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漂泊40年的冰山正走向终结

在南大西洋的洋面上,一座白色的“巨岛”正在无声地崩解,迎来它生命的终曲。

它叫 A23a,是人类记录到的最为庞大的冰山之一。

一座漂泊40年的冰山正走向终结

A23a 冰山。图源:网络

如今,它的面积已萎缩至不足 1770 平方公里,然而在“巅峰时期”,它曾是一个面积近 4000 平方公里的庞然巨物。作为对比,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陆地面积仅为 1100 多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在这座白色巨岛的巅峰时期,它的面积堪比 4 个香港。

那么,这座“冰山之王”从哪里来?它又将消失在何处?

一切要从 40 多年前说起。

“冰山之王”的诞生

1986 年,在南极洲菲尔希纳·龙尼(Filchner-Ronne Ice Shelf)冰架边缘,一道长达数百公里的裂缝贯穿冰原,或许还伴随着响彻冰原的隆隆声,一座巨大冰山脱离了南极大陆的“母体”,开启了它的一生,这座冰山就是A23。

这座冰山的厚度超过了 300 米,隐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可能厚达 250 米,重量超过一万亿吨,是绝对意义上的庞然巨物。

此后, A23 经历过一次破裂,而A23a 则是其破裂后、飘在海上的一块大冰山。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比 A23a 更大的冰山,比如面积超过 1 万平方公里的 B15,以及面积超过 5000 平方公里的 A68a ,但目前依然在海上飘着的冰山中,A23a 是最大的。

不巧的是,苏联当时的一个南极科考站——Druzhnaya I (德鲁日纳亚一号)正建立在 A23a 所在的地方,当这座庞然巨物从南极大陆上脱离的时候,也顺带带走了 Druzhnaya I 科考站,似乎冰山也想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有个伴。

但这对冰山上的人类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好在当时在南极周边航行的“孔德拉季耶夫船长号(Kapitan Kondratyev)”发现了被冰山“挟持”的科考站,及时展开了救援行动。

失去了科考站的“陪伴”,A23a 只好独自踏上征程。

但因为 A23a 的体积太过庞大,它的征程刚刚起步,就搁浅在了南极大陆周边威德尔海(Weddell Sea)的海床上。

这一搁浅,就是 30 多年的时间。

苏醒与远征

转机发生在 2020 年,由于洋流和潮汐的作用,或许也因为温度变化让 A23a 身上部分冰块融化,A23a 终于从海床里“挣脱”了出来。

这下 A23a 终于要再次踏上自己的征程了。

在南极,每一座冰山的前进方向不尽相同,但绝大部分南极的冰山都会被南极强大的绕极环流推动着,穿越南极大陆一个被称作冰山巷的区域。南极洲的形状类似于一个“逗号”,冰山巷就在逗号一撇的位置,由于南极周围的绕极环流在这里会向北稍稍拐弯,会导致很多冰山在这里朝北进发。A23a也不例外,它同样朝着温暖的大西洋进发,最终会融化在温暖的大西洋里。

A23a 虽然是人类发现过的最大的冰山之一,但它依然不能自己决定前进的方向。它也被绕极环流推动着,和之前无数的冰山一样,通过冰山巷,开启了它有去无回的旅程。

一座漂泊40年的冰山正走向终结

A23a 冰山的移动路线,大小变化是地图投影的误差,图源:Brockmann

相遇

2023 年,在英国南极调查局的一次南极考察航次中,“大卫·爱登堡爵士号”科考船上的船员与 A23a 擦肩而过。

参与科考的海洋物理学家安德鲁·迈耶斯(Andrew Meijers)回忆道:“那景象让人终生难忘,它就像一座高达 40~50 米的巨型白色悬崖耸立在海上,白色悬崖一眼望不到头,简直就像《冰与火之歌》里面的‘绝境长城’一样。”

一座漂泊40年的冰山正走向终结

绝境长城,图源:《冰与火之歌》剧照

科考船耗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航速 10 节,约每小时 19 公里),才从冰山侧面驶过,足以见得这座冰山有多么庞大。

除了感叹 A23a 的壮丽,科学家们也没有放弃难得的机会,它们采集了大量冰山周围的水样,进行科学研究。

一座漂泊40年的冰山正走向终结

PL中文探险队员拍到的 A23a,图源:陈sir走地球

直奔南乔治亚岛

企鹅大恐慌

就在 A23a 踏上征程的第 5 个年头,科学家开始担心起 A23a 的动向来,或者准确地说,是担心起南乔治亚岛上的企鹅来。

在 2025 年初,科学家开始意识到 A23a 的“迁徙路线”前方正是南乔治亚岛。这座岛的面积是 3528 平方公里,与“迎面而来”的 A23a 相差无几。

南乔治亚岛上栖息着大量的象海豹、海狗以及王企鹅。当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天,是岛上生物的繁殖季。海豹和企鹅会前往海洋中觅食,喂养自己的幼崽。

而冰山的到来,可能会给岛上的动物带来巨大的危机。

这样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20 多年前,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在 2004 年,一座巨大的冰山 A38 碎块(A38b)在南乔治亚岛周围搁浅,巨大的冰山阻碍了海豹和企鹅的觅食路线,它们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绕开冰山。这会让它们消耗额外的能量,导致它们带给幼崽的食物变少,间接导致它们的死亡。

科学家们担心,这一幕会在 A23a 身上重演。不过科学家们无法干预这样一个庞然巨物的移动方向,只能密切关注它的动态。

最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2025 年 3 月,A23a 在南乔治亚岛周围的浅海区搁浅。好在,A23a 似乎并不想为难企鹅和海豹,它这一次搁浅的时间不长,在 5 月份,它就缓缓动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绕南乔治亚岛转了一大圈,继续向北进发。

