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斑海豹!“海上大熊猫”回家路

2025 年 9 月,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罗珺在 2025 科普中国说·辽宁场带来演讲《“海上大熊猫”的滨城日记》。

以下是罗珺的演讲节选:

斑海豹,又称为西太平洋斑海豹,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鳍足类动物,2021 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救助斑海豹!“海上大熊猫”回家路

图片来源于罗珺PPT

人有外耳廓来收集声场,感受振动。斑海豹的外耳廓已经退化,就是一个小耳眼,在水里它声音的感知能力就很微弱。它是用胡须感受声波的变化,水流、鱼群、方向,都能辨别出来。

斑海豹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是黄渤海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旗舰物种就像生态保护的代言人,借助自身的影响力撬动更广泛的保护行动。

亲历斑海豹盗猎救助

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垃圾积累,海洋生态面临严重威胁,加上人类过度捕杀,斑海豹一度极度濒危。大连是斑海豹全球最南端的繁殖地。从唐代的《本草拾遗》中的“腽肭兽”,到 1997 年我国在渤海辽东湾建立大连斑海豹国家级保护区,大连很早就开始了斑海豹的保护工作。

2019 年我们亲历过一起斑海豹盗猎案件。幼年斑海豹在辽东湾的冰面上被非法捕获,关押在四面透风的养猪场。哺乳期海豹身上都是白色绒毛,等到哺乳期结束它黑色的斑点就会露出来,所以叫它斑海豹。这些小海豹们都还没有断乳,一声声嘶吼让人心痛。救助人员赶赴现场时,它们中的三分之一已不幸夭折。

存活的海豹被第一时间转移到基地进行救治,那段时间基地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全力救护,配置专用奶粉和营养搭配,进行哺乳、饲喂,最后 90% 的小海豹都被救助成功,茁壮成长,放归大海。

救助斑海豹!“海上大熊猫”回家路

图片来源于罗珺 PPT

除了救治斑海豹外,我们也参与救助其他的这些搁浅、受伤、迷失方向的海洋动物。比如东亚江豚、瓜头鲸、海龟等,每一次救助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有风雨交加的天气,也有身陷泥潭的情况,有的动物脏器全是寄生虫,有的肠胃内全是塑料垃圾、渔网、鱼钩,让人触目惊心。

斑海豹也有自己的“驾照”和小饼干

斑海豹是以鱼类为食,但是如今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小饼干、小零食。通过多年斑海豹救助、饲养等方面经验和技术积累,结合营养学搭配,我们已经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海豹零食和营养品。

刚开始接触到小零食的斑海豹它是很好奇的,它会用鼻子来试探,来闻这个气味,到后来会一点点撕咬和吞咽,激发它们的味蕾。

跟我们人类差不多,斑海豹孕期正常是 11 个月,一般是一胎一只,出生后母子间会通过气味、声音等信息来互相辨认和交流。2015 年我们基地繁育出罕见的斑海豹双胞胎,海豹界双胞胎的概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十分罕见。

目前豢养条件下的斑海豹,每只个体都被植入身份芯片,建立谱系档案,以便科学管理。斑海豹领地意识比较强,一般是一夫多妻制,小海豹出生之后很难确认自己爸爸是谁。近年来我们研究者通过筛选斑海豹特异性微卫星引物,进行斑海豹亲子鉴定。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完成了斑海豹谱系构建的关键技术。

救助和繁育海豹,当然不会一直被养在基地当中,时机成熟就会让它们回到大海。

救助斑海豹!“海上大熊猫”回家路

图片来源于罗珺 PPT

就像我们开车需要考驾照,斑海豹在驶向大海之前也需要考取通行证,这个通行证就是它的野化训练。在野化训练期间主要进行两个科目的训练,主要是自主捕食和弊害行为两个训练,比如说喂食鲜活的天然鱼类,用渔网渔具进行恐吓训练。只有考核达标、体检通过后才能颁发“通行证”。

