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岁的乐乐(化名)和家人在家里吃着“卤味虎皮鸡爪”,但吃完“佳肴”2小时后,乐乐出现了面色苍白、口唇及甲床青紫、腹痛等症状。
情况危急,家长立即将患儿送至我院儿科就诊。入院时,患儿血氧饱和度为82%,经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儿科主任张卫国及副主任医师过春花仔细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后,诊断为肠源性紫绀(肠源性青紫症),即亚硝酸盐中毒。
医护人员立即予以洗胃、吸氧、亚甲蓝(亚硝酸盐特效解毒剂)及维生素C输注解毒。经过系列治疗,患儿的病情明显好转,发紫的口唇及指甲逐渐恢复红润,血氧饱和度升至97%。
一、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性青紫病,一般是指由体外摄入或在肠内生成亚微的盐类,使血液中的部分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发生全身组织缺氧,出现青紫现象。口唇青紫尤为明显,故称此病为“乌嘴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亚硝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外观性状与食用盐相似,口味与食用盐相差不大,一般误食0.2至0.5g即可引起中毒,摄入3g可致死亡。
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主要存在于井水、腌渍菜、磺胺类药、非拉西丁(药物)、放置较久的蔬菜汁及反复蒸煮的蒸馍水、卤制食品、腊制品等食物中,特别是白菜、冬苋菜、绿油菜、青菜、莴苣叶、菠菜、韭菜、萝卜叶等隔夜菜。
二、临床表现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在食用后1-3h起病,短者10-15min,长者可达20h。
1.皮肤青紫
特征为皮肤青紫,以口唇青紫最为普遍,稍重一点可以发展到舌尖、指甲青紫。严重的患者眼结膜、颜面、手足及全身皮肤呈紫黑色,且呼吸因难、昏迷不醒,并可出现痉挛、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高铁血红蛋白超过20%时会出现发绀,具特征性为紫蓝色发绀、典型者青面燎牙。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神经系统症状
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头晕、头部胀痛、耳鸣、黑朦、乏力、怕冷、手脚麻木等,严重者发生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症状。
三、生活中如何避免亚硝酸盐中毒?
1.购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盐”,不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自制肉制品。
2.少吃剩菜,剩菜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保存,避免高温暴晒。
3.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
4.不吃腌制时间不足的“暴腌菜”。
5.不喝长时间熬煮的蒸锅内的剩水。
6.少吃腌制的肉类。
7.食用的卤肉、腌肉应选择正规厂家购买。
8.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
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请尽快就近就医,使用亚硝酸中毒特效药物治疗,才能快速缓解症状。
守护孩子的健康,从了解这些日常小知识开始,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儿科 方枝枝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