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体重偏高,近期下定决心要快速减重,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宣称“纯天然”的减肥药,服用一周后,她发现皮肤开始发黄,同时感到浑身无力、不想吃饭。
起初,她以为是减肥期间的正常反应,并未在意。然而三天后,皮肤发黄明显加重,还出现了肚子胀和小便颜色加深,家人立即拨打120将她送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抽丝剥茧查病因
急诊科吴永胜主治医师接诊后,详细询问了王女士的用药史,并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其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触诊肝脏区域有压痛。
结合王女士没有肝炎病史、近期无饮酒等情况,高度怀疑药物性肝损伤,立即安排肝功能检测和腹部超声。
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的总胆红素高达95μmol/L(正常值≤16.5μmol/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分别升至431U/L和285U/L(正常值均≤40U/L),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确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
吴医生追查减肥药成分,发现其中含有未经标注的“西布曲明”和“酚酞”,这两种成分均可能引发严重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的隐匿威胁
从王女士的案例可见,某些减肥药成分可能成为肝脏的“隐形杀手”。药物性肝损伤是我国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而减肥药、保健品是重灾区。
急诊科负责人龙华君教授提醒,减肥期间,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1.黄疸首发的信号:皮肤和巩膜黄染是肝功能受损的典型表现,常伴随尿液呈深茶色、粪便颜色变浅。若减肥期间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
2.非特异症状:乏力、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通常被误认为减肥的副作用,但若持续加重,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3.肝功能指标异常:转氨酶(ALT/AST)升高、胆红素水平上升、凝血功能异常是肝损伤的关键指标,有这些情况需及时前往医院行血液检测确认。
为何有些减肥药会引发肝损伤?
1.非法添加成分
部分减肥药为追求效果,违规添加西布曲明、酚酞、利尿剂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直接损伤肝细胞,或通过代谢产生其他毒性物质。
2.过量摄入植物提取物
某些“天然”减肥药含大量绿茶提取物、何首乌等,过量摄入可能造成肝细胞坏死。
3.个体代谢差异
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肝脏代谢药物能力较弱,更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早识别、早干预,守护肝脏健康。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损伤早期可能并无特殊症状,但一旦出现黄疸或肝功能衰竭,病情已十分危急。预防药物性肝损伤需做到:
1.拒绝“三无”产品:不购买来源不明、成分不清的减肥药或保健品。
2.定期监测肝功能:长期服药者应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
3.警惕身体信号:服药后出现乏力、黄疸、尿色加深等症状,立即停药并就医。
专家提醒
急诊科龙华君主任提醒,减肥应遵循科学原则,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是安全减重的基石。若必须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正规产品,并严格监测身体反应。“美丽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切莫为追求瘦身速度,付出健康代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急诊科 吴永胜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