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这一仅拳头般大小的器官,堪称人体生命的“发动机”。它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维系着生命的持续运转。然而,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脏面临着众多挑战。因此,深入了解心脏健康知识,守护这一生命之源,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心脏的工作原理
心脏宛如一台精密的 “泵”,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四个腔室构成。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回流至右心房,继而流入右心室。右心室将血液泵入肺部,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富含氧气。随后,饱含氧气的血液从肺部流回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最后由左心室强有力地泵出,通过主动脉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为它们提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一循环过程周而复始,只要生命不止,心脏的跳动就不会停歇。
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吸烟对心脏健康危害极大。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显著增加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过量饮酒:过量饮酒同样会给心脏带来伤害。长期酗酒可能引发心肌病,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动也是影响心脏健康的关键因素。身体新陈代谢因缺乏运动而减缓,脂肪容易堆积,进而引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而这些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合理饮食
高盐、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会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阻碍心脏的血液供应。
压力与情绪
长期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干扰神经调节,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心脏健康的警示信号
胸痛
胸痛是心脏问题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胸部中央或左侧,可放射至肩部、手臂、颈部或下巴。疼痛性质可能呈现为压榨性、闷痛或刺痛,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倘若出现剧烈胸痛,并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等症状,极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此时必须立即就医。
心悸
心悸表现为感觉心跳异常,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跳动,有时还会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心悸可能是生理性的,比如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之后出现;但也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如心律失常等。
呼吸困难
在无剧烈运动或其他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气短、喘息,尤其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不明显,这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从而导致肺部淤血。
守护心脏健康的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坚决戒烟,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开展力量训练,以增强心肺功能。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确保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合理饮食
遵循 “三低一高” 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减少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的摄入。同时,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普通人群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对于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盐摄入量应更低,控制在3克以下。所以对于大众整体健康而言,控制盐摄入在6克以下是较为合理且具有预防意义的建议。)
压力管理
学会应对压力,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
定期体检
特别是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能够早期发现心脏问题,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心脏健康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基石。让我们从当下开始,深入了解心脏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悉心守护好这颗生命之源,以健康的心脏迎接人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杨竹、夏莹、马芳芳
审核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郭潇潇(主任医师)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