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饮食”三年,血管堵了95%?这4种菜比肥肉还要油

刘大爷,61岁,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病史,三餐、睡眠规律。3天前感觉左小腿疼痛,局部出现硬结,皮肤发红

以为是普通的皮炎,自己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无效果,且红肿疼痛有所加重,刘大爷比较担心,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询问得知,刘大爷有吸烟史近30年,为保持健康,平时一直坚持清淡饮食,几乎不吃肥肉。

查体发现血压、心率均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体温不高,左小腿见蚯蚓状静脉曲张,可触及硬结,局部红肿和压痛,皮肤无破溃。

进一步完善检查,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升高,其余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给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局部静脉曲张,血管壁不均匀增厚,最严重的血管腔几乎有95%都被堵住了。综合检查结果,诊断为血栓性浅静脉炎

医生提醒,血栓性静脉炎是临床上三大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静脉血栓)之一,由于静脉血管腔内形成血栓,阻碍静脉血液回流而引起。

主要症状是沿着静脉的串珠样结节,有明显疼痛,局部红肿,深部静脉血栓还可导致整个肢体肿胀、发紫甚至坏死。

很多人对于“血栓”的印象还停留在脑梗和心梗,实际上静脉血栓也是严重的血栓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静脉血栓一旦发作,会造成剧烈的、大范围的疼痛感,让人备受折磨,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需要截肢治疗。

如果静脉血栓脱落,还会沿着血管回流到肺部,造成肺栓塞,导致肺部坏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率非常高!

想要避免血栓,饮食清淡没错,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清淡不是“不吃肥肉”这么简单,有些菜里几乎没有肉,但含油量比肥肉还多!

这4种菜,比肥肉更“油”

01

干锅菜

常见菜肴:干锅菜花、干锅茶树菇、干锅土豆

干锅类菜肴通常使用大量底油来保持食材的口感和风味。在制作过程中,要先将食材爆炒或油炸至半熟,然后放入特制的干锅中继续加热。

这个过程中,底油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持续加热而进一步渗透到食材内部。即使选择了看似健康的蔬菜作为主要食材,最终摄入的油脂量也可能非常高。

02

干煸菜

常见菜肴:干煸四季豆、干煸菜花、虎皮青椒

干煸类菜肴通过长时间高温油炸或反复翻炒,让食物缓慢失水,表面形成“虎皮”的外观,来达到干香的效果。这种方式不仅使食材吸收了大量油脂,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比如反式脂肪酸

尽管干煸类菜肴的味道鲜美,但油脂含量非常高,而且基本都是对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而且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后,蔬菜中的维生素和活性物质会被破坏,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03

酱烧菜

常见菜肴:红烧茄子、酱烧豆腐、地三鲜

酱烧类菜肴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油脂和调味料来提升风味,酱料本身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糖分,而且不少菜在加酱烧制之前,还要经历一遍油炸,比如地三鲜、酱爆鸡丁等,含油量更是惊人。

还有些酱烧菜需要用水淀粉勾芡,形成水油混合物,才能让酱汁黏稠,挂在菜的表面,最后出锅前再加一次明油来让菜色“鲜亮”。这样的烹饪方法能让一道菜“色香味”俱全,但每个步骤都是油脂的重灾区。

04

油焖菜

常见菜肴:油焖笋、油焖腐竹、油焖虾

油焖类菜肴则是通过长时间的小火慢炖让食材充分吸收油脂和糖。这种方法虽然能让菜肴更加入味,但也意味着每一块食材都饱含了大量的油脂。

即使是蔬菜类食材,在经过油焖处理后,其油脂含量也会显著增加,尤其是笋、腐竹、豆泡等内部多孔的蔬菜。糖油混合物又会进一步影响健康,升血脂的同时还有可能升血糖,

这4种人,血管更容易堵

吸烟者

吸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还会破坏血管上皮细胞,让血管壁变得粗糙,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长期吸烟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进一步增加血栓风险。如果是吸烟超过10年的人,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脂和血管健康状况。

久坐族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也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减缓血液循环,尤其是在下肢部位,容易形成静脉曲张或血栓

对于久坐不动的人来说,建议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还可以咨询医生意见,考虑穿弹力袜,帮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孕妇

孕妇由于体质特殊,是非常容易形成血栓的人群。

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升高,这会增加血液凝固性,血压也会升高,进而提高下肢血栓的风险,还有可能导致肺栓塞、羊水栓塞,危及生命。

孕妇应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静坐或卧床休息,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同时,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液指标,确保母婴安全。

长期服用雌激素的人群

长时间服用雌激素类药物,比如避孕药或更年期替代疗法,也会增加血栓的发病风险。

这和孕妇的风险因素类似,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影响血液凝固机制,使血液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如果正在服用这类药物,请务必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血液指标。如有必要,可以咨询医生,根据实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真正低脂饮食,只需要改变一点