大连每年都会进行“豹口普查”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丰富多彩的海洋生态系统是由多个错综复杂的食物链组成的,斑海豹处在这个食物链顶端。为全面保障斑海豹的生存的境遇,除了野化训练之外,我们会对斑海豹的栖息地进行资源调查。

比如对斑海豹栖息地的海域各项的水域指标、浮游生物、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营养级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计算出这个海域的生物量和可供斑海豹生存生长的营养水平,以此来评估斑海豹栖息地的生态资源情况。

斑海豹不仅依赖生态系统,也在死亡后以另一种形式回馈生态,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它们的身体会成为无数分解者的养分来源。

自 2022 年起,每年 4 月 16 日被定为全国斑海豹保护宣传日,这一天会开展嘉年华、宣传和放归活动。

救助斑海豹!“海上大熊猫”回家路

图片来源于罗珺 PPT

斑海豹放归后会被安装卫星追踪装置,它们的迁徙路线跨越多个国家和海域,直到装置失效。斑海豹虽然放归大海,但是整个野外的种群的情况每时每刻在发生变化。就像我们人类需要人口普查一样,每年斑海豹繁殖季和洄游季节,我们大连市渔业渔政部门会联合进行救助单位,进行野外斑海豹的调查和保护执法行动,对野外种群动态和栖息地的情况进行监测。

我在斑海豹保育这个领域工作已经十余年了,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看到斑海豹在洁净的渤海、黄海自由地繁衍,冰原和海岸成为它们安全育幼的家园。盗猎和污染消失,渔业活动与生态保护科学平衡。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26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1日 下午5:14
下一篇 2025年10月2日 下午1:02

相关推荐

  • 大厂CEO误饮隔夜水险丧命,紧急自救方法曝光

    最近一两年,最火的就要数 AI 了。 从 ChatGPT,到火爆全球的 DeepSeek,现在越来越多人都逐渐养成了用 AI 的习惯,无聊的时候用 AI 聊聊天,工作的时候用 AI 偷下懒、需要配图的时候让 AI 画一个……甚至还有人生病了也会向 AI 求医问诊。 近日,某大厂 CEO 描述了一次 AI 问诊的经历,里面还提到了因为喝隔夜的 VC 水导致反射…

    2025年8月14日
    17000
  • DeepSeek登顶Nature封面,通过最严同行评审

    刚刚,人工智能的科研领域又传来一则提振人心又实至名归的消息:讲述Deepseek R1 整个复杂训练流程的论文登上了最新一期《自然》(Nature)的封面,通讯作者正是 Deepseek 的领军人物梁文锋。 关注 Deepseek 的朋友可能知道,早在今年 1 月份, DeepSeek 在 arxiv 上就已经公布了 R1 模型的论文预印版《DeepSeek…

    2025年9月20日
    13000
  • 这种日常食物暗藏“健康刺客”,你可能每天都在吃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避开一些含有添加糖的食物了,比如配料表中有白砂糖、蔗糖的食物。 有些人以为这样就能健康地享受美食了,可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又踩了另一个雷,那就是配料表中带有“果葡糖浆”的食物。我们平常喝的碳酸饮料,吃的糖果、巧克力、蛋糕、饼干、面包等食物里,都能看到果葡糖浆的影子,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隐藏的“健康刺客”。 那么摄入过量…

    2025年10月26日
    7000
  •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真是大脑怕你死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宁静的夜晚,当我们渐渐进入梦乡,身体有时会突然不由自主地抖动一下,就像被电击了一般,甚至还会伴随着一种跌落或踏空的感觉,让人瞬间从睡梦中惊醒。 关于这种情况,有人说“这是身体在长个儿”,有人说“是身体提示你缺钙”,还有人说“是大脑怕你死了,测试一下你是不是还活着”……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图…

    2025年9月1日
    10700
  • 如何运动对健康益处最大?最新研究的答案是……

    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已经反复强调过了,但我们可能仍然低估了它的深远影响。 近日,来自 CARDIA(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的发展)研究[1]的最新结果显示,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前长达 12 年的时间里,个体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水平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且在…

    2025年8月17日
    25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