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灾过后,为何传染病高发?这些症状需警惕

近期,我国正处于降水季,多地遭遇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洪涝灾害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传染病的暴发。

暴雨洪灾过后,为何传染病高发?这些症状需警惕

那么,洪水灾害到底会从哪些方面破坏原有的公共卫生平衡?洪水后出现哪些症状,需高度警惕是传染病风险……科普中国邀请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围绕洪水灾害后的一系列防疫相关问题展开解读,帮助大家科学认识、有效应对。

以下为文字整理版本:

洪水灾害会从哪些方面

破坏原有的公共卫生平衡?

洪水灾害首先会破坏供水系统和污水系统,比如下水道、厕所这些污水处理系统被冲毁后,洪水可能携带很多人畜的粪便,还有生活污水里的致病微生物,进而污染供水系统。

暴雨洪灾过后,为何传染病高发?这些症状需警惕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 copyright 纠纷

其次,储存的粮食、蔬菜、水果可能被污染,要是冰箱因断电无法运行,里面的食物更容易变质。而且洪水冲击道路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食物和饮用水短缺,人们可能被动食用不太新鲜的食物,甚至被水浸泡过的食物,还有人会用雨水、洪水洗菜洗水果,这些都可能带来消化道疾病风险;以及夏季潮湿闷热的天气容易让食物更快变质。

另外,苍蝇、蟑螂、蚊子这些有害昆虫活跃,也会传播疾病。尤其是蚊子密度增加,可能传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老鼠因栖息地被淹没,被迫向人类居住区活动,接触机会增多,可能传播出血热等疾病。

此外,洪水里的致病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还可能通过皮肤侵入人体,引发皮肤病

洪水后出现哪些症状,

需高度警惕是传染病风险?

传染病一般都会出现发热,再根据侵染的系统不同,还有其他症状。

比如呼吸道疾病会有发热,伴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消化道感染性疾病除了发热,还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鲜血便或黏液脓血便;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水样便,严重时会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昏迷、休克;虫媒传播的疾病(比如登革热)通常会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酸痛;流行性乙型脑炎会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比如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皮肤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化脓。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或者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急促、腹泻次数超过十余次,应该及时就医。出现症状后先做好自我隔离,避免传染给周围的人,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都需要尽快就诊。

针对洪水后高发的这些传染病患者,

救助的关键是什么?

洪水后救助的关键有几个方面:一是在政府没通知饮用水安全前,不要用雨水、洪水洗菜洗水果,尽量减少感染风险;二是食物要吃包装完好的,冰箱断电后变质的食物千万不要吃,食物一定要煮熟,不要吃生冷或半生的食物,被水浸泡过的蔬菜水果也不要吃;三是临时安置点人口密度大,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有人发烧、咳嗽,要单独隔离;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也要单独隔离。

另外,要做好防蚊(比如挂纱窗、用驱蚊产品)、灭鼠,减少动物传人的风险。还有就是大家要互相安慰、帮助,尽量休息好,补充营养,保持心情放松,提高抵抗力。

暴雨洪灾过后,为何传染病高发?这些症状需警惕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对于受灾地区的慢性病患者,

他们是否感染传染病的风险更高?

慢性病患者感染传染病后,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的风险更高,而且他们行动不便,在洪涝灾害后更易感染,感染后也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需要格外照顾。

针对这类人群的防护细节:首先要保证规律用药,提前储备慢性病药物(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避免因交通阻断断药;其次,灾害发生后,社区或救助部门要建立慢性病患者清单,重点照顾这些行动不便的人群;另外,家人、邻居或相关部门要多关注他们的用药需求,减少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灾区群众可能会“恐慌性屯药”,

到底哪些药品是必要储备?

必要储备的药品包括:慢性病患者的降压、降糖等规律用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口服补液盐(应对腹泻);外用的抗生素、皮肤消毒产品(应对洪水后的皮肤感染);抗生素是处方药,使用时需要遵医嘱。其他药物没有必要过度储备。

灾区群众回家后

需要处理哪些卫生隐患?

回家后要彻底清理被洪水浸泡过的区域,用消毒产品对地面、墙面进行消毒;检查储备的食物(粮食、蔬菜、水果),被水浸泡过的变质食物不要食用;检查储备的水,如果被水完全浸泡过,可能已被污染,不要饮用;尽快恢复污水处理系统、厕所等设施,避免传染病扩散。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77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7日 下午2:56
下一篇 2025年8月7日 下午2:57

相关推荐

  • 这4个习惯竟致血栓,快看你有没有!

    今天(10 月 13 日)是世界血栓日。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血栓是“老年病”,跟年轻人不沾边。 其实不然,血栓这个“隐形杀手”往往悄悄潜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比如中风、心梗等,严重时甚至威胁到生命。 更可怕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行为可能正在为血栓推波助澜,让这个“隐形杀手”在我们身体里的动脉和静脉安了家。 久坐不动…

    2025年10月14日
    8800
  • 为什么孩子总“看不懂”你在生气?真相曝光!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没看见妈妈(爸爸)生气了吗?” 也许小时候,你也被家长这样说过;或者身为家长,也曾这样说过孩子。其实,我们成年人理解的,是情绪概念;而孩子看见的,有可能仅仅只是面部表情。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近期,北京大学一项最新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的研究表明,5 到 10 岁的孩子理解情绪的方式正在发生快速转变——从…

    2025年9月18日
    11300
  • 路由器这样摆,网速提升3倍!多数人忽略

    你家里的路由器是怎么摆放的呢? 有些人会把路由器藏起来,毕竟它们的外观看起来不算多么美观;有的人会直接放客厅; 图片来源:网络 也有人利用路由器可以转动的天线,搞点“艺术创作”。 多少有点艺术成分的路由器摆放,图片来源:左-reddit,右-网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路由器的位置以及它们的天线“造型”是会影响网速的。 问题来了,路由器如何摆放才能网速最好呢…

    2025年9月25日
    13500
  • 如何运动对健康益处最大?最新研究的答案是……

    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已经反复强调过了,但我们可能仍然低估了它的深远影响。 近日,来自 CARDIA(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的发展)研究[1]的最新结果显示,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前长达 12 年的时间里,个体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水平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且在…

    2025年8月17日
    25300
  • 新研究揭示:7类食物为核心的饮食模式可预防痴呆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痴呆症已成为公共健康挑战之一。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受影响人数将超过 1.5 亿,是 2019 年的 2.7 倍,超半数患者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比 60%-70%。目前治疗方法有限,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期为 8-10 年。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初迹象是细微的记忆丧失或行为变化,随后认…

    2025年8月26日
    10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