01

干锅→凉拌

凉拌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烹饪方式,常用的食材也与干锅基本相同。

通过将新鲜的蔬菜切片或切成小块,用水焯熟后再搭配一些调料拌匀,如酱油、醋、蒜泥、辣椒油、花椒油等,既能保留与干锅类似的风味,又能大大降低油脂摄入量。

相比干锅,凉拌不仅减少了油脂的使用,还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营养成分,例如凉拌黄瓜、凉拌豆芽、凉拌花菜、凉拌木耳等清爽可口的菜品。

02

干煸→烘烤

烘烤是一种简单且健康的烹饪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脱水烹饪的蔬菜类食材。

可以将土豆、茄子、鸡翅、排骨等食材与调料拌匀,放入预热好的烤箱或空气炸锅中,利用高温烘烤,只需要少量喷一层油,甚至不用额外添加油脂,即可达到外焦里嫩的效果。

相比干煸,烘烤不仅减少了油脂的摄入,还能去除一部分肉类的脂肪,非常适合追求健康饮食的人群。比如烤鸡翅、烤茄子、烤土豆等美味佳肴。

03

酱烧→蘸酱

蘸酱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调味方式,尤其适合北方喜欢重口味的朋友。

相比于传统的酱烧菜肴,蘸酱只需要将食物焯水或烘烤做熟后,蘸取少量的酱料即可满足味蕾的需求,从而大大减少了油脂和盐分的摄入。

还可以自制一些低脂、低盐的蘸酱,如柠檬汁配蒜泥、酱油配陈醋、酸奶配薄荷等,既美味又健康。常见的藕、茄子、菜花、土豆都适合这种做法,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04

油焖→捞汁

捞汁与凉拌类似,同样是兼顾了油脂香味和健康的调味方法。

将新鲜的蔬菜、海鲜用水焯熟后,浸泡在自制的捞汁中,既美味又低脂。捞汁的配方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常用的调料包括酱油、醋、蒜泥、柠檬汁、小米椒等,可以尽量选择低盐、低糖、低脂的原料。

相比油焖,捞汁不仅减少了油脂的使用,还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清爽口感。例如捞汁西兰花、捞汁豆腐、捞汁蛤蜊等清新爽口的菜品。

你的血管还好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19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7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5月7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在还没有导航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充满智慧的古代人民就已经发现了磁石具有指极性。于是他们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发明了司南,《鬼谷子》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从典籍的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司南在古代人出行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司南被人类不断改进,便出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指南针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

    2025年4月13日
    6000
  • 业主因电梯故障不幸身亡!电梯遇险怎么办?自救法则学起来→

    2月18日晚间,云南省昆明市一小区电梯疑因故障冲顶,导致59岁业主韦某不幸身亡。 电梯冲顶为何伤害如此大? 电梯发生冲顶时,会急速上升,导致人处于超重状态。在电梯冲顶的瞬间,人由于惯性持续上升,头部有可能会撞上电梯顶部,之后又会重重摔落到地板,后果严重。 相对于坠落,冲顶更为可怕并非因其给人体造成的伤害更大,而在于二者保护装置的差异。 当电梯不正常下坠时,至…

    2025年2月24日
    18700
  • 它能长到 2 米,能活到 100 岁,不是蟒蛇而是鱼……被它咬了不是很疼,但很吓人

    这种被称作“河怪”的鱼,你知道是什么吗? 图源:NZTODAY RV Lifestyle 这是新西兰长鳍鳗,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淡水鳗鱼。英文名是 New Zealand longfin eel,学名为 Anguilla dieffenbachia.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们看起来有些可怕,因为它们能长到 2 米,身子黑乎乎又黏糊糊的,还能在草地上蠕动,深入内陆爬…

    2025年2月17日
    13600
  • 太冤了!这种面真不是“垃圾面”,居然一直被误解!这样吃更健康→

    挂面,作为中国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几乎人人都吃过。然而,提到它,很多人第一反应却是“没营养”“盐太多”,甚至把它归为“不健康食品”。 但挂面真的这么不堪吗? 今天,我们就为挂面“伸冤”,揭开它的营养真相,同时教你如何健康吃面,以及煮一碗劲道美味的挂面的小技巧。 挂面的“冤屈”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挂面似乎成了养生话题中的“背锅侠”,常被贴上…

    2025年2月21日
    12600
  • 这种植物被称作“木中钢铁”,海南就有→

    坡垒,也称海南坡垒。还被称作“海南神木”“木中钢铁”,在家具木材市场领域大名鼎鼎。不过,许多人并不熟悉这一物种。 坡垒是龙脑香科坡垒属常绿乔木,高达20米至30米,胸径达0.5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我国,天然坡垒仅分布于海南岛,喜温暖湿润环境。 坡垒生于海拔700米左右的密林中,其分布区年降水量需达到1500至2600毫米,年平均气温20至23℃…

    2024年12月12日
    3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