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挠破皮都止不住的痒?一查竟然是癌症!
近日,“#男子身上发痒检查后确诊肝癌#” 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40多岁的王先生(化名) 全身持续瘙痒 误以为是春季过敏 自行用药无效后就医 竟被诊断为肝癌 元元医生提醒 皮肤瘙痒虽常见 但若伴随其他异常 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肝癌为啥会出现皮肤瘙痒? 肝脏发生癌变后,肝功能会受到损害,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引发皮肤瘙痒: 01.胆红素代谢异常 肝脏对胆红…
-
酒后摔倒竟把眼球“摔出来了”?喝酒后千万别做“四件事”
动画片里 卡通人物的眼球 经常能“夺眶而出” 陈先生怎么也想不到 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 酒后意外摔倒 男子眼球脱出眼眶 前不久,陈先生和朋友聚餐,当晚,喝了酒的他独自散步回家。不料路过一处台阶时,他脚下一空,重重摔在地上。等他回过神来后,发现自己的一只眼睛动不了,也看不见东西,立即前往医院求助。 据厦门眼科中心眼外伤及眼底病二科副主任医…
-
《熏醋吃维C能防病?关于呼吸道感染的7大谣言别中招》——科学防护指南,避免这些常见误区
近期,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网络上各种“偏方”“妙招”层出不穷,但其中不少不仅无效,还可能危害健康。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关于呼吸道感染的7大常见谣言,帮助大家科学应对疾病,避免踩坑! 谣言1:熏醋可以消毒空气,预防感染? ❌ 误区:很多人认为醋的酸性可以杀灭病毒,于是在家煮醋熏蒸。 ✅ 真相: - 醋酸浓度低,根本达不到消毒效果。 - 熏醋反而会刺…
-
明明已经“进化”了几十万年,人咋还会生病?
科普专家:陈军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明明已经“进化”了几十万年,却依然会感冒、过敏、背痛、抑郁,甚至被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设计出智齿这种“装修事故”?为什么现代人活得越来越久,却被慢性病折磨得苦不堪言?这些问题,传统医学可能只能给出“修复”的答案,而演化医学却试图从“进化”的角度,告诉我们:疾病并不是“错…
-
樱花味的东西,为什么这么…一言难尽…
春日美好,樱花虽过了盛放期,但还有人将这份转瞬即逝的潋滟,凝成舌尖上的一道道“樱花限定美食”。 樱花汤包、樱花烧卖、樱花特调、樱花冰粉、樱花雪媚娘、樱花薯片......你吃过吗? 至于味道,有人说想想都觉得好吃呀,那粉嫩灿烂想到就让人欲罢不能了,**而吃过的人则大多唏嘘......**本期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 1.樱花味是什么味? 首先,樱花本身几乎是没有味…
-
眼睛奇痒、喷嚏不止?别烦恼!五字口诀教你轻松应对柳絮过敏季
春日暖阳,本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街头巷尾却“雪花” 纷飞。纷纷扬扬的柳絮不仅影响出行,还让不少人喷嚏连连、皮肤瘙痒。为何柳絮年年准时现身?它如何引发人体过敏?从防护妙招到环境管理,本文教你安稳度过飞絮季。 绿意轻旅 柳絮是柳树雌株繁殖的自然现象。柳树分雌雄,雌株开花后会结出带有白色绒毛的种子(称为蒴果),成熟后蒴果裂开,绒毛携种子随风飘散以传播后代。这种白色…
-
从紧急就诊到去世仅10分钟!这种病千万别以为是上火了!
急性会厌炎病起病突然、发病迅速,可快速导致急性窒息,死亡率很高,儿童及成人皆可出现。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 喉咙不舒服,大家第一时间是不是会想到上火、发炎?喉咙不适的原因有很多,严重的甚至会丧命,千万不可轻视。 千万别以为只是嗓子上火!女子从就医到去世仅 10 分钟 据郑州人民医院介绍,不久前,26 岁的小媛(化名)加班结束后跟朋友一起吃了顿麻…
-
这个威胁孩子健康的隐患,父母一定要早点发现 | 科普时间
今天的肥胖成人,可能就是昨天的“小胖墩”。肥胖儿童较正常孩子多出几倍的脂肪细胞。这些多出的脂肪细胞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小时候胖,长大就会瘦的! 正是在这种错误传言影响下,很多孩子从小一直胖到大。 若对肥胖儿童进行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追踪调查后会发现:今天的肥胖成人,可能就是昨天的“小胖墩”。 肥胖儿童较正常孩子多出几倍的脂肪细胞。这些多出的脂肪细胞将会伴随孩子…
-
“拒绝上学门诊”一号难求!听听医生开的方子|每日观察
当上学被视作“绝对正确”,离开学校的孩子就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的三甲医院,2024年6月,医院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 心理方面的问题分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拒绝上学属于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出现这种状况? 1 开诊10个月、接诊近万人…
-
深呼吸,最简单的长寿动作!连内脏都锻炼到了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呼吸容易变得浅快,这可能导致体内缺氧、呼吸肌疲劳。 每次呼吸,人体呼吸肌群都在默默工作,通过调节呼吸的节奏和深度,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 然而,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呼吸容易变得浅快,这可能导致体内缺氧、呼吸肌疲劳。 如果能经常做几个深呼吸,就可以让更多气体进入胸腔肺泡,更好地给机体组织供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肺功能。 新华社记者 李欣 …