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流浪地球》都是AI写的?一个论文检测的黑色幽默

又是一年毕业季
最近在多个社交平台上
关于论文AI率“亮红灯”的帖子引发热议

又是一年毕业季

最近在多个社交平台上

关于论文AI率“亮红灯”的帖子引发热议

有网友反映
明明是自己原创的论文
经过系统检测之后
竟被指出AI生成内容比例过高
图片
还有不少大学生
分享了自己降低论文AI率的经历:
有人反复修改
结果导致语句生硬
有人为此不得不舍弃
觉得写得不错的段落
更有甚者调侃
需要故意把论文“写笨”才能规避误判
有媒体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
和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中的片段
上传至某常用的论文检测系统
结果显示
这两篇经典作品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
竟分别达到了62.88%和52.88%

图片

这不禁让许多学生担心
自己的论文会不会被误判
从而影响毕业
图片

多所高校检测毕业论文AI率

有大学生花钱“求通过”


据了解,多所高校曾发文对毕业论文AI生成内容进行规范。
2024年,湖北大学本科生院发布通知,宣布在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图片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文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学生在收到警示后,需认真修改,由学院统一在相关平台检测通道进行复检。
面对AI率检测的压力,有大学生开始向声称可以提供“降AI率”服务的店家寻求帮助。
这些服务的常用手法包括替换同义词、调整句子顺序,或加入不必要的修饰和口语化表达。部分商家甚至会先用自动化工具初步修改,再少量人工调整。
但这种“修改”往往使论文语言生硬,学术性降低,对降低AI率效果有限,有时反而弄巧成拙。更严重的是,学生“花钱包过”,还可能面临诈骗和隐私泄露风险。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服务商为求快速,甚至可能直接拼凑替换其他来源的文字,这可能导致论文陷入更严重的抄袭问题,使查重率大幅上升。近日在采访中,多名学生向记者讲述了花钱“踩坑”的经历。其中有的花800元购买服务,论文AI率未降,反被对方拉黑;有的修改后的论文查重率反而飙升,险些影响毕业。

图片

标准尚未形成

AI论文反识别或存在误差

“当前AI率检测是AI技术融入学术领域的初期表现,其标准与技术均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中南大学讲师关耳(化名)分析道。她认为,各高校的探索实践也反映出,在学术层面,一个普遍适用的指导性标准尚未完全形成。
“除了标准不一样让人头疼,AI检测技术本身到底准不准,也是个大问题。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辛辛苦苦写的原创内容,会不会被机器错怪成AI写的。” 关耳觉得“目前的AI检测技术用起来还有些问题”,给出的结果最好只当个参考,不能完全以此来判断一篇论文的好坏。
《荷塘月色》《流浪地球》都是AI写的?一个论文检测的黑色幽默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目前国内有多个团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发力,进行AI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一些学生和专家提醒,AI工具是根据它捕获的海量信息进行的智能分析,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关耳强调,一篇论文怎么样,关键还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原创的东西。
据她观察,目前多数高校对于AI生成内容比例超标的情况,处理方式与对待查重率超标这类明确的学术不端问题尚有不同,更多的是引导修改,而非直接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中严厉处罚的代写、剽窃行为,“这种审慎的处理,也说明学术界已认识到AI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此,有媒体评论称:“你的论文,AI来审判”让学生苦于自证,是缺乏救济渠道、制度执行过于死板所致,更是将工具判断凌驾于人的判断之上的结果。更深层次来说,引入AIGC检测究竟是想禁止学生使用AI,还是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AI?如果答案是后者,就更应关注是否使用、何时使用、如何使用AI的问题。用硬性规定逼着学生反复修改措辞以降低AI率,甚至用AI降AI,多少有些黑色幽默。
堵不如疏,专家看来,强化师生的AI素养非常重要。不久前出台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专门提出,要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近两年,众多高校都把人工智能作为通识必修课,不断推动师生AI素养的提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66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1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5年5月11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到人体

    北京时间 3 月 27 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窦科峰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个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异种移植研究工作。 北京时间 3 月 27 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

    2025年3月31日
    9500
  • “面瘫”来袭,别怕!你的面部康复之旅即将启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李突然发现自己的脸“不对劲”了——一侧的眉毛无法抬起,眼睛闭不紧,连笑起来的模样也变得古怪。这可把他吓坏了,急忙跑去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他,这是“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一场面瘫的康复治疗之旅,看看如何帮助小李,以及所有可能遇到同样问题的朋友们,重新找回失去的笑容。 一、认识面瘫:面神经的“小罢工” 面…

    2024年12月25日
    21300
  • 女子一次性备好15天自制预制菜引热议 预制菜是什么?可以自制吗?

    近期 女子一次性备好15天自制预制菜 引发网友热议 “打不过就加入” 大家从质疑预制菜 理解预制菜 最终自制预制菜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 省时简单的烹饪流程 自制预制菜成为上班族的“新宠” 它既不会像外卖一样带来健康的忧虑 也不会在烹饪流程上过于繁琐 然而 这种看似完美的方案是否真的可行? 它又会带来哪些方面的考量? ↓↓↓ 预制菜是什…

    2024年12月19日
    27900
  • 犬只免疫率不足30%!狂犬病防治之问:谁更该打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狂犬病的潜伏期绝大多数在1年以内,超过1年的病例非常罕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也明确提到,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超过半年者占4%-10%,超过1年以上者约1%。 青岛某医院感染科的主治医师马志波有一位印象深刻的患者。 由于小时候被村里的家养狗咬伤,当时没有条件打疫苗…

    2025年4月24日
    3800
  • “碎片化睡眠”冲上热搜,医生提醒:睡了可能等于没睡

    你的睡眠还好吗? 连日来,有关“碎片化睡眠” 相关话题持续引发关注 “碎片化睡眠”的危害不容小觑 严重性等同于熬夜 它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 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 包括糖代谢的异常 进而可能引发高血糖或高血脂等问题 同时“碎片化睡眠”还会给心血管系统 带来巨大压力 长期熬夜或碎片化睡眠更是增加了 罹患老年痴呆等 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医生:对放松、代谢、记忆都…

    2024年12月23日
    3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