替新瓜 瓜味历来都不同…

    2025年7月29日
    11200
  • 走路和跑步,哪个更延寿、对血管更好?答案出乎意料

    相信大家都听过运动有利健康,那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什么区别呢?究竟哪种运动方式对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和整体寿命更有益?今天,我们就以常见的走路和跑步为例,来讲讲它们的区别。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走路和跑步的基本原理 走路和跑步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有氧运动方式了,是我们从幼年就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两种运动方式在科学上有何异同…

    2025年7月19日
    13100
  • 这种“长寿果”,心血管真的爱了!

    你可能没想到,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常的食物,虽然脂肪含量不低,却常常出现在各种健康饮食推荐里,它就是——花生。 外表平平无奇的它,其实暗藏着丰富的营养和健康密码。那么,吃花生都能为我们身体带来哪些好处呢?每天吃多少才合适?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高植物优质蛋白+“好”脂肪 花生的营养真不错 花生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

    2025年8月18日
    6200
  • 紧急提醒:指甲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癌变信号!

    在剪指甲时,你是否留意过指甲微妙的变化?其实,指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指甲上突然长出的黑线…… 此前,曾有网友晒出自己的指甲图,并发出求助: “我是不是生病了?最近半个月指甲上突然出现一条黑线,起初没太在意,以为是自己搞了水彩笔染上去的,可是半个月过去了,发现并不是水彩笔,而是生长在指甲壳里面的。” 图片来源:微博截…

    2025年8月18日
    6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