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58岁的陈阿姨因反复肛门坠胀伴有便血,来到益阳市中心医院就诊,通过肠镜检查发现低位直肠癌(距肛门6cm),同时入院后完善腹部增强CT发现还有升结肠癌,陈阿姨所患病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需要手术治疗。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和家属强烈希望保留肛门及部分结肠功能,因此益阳市中心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主任童启文带领团队为患者制定了“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方案,一次手术同时切除两个肿瘤。
术中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童启文仅用5个0.5-1.2厘米的“小孔”,带领团队精细操作,耗时不到3小时,严格按照“标准化CME(全结肠系膜切除术)+TME(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方案”,彻底切除肿瘤及进行规范淋巴结清扫,顺利完成了回肠与横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的双吻合。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陈阿姨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术后第二日即可适当流质饮食,无任何并发症,并于术后第七日顺利出院。
童启文介绍,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MPCRC)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结直肠癌,是指同一患者的结肠或直肠同时发生2种或2种以上独立的原发恶性肿瘤,该疾病在临床中较为罕见,容易漏诊,从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治疗隐患。
根据以往经验,双原发结直肠癌往往需全大肠切除术,腹壁切口超30cm,创伤大、恢复慢。本次病例采取腹腔镜微创技术,不仅完成了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还为患者保留了功能正常的结肠,减少术后营养不良、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为患者实现了低位保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小科普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在所有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3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遗传等密切相关。高发人群多见于以下情况:
1.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据统计,由遗传导致的直肠癌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患直肠癌的几率高出20%以上;
2.有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腺瘤病史;大便潜血持续阳性;有粘液血便、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病史等。出现上述之一症状的人,应及时就诊,进行结肠镜等检查;
3.喜食烟熏油炸腌制类食品及加工肉类,膳食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
4.肥胖、久坐、缺乏运动;
5.过度饮酒、吸烟。
10个警戒信号
1.突然体重减轻;
2.原因不明贫血;
3.反复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及食欲减退;
4.腹部有肿块;
5.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6.大便中有脓血或黏液血便;
7.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
8.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9.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10.检查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5个预防建议
1.注意排便方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果长期便秘,可以适当使用如乳果糖等药物辅助排便;如果出现排便不尽、腹胀或者大便变稀等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
2.改善饮食方式。避免摄入过多高脂、高蛋白的精细食物,平时增加新鲜蔬果、粗粮、鱼类、坚果类的摄入,可提高肠道功能,保护肠胃黏膜,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油炸类食物、烧烤、含亚硝酸盐的食物;
3.坚持运动锻炼。运动是保持肠道健康的有效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以上的运动,能够提高肠道的蠕动能力,有效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4.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不良刺激;
5.重视早期筛查,预防肠道疾病。警惕肠癌的危险信号及早期的的症状,通过筛查、普查,可以早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肠息肉等肠道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和病理病因学检查,避免进一步发展恶化。
健康生活、定期体检、提高防癌意识,正确认识癌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李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