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宅家躺平,不愿意出门?家长别慌,专家来给您支招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但许多家长却有这样的烦恼:“我家孩子整天待在家里,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看漫画,怎么劝都不愿意出门……”。

孩子越长大,越爱天天宅在家里,家长很着急,担心孩子长期下去会社会功能受损,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出门,有的邀请老师家访,可这么做不仅没让孩子走出家门,还让孩子更反感了,孩子甚至会和家长产生矛盾冲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与家长沟通。

作为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行为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周亚男指出,孩子不愿意出门的原因多种多样:

1、自我意识增强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从最初的依赖家长,到现在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化极大。这种心理的变化,使得孩子倾向于自己的小世界,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到想要的乐趣和满足感,不一定需要外界的刺激。

2、社交焦虑或害羞

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拒绝、担心出丑或尴尬、自觉紧张等原因而感到焦虑不安,从而避免参与社交活动,或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不自在和回避行为。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更加敏感,害怕在公共场合表现不好,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受到他人的嘲笑或评价,因此宁愿选择孤独也不愿冒险尝试社交。

3、兴趣转移

孩子的兴趣真的可以用“多变”来形容,他们之前很喜欢的事情,在某个阶段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减弱或转移到其他方面。

或许现阶段,孩子就是不喜欢出门,他们想要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此时手机、电脑、游戏等虚拟世界提供了即时的满足感,孩子可能觉得比现实生活更有趣、更轻松。

4、学业压力大

成绩不理想或学习任务重时,孩子可能产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的想法,进而逃避学校或社交活动,避免面对比较和评价,也可能认为“出门玩耍是浪费时间”,在长期高压下失去外出的动力,部分孩子因家长或自我要求过高,认为“必须完成所有任务才能休息”,导致长期闭门学习。

5、家庭环境影响

家长争吵、离异或过度控制时,孩子可能将“不出门”作为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卷入矛盾或面对外界询问。

若缺乏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孩子可能感到孤独,认为“没人理解我”,不信任他人,不想出门。而家长过度保护,代劳孩子的很多事情,会让孩子对自身能力、对外界产生不确定感,依赖家庭的小环境。

6、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

身体疾病或疲劳会让孩子体力不足,难以参与户外活动。肥胖、痤疮、身体残疾等可能让孩子害怕被嘲笑或关注,选择自我隔离。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比如发育较早或较晚,可能引发孩子的羞耻感,不愿外出。

孩子长期不想出门还可能是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孩子伴随情绪低落、食欲改变、睡眠问题、厌学等现象,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带孩子及早就医,进行心理干预。

周亚男主任医师还指出,孩子不愿意出门,家长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

1. 倾听孩子耐心沟通

家长要以理解、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每天安排一段专属的亲子沟通时间,比如晚饭后的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家长放下手中的事情,专注地与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先了解孩子不愿出门的原因,用开放性问题引导表达,比如“你最近好像不太想出去玩,是发生了什么吗?”。

避免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这有什么好怕的、好担心的”,而是承认他们的困扰,比如“听起来你觉得出门有点累、没有趣味,对吗?”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建立起孩子对家长的信任,为后续引导孩子出门奠定基础。

2、激发兴趣创造契机

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以此为切入点,为他们创造出门的理由。如果孩子喜欢美食,家长可以鼓励探店打卡,跟孩子说“这家新开的店据说有你喜欢的口味,去不去吃吃看”;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艺术展览、户外写生;孩子喜欢摄影,家长就可以提议去公园、郊外等风景优美的地方拍摄照片;要是孩子热爱运动,不妨一起去打球、游泳。

家长可以赋予孩子选择权,给孩子提供2-3个可行选项,比如“周末是去骑车还是爬山?”,减少孩子的对抗感。如果孩子此刻确实不想出去,那么就尊重他们,家长在家好好地陪伴、照顾,可以带着孩子在家做其他有趣的事情,比如做甜品、玩亲子游戏、看电影等。

