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咚咚喵
爱说话的动物实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动物科普
我们60秒走近会说话的鱼!
咚咚喵趴在池塘边,盯着水里的鱼,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咚咚喵对着水中的鱼说:“嘿,跑得挺快啊,你们再跳高点试试?”
一只小鱼警惕地游远,说:“你少来,别以为咱不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咚咚喵舔了舔爪子,说:“主意?我就是路过,随便看看。”
又有一只小鱼游过来,说:“随便看看,你能盯着本小姐半天?”
咚咚喵嘟囔着回应:“我还以为你们会主动跳出来找我。”
鱼儿大笑:“做梦!咱们不当菜。”
咚咚喵无奈:“得,你们倒是挺机灵。”
鱼类不仅是水下的重要居民,还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它们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清理水底沉积物,帮助池塘和湖泊保持洁净。
咚咚喵盯着游动的鱼群,忍不住问:“你们这些小家伙成天游,不累吗?”
小鱼翻了个身,说:“不累,游泳就是咱的日常锻炼。”
咚咚喵:“那要是有天游不动了呢?”
小鱼摆了摆尾巴,说:“咱们靠一刻不停的游动生存,你要真饿得不行,倒可以试着抓,但能不能抓到就另说了。”
咚咚喵挠挠头,有点无奈:“这……真是个难题。”
鱼群的活动不仅帮助减少了藻类过量繁殖的风险,还为生态系统中其他动物提供了食物。
虽然咚咚喵有时也想“顺手抓一条”,但水下居民们自有一套机敏的生存之道,让“潜在的捕食者”只能干瞪眼。
一天咚咚喵看到一条小鱼在水边欢快地翻着浪花,忍不住伸出爪子:“你这样上蹿下跳,不是摆明了给我机会?”
小鱼灵巧地潜入水中,说:“我们只是运动,你别想多了。”
咚咚喵:“你们这些鱼啊,最会吊猫胃口。”
小鱼继续逗喵,说:“那你得再练练游泳,说不定能追上。”
咚咚喵摇摇头:“游泳?还是算了,我就当看看风景吧。”
科普知识看我的
1.鱼类的身体结构是其灵活游动的基础。
鱼类的身体通常呈流线型,使它们在水中受到阻力小,能够更高效地游动。鱼类通过调整尾鳍和鳍的角度和强度,来控制身体的平衡、游动的速度和方向。而且它们发达的侧肌以及比例合适的红肌和白肌,使鱼类能够自由切换低速和高速的游泳。同时,灵活的脊柱使鱼类能够进行大幅度的弯曲,有助于身体的波浪式运动。
2.鱼类的浮力控制和皮肤特性是其适应水生环境的重要特征。
鱼类的鱼鳔可以通过调节气量来控制浮力,使它们能在水的不同深度畅游。此外,鱼类皮肤分泌的粘液可以减少游动时水中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游动效率。
3.鱼类的呼吸主要依赖于鳃的氧气提取功能。
大部分鱼类通过鳃从水中提取氧气,而不是像陆生动物那样通过肺呼吸。鳃可以有效地过滤水中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关键。肺鱼是真正用“肺”呼吸的鱼类,其他鱼类多依赖改良的鳔或迷鳃等结构辅助呼吸。
审核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副教授张妮娅
出品:咚咚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