一座漂泊40年的冰山正走向终结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3日,世界最大冰山 A23a 在南乔治亚岛附近的浅水区崩解,该岛栖息着数百万只企鹅和海豹。图片来源:CFP

崩解

就在绕行南乔治亚岛的过程中,开始有大块大块的碎片从它的身上崩解下来。

其实在穿越冰山巷的过程中,A23a 的面积就在不断减小,但进入 8、9 月份,它的崩解速度骤然增加。

2025 年 9 月 2 日,根据法新社对卫星图像的分析,A23a 的面积已经不足原来的一半,大约只有 1770 平方公里。

而随着它进一步向北漂移,它还会更剧烈的崩解消失,这不仅是 A23a 的宿命,也是所有离开了南极冰冻区的冰山宿命。

不过在南极的冰山里,A23a 已经算相当长寿的了,刚刚启程就搁浅给了它额外的 30 年时间,到现在它已经接近 40 岁了,但也有可能,这会是它的最后一年。

当然了,我们也不用为冰山的消亡而悲伤,冰山的崩解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南极的冰山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快,这个现象可能跟人类带来的气候变化有关,这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消融也是新生

冰山的宿命是崩解消融。而它们的消融,也是新生与抗争。

冰山在融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冰雪中混合的矿物颗粒,这些矿物颗粒是冰川沿着南极洲岩床移动时刮擦产生的。

这些矿物质可以为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提供营养来源,所以冰山在崩解消融的同时会改变自身周围一小片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为浮游动物和其他小型鱼虾提供食物来源。这些大量繁殖的浮游植物能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有些将通过食物链被永久冰封存在海洋中。

总之,冰山在以自己的消亡创造新生,而似乎也在以这样的方式,与自己的宿敌——气候变化作斗争。从诞生、沉睡、漂流到最终消亡,它向我们展示了地球上最壮丽的自然循环之一。

然而,在这壮丽的故事背后,科学家们也做出了警告和呼吁:虽然冰山崩解是自然现象,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这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必须加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项危机。

参考文献

[1] https://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67507558

[2]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d64vvg4z6go

[3] https://phys.org/news/2024-01-animation-track-giant-a23a-iceberg.html

[4] https://phys.org/news/2025-01-major-chunk-world-biggest-iceberg.html

[5] https://phys.org/news/2025-01-white-wall-ice-drifts-remote.html

[6] https://phys.org/news/2025-09-king-seas-giant-iceberg.html

[7]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153727/antarctic-iceberg-spins-out

[8]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l7p9577ekko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77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下午1:02
下一篇 2025年8月7日 下午2:55

相关推荐

  • 1毫克致命!这种厨房常见毒物,很多人忽视

    “还没送到医院时,人就不行了……”。近日,黑龙江省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丰收之后的一顿家常聚餐,却当场导致了一死一抢救的悲剧。而罪魁祸首,就是“酸汤子”。酸汤子是一种用玉米粒水磨发酵后制作的粗条状食物,是东北的一种传统食物。 来自中国新闻网 而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此次聚餐中中毒的 2 人,均摄入了来自酸汤子的“米酵菌酸”,初步定性为食物…

    2025年10月17日
    1500
  • 当代年轻人沉迷收集奶茶杯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儿”。 这不是一种“形容”。在很多人眼里,有些东西是会被随手扔掉的“破烂儿”——包装袋、杯套、票根、场刊……但在另一群人眼里,它们却成了舍不得扔掉的宝贝,有名字、有故事、有被妥善保留的理由—— 图片丨小红书用户@Vivia.R 如果说父辈收集邮票、粮票、火花,见证了一个物质匮乏却充满理想的年代;80 后痴迷于游戏卡、贴纸、玻璃弹珠,记录…

    2025年9月5日
    8400
  • 生蚝肚子里的黑色物质是屎吗?能吃吗?

    生蚝,海鲜中的“明星美味”。无论是小时候课本里“于勒叔叔的牡蛎”,还是夏天路边摊上的烤生蚝,都让人魂牵梦绕,口水直流。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生蚝不仅美味,还是食物里的“补锌之王”! 低脂肪、高蛋白 “补锌之王” 1.低脂肪高蛋白,减脂强推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每 100 克生蚝可食部的热量仅为 57 千卡,这和苹果差不多;脂肪含量为 1.5 克,…

    2025年7月14日
    16800
  • 一个人能记住多少张脸?答案震惊了

    你能记住多少张脸? 研究发现,人类平均能记住约 5000 张面孔(波动范围约为1000~10000),这一能力在自然界中无可比拟。 而大多数动物识别同类主要依赖气味或声音,而不是脸。一些高度社会化的家畜,比如绵羊,在经过特殊训练后能记住大约 50 张羊脸,仅有人类的百分之一。 除了人类以外的其他灵长类,识脸能力在动物界也属于佼佼者,但数量多在数十到上百张之间…

    2025年10月12日
    3400
  • 西葫芦这样做,低脂健康,感谢云南人!

    西葫芦是人们日常中非常常见又实惠的一种蔬菜,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其实热量还非常低,堪称“天然减脂菜”,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推荐一种能够大大发挥西葫芦低热量优势的做法,健康又美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低热量、水分多,还补维生素 K 西葫芦,别看它名字里带“葫芦”两个字,其实它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属于南瓜的一种,原产于北美洲南部,别名美…

    2025年10月8日
    1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