3、设定目标逐步推进

家长先设定非常容易达成的小目标,比如让孩子走到家门口,在门口站一会儿,然后逐渐增加难度,比如陪孩子在小区里散步 5 分钟,之后再慢慢延长出门时间和距离。还可以设定一些规则,比如“周末上午Wi-Fi关闭,但下午可以去你喜欢的奶茶店写作业”、“如果想点外卖,需要自己下楼取(制造出门的必要性) ”。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奖励,奖励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一本书、一次看电影的机会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在逐步挑战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愿意主动出门。

4、改善家庭环境氛围

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争吵,不要一味强调孩子内向、很宅、没用,以此打击孩子,更不能自己玩着手机也不爱出门,却总说孩子“宅”。

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多与孩子分享出门的快乐,多开展一些家庭活动,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会议,商讨假期或者周末做什么,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孩子一起决定,尊重孩子的建议,家庭成员之间轮流做主,一人做主时其他人可以建议但需要尊重决策者的决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同时,适当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在合理范围内让他们自己安排一些外出活动,比如孩子想和朋友出去看电影,只要时间和安全等方面没有问题,父母就应该支持,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尊重,更愿意走出家门去体验外面的世界。

最后,周亚男主任想和家长朋友们说,孩子不愿出门并非“懒惰”或“叛逆”,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家长需要耐心倾听、逐步引导,而不是强行改变。通过理解、支持和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慢慢走出家门,建立健康的社交和生活习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 卢雅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55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口腔内出现这 5 种情况,很可能是癌症来临的警报!有一种很常见千万别忽略

    口腔癌是世界上 10 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口腔癌(oral cancer)就是指口腔鳞状细胞癌,通俗点理解就是发生在“口腔”的癌症。 但是由于口腔内有诸多结构,于是口腔医生又根据病变实际发生的位置进行分类,比如发生在舌头上的口腔癌称作舌癌,发生在牙龈上的口腔癌叫做牙龈癌,以此类推,还有颊黏膜癌、口底癌、腭癌等分类。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口腔溃疡、黏膜…

    2025年4月1日
    6200
  • 你喝的水可能有“微塑料”,对人体有害!但1个简单步骤能去除

    对于自来水,我们只要把水烧开后再喝就能最大化地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 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足量饮水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也能帮我们维持正常的身体活动和认知能力。 日常我们的饮水来源很广泛,自来水、瓶装水、桶装水都可以选择。甚至有的人因为担心自来水的水质问题而偏向于选瓶装水或桶装水,这样选择真的就更健康了吗? 微…

    2025年3月29日
    8200
  • 蛋黄油可以用来治疗儿童湿疹、尿布疹?

    现代医学研究尚未充分验证蛋黄油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有科学证据不足以推荐其作为治疗湿疹的主要方法。 流 “蛋黄油可以用来治疗湿疹、尿布疹” 在社交平台上,最近有个“民间偏方”非常火:将蛋黄放到锅里一直用中火干煎,等蛋黄变成黑色时,用锅铲压出蛋黄油,这种蛋黄油是“凤凰油”,能治疗湿疹、尿布疹。 言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 现代医学研究尚未充分验证蛋黄油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5年3月8日
    15500
  • 战胜食管癌,从了解开始!这份食养大全请收下!

    食管癌是指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患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食管癌是指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患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食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1.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食管慢性刺激 不…

    2025年4月21日
    4100
  • 糖尿病患者外出旅行的注意事项

    ■ 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安心外出旅游?■ 根据早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旅游协会的数据,每年全美有1700万糖尿病患者休闲旅行,560万人出差,预计这些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将会持续增加。没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在旅行时比没有糖尿病的人更有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然而,旅行时饮食、活动状况以及环境(温度和海拔)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会改变血糖水平,使维持血糖水…

    2025年4月24日
